
泌陽縣位于駐馬店市西南部,屬淺山丘陵區。全縣轄11鎮8鄉3個街道辦事處,354個行政村,93萬人,總面積2335 km2。近年,泌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打好三大攻堅戰,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穩增長保態勢、調結構抓轉型、防風險促穩定,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序由2013年全省74位上升為2023年全省35位,被國務院辦公廳評為全國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縣。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泌陽縣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建立了以財政資金為依托、以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渠道,積極動員和鼓勵群眾參與,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切實加大投入,克服縣域山區丘陵面積大的不利因素,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加強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泌陽縣堅持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為抓手,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先后完成縣鄉道建設項目3個,總長29.33 km,建成通村道路項目239個,總長393.6 km,完成橋梁建設項目29個,總長1252 m,完成安防工程項目97個,總長182.2 km,有效突破了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二)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水土保持項目
近年,泌陽縣共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87處,其中,新建53處,改造提升34處,涉及19個鄉鎮46個行政村,惠及人口12.6萬。針對全縣河流流域面積廣闊的實際,通過實施坡耕地綜合治理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等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78 km2。
(三)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加強,推進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和“四美鄉村”建設迫在眉睫。泌陽縣對此高度重視,堅持收集和處理并舉,建設和管理并重的原則,不惜投入巨資,強力推進。在垃圾處理方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通過公開招標,選定深圳龍吉順實業公司全面負責農村垃圾的收集、轉運,所有垃圾轉運到縣城即將開工建設的垃圾焚燒發電熱電聯產項目進行集中處理,探索出了“戶分類投放、村減量分類收集、鄉鎮統一轉運、縣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城鄉協同處置模式,建成了19個鄉鎮臨時垃圾堆放點。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利用中央環保資金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分別實施了賒灣鎮等7個污水處理站項目和盤古鄉2個村的氧化塘項目。在廁所改造方面,2019年實施農村戶廁改造項目,目前已改造8640戶。在“四美鄉村”建設方面,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四美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印發了“四美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細化量化工作任務。目前,全縣76個省、市、縣示范村已全面開工建設,完成建設任務的80%。
(四)大力拓寬寬帶網絡覆蓋面
縣里統籌應用有線、無線等技術手段,加快推進農村地區的通信網絡覆蓋。目前,全縣已建成4G基站1221個、3 G基站337個、2 G基站398個,其中,4G信號已覆蓋所有行政村以上區域和97%以上的自然村,網絡信號人口覆蓋率達到99%,光纖寬帶已實現行政村以上區域全覆蓋,自然村寬帶通達率達98%,共建設光纖寬帶端口37.66萬線,形成客戶接入能力16.9萬線。
(五)切實提升鄉村客運和物流承載能力
1.積極為人民群眾提供便利的出行條件。泌陽縣圍繞交通扶貧的有關要求,已經建立起“以縣城為中心,縣城至鄉鎮、鄉鎮至行政村、行政村至行政村”的農村客運三級網絡,農民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全縣客運企業發展到4家,鄉鎮客運通車率達100%,設置農村招呼站牌354個,實現了全縣354個行政村的通客運班車全覆蓋。
2.切實增加購銷生活用品和農產品便利。泌陽縣以被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為契機,不斷完善農村電商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平臺建設。目前,已建成集農特產品展示、產品研發、攝影包裝推廣、電商培育、企業孵化等于一體的泌陽縣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建設電子商務服務站點260個,建設鄉鎮物流配送中轉站19個,順風、韻達等17家物流快遞企業已經入駐縣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開通輻射全縣354個行政村的配送線路,可實現縣城與農村間全天候物流配送,初步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問題。
(六)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
全縣所有行政村(居委)建成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普、普法、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村級綜合性公共文化場所。目前,已建成鄉鎮(街道)文化服務中心17個(其中7個文化廣場不達標)、村級文化服務中心291個(包括102個貧困村)。
(七)努力保證農村電力供應
以上級推動實施農配網電網升級改造工程為契機,積極爭取電力工程投資項目,著力推動農村電網升級改造,保障人民群眾用電需求。目前,全縣117個行政村的戶均配變容量在2 kVA以上,102個行政村的戶均配變容量在1.6 ~2 kVA,尚有135個行政村的戶均配變容量在1.6 kVA以下。
(八)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拆舊復墾
泌陽縣結合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以空心村搬遷整理為重點,動員分散住戶向新規劃居民點搬遷集中,嚴格控制新占宅基地面積,整理復墾空心村宅基地,以此拓展新增耕地來源,有效改善人民群眾居住環境。截至目前,全縣拆舊復墾項目已經立項14個鄉鎮,共計246.2 hm2。
二、存在的問題
隨著項目不斷增加,資金投入逐年增多,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鄉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但與全面小康和群眾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對中央、省、市的投資依賴度高
泌陽縣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收入微薄,縣級財力十分有限,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等剛性支出不斷加大,上級融資政策收緊,籌措資金的渠道較窄。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實施,縣級對國家、省、市政策性資金項目投資的依賴程度日漸提高。
(二)現有基礎設施與人民群眾期盼差距較大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由于泌陽縣人居環境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雖經近年不斷加大投入,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覆蓋面明顯不足。
(三)鄉村之間發展不均衡
受政策限制,近年統籌整合的財政涉農資金只能用于貧困村、貧困人口,部分非貧困村基礎設施改善缺乏項目支撐,基礎設施改善緩慢與貧困村的明顯變化形成鮮明對比,非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問題亟待解決。
(四)后期管理維護難度大
一些項目實施單位對項目后期管理維護工作重視不夠,加之上級財政資金在運營維護、人員配備、機制創新方面投入不足,特別是飲水安全工程等后期運營效益較低,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
(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
泌陽縣屬于典型的淺山丘陵區,縣域面積較大,山川河流遍布,人口眾多且居住分散,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村,自然條件惡劣,村與村之間跨度大,除對道路橋梁、水利工程、高標準良田、農村電網、污水治理等需求量大外,施工難度較大,建設成本較高。
三、工作措施和建議
(一)財政資金重點投向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上級財政資金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和實施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結合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實際,對農村人居環境、村莊整治、改廁治水等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減輕縣級財政資金投入壓力。
(二)堅持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
按照“渠道不變、充分授權”的原則,持續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避免多頭投資、重復建設,最大程度地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吸納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破解資金瓶頸制約,全面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擴大公共服務覆蓋面,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配套項目管理維護資金
建議上級充分考慮山區地廣人稀、服務半徑大、運營效益低的特點,在下發農村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時,配套或補助一定額度的管理維護資金。
(四)加大農村科技投入力度
建議上級統籌考慮采用科技手段解決農村短板,加大農村科技投入,集中攻關,創建示范項目,以點帶面,逐漸發揮引領作用,切實解決好污水治理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短板和問題。
(五)財政資金向貧困地區和山區傾斜
建議上級出臺專門針對貧困地區、山區、革命老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的扶持政策,并結合山區縣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成本高的實際,給予山區縣傾斜扶持。
(六)科學合理規劃加強集約利用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集中布設通村組道路、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設施,注重資源優化配置和財政資金集約利用,進一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利用率,促進農村規劃布局銜接互補、基礎設施聯網配套、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作者簡介:張寒秋(1972— ),女,河南泌陽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產品檢測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