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成效
(一)示范創建帶動作用明顯
2023年,鄭州市新啟動建設和美鄉村示范村20個,迭代升級美麗鄉村精品村47個。鞏義市竹林鎮等5個鄉鎮入選全省鄉村建設示范鎮,大峪溝鎮海上橋村等51個村入選鄉村建設示范村。全市和美鄉村集體經濟收入有47個村超過10萬元,14個村超過百萬元,4個村超過千萬元。
(二)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明顯
鄭州市新改建農村公路114.37 km;完成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566處;全市鄉鎮和農村熱點區域實現5G網絡全覆蓋;快遞業務鄉鎮覆蓋率達100%,行政村快遞物流通達率超過94%。
(三)鄉村人居環境改善明顯
鄭州市持續深化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面建立,無害化衛生廁所基本普及,“美麗庭院”創建率達53.68%,“生態宜居星”村莊創建率達75%,位居全省前列。
(四)鄉村公共服務成效明顯
全市農村困難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入盡入”;縣域醫共體格局初步形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6%以上;建立縣級圖書館分館341個,文化館分館186個;推廣“鄭州文旅云”平臺,服務人次超過5000萬。
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和美鄉村規劃設計缺乏特色
一些村莊照搬城市模式或其他地區的發展模式,只注重拆舊建新,對當地的歷史文化傳承未深入研究,沒有挖掘自身在山水格局、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獨特性,忽視鄉土氣息、地方特色,導致同質化建設嚴重,缺乏韻味和內涵,留不下“鄉愁記憶”。
(二)和美鄉村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大多數和美鄉村的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都是以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基礎性建設為主,直接投入產業發展的資金較少。部分村依然缺乏核心產業,產業規模化、特色化不足,缺乏自身“造血”功能;一些和美鄉村現有產業規模小、效益低,精準化、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增值效益和項目帶動不明顯。同時,和美鄉村建設中的農業、旅游等產業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社會資本投入較少,導致和美鄉村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三)部門統籌整合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和美鄉村建設涉及多個部門,但缺乏實際有效的協調機制,鄉鎮統籌難度大。涉農部門大多數基于自身業務進行相關項目的建設實施,整合統籌各部門的涉農資金投入在實際操作中難度較大。
(四)群眾參與和美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激活
一方面,大多數和美鄉村建設時沒有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導致部分農民群眾認為,和美鄉村建設是政府的事,養成“等、靠、要”的思想,這就難免會出現和美鄉村建設“上熱下冷”“外熱內冷”的現象;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及基層村干部對和美鄉村建設的宣傳、引導還不到位,不能有效調動群眾主動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三、意見與建議
(一)和美鄉村建設的規劃編制要突出特色
一是要在編制和美鄉村建設規劃時,深入調研,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和人文文化。在民居建設方面,應充分體現地域特點、鄉村特征,既做到總體風格風貌大致統一,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二是要精確定位,突出主題特色,把和美鄉村打造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特色品牌。三是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見和意愿,引導高校師生、專業機構、鄉村工匠、藝術家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規劃建設。
(二)和美鄉村建設要加大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對產業類項目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扶持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品牌產業和生態產業的發展。二是制定出臺有效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和文件,建立健全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等。三是鼓勵村民將閑置農房改造成主題民宿、特色餐飲等項目,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三)健全和美鄉村建設相關涉農部門的機制
建議根據各部門和美鄉村建設規劃和任務,完善現有的和美鄉村考核指標和驗收辦法,將相關具體任務落實到每一個相應的涉農部門,由部門制定指標內容和標準,并對該項建設負總責,統一參與和美鄉村建設考核驗收,有效破解“九龍治水水不治”的困局。
(四)加大引入和美鄉村建設合作力量
一是旅游、文化、商務等部門應全力深度挖掘本地旅游文化資源,提高村莊內涵,通過承辦各類主題活動、考察活動、現場會提升知名度。二是深化與院校培訓機構合作,創新開展研學游、體驗營等課程,吸引廣大師生參與。三是吸引鄉賢、企業等社會資本共同開發建設,在滿足雙方利益的前提下,村集體可以考慮以土地、資金等入股的方式,與專業機構合作,全力做好服務工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實現市場化運作。
作者簡介:趙鄭華(1976— ),女,河南鄭州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發展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