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播種
(一)種子選擇
選擇籽粒飽滿、色澤好、成熟度高的健康種子,是提高發芽率、鮮草產量和種子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田塊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的田塊,套種在水稻田中,不要選擇常年低洼積水田塊,不能連續種植,一般田塊種植1年要隔2~3年,通常選擇基礎肥力較差、底肥不足的田塊。
(三)種子處理
一是曬種。選擇晴天,曬種1~2天;二是浸種。種子在播種前用鉬酸銨、磷酸二氫鉀和硼酸等溶液或腐熟的人尿、糞便等浸種12~24 h;三是拌種。可用少量的紫云英根瘤菌、鈣鎂磷肥或草木灰等拌種,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播種期
田間有明水時開始播種。播種過早,發芽之后長期浸泡在水中;播種過晚,不能充分吸收田間水分。一般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宜。
(五)播種量
播種量以30~38 kg·hm-2為宜,也可根據田塊的肥力狀況來確定播種量,基礎肥力較好,可適當減少播種量;反之,則可適當增加播種量。
(六)播種方法
播種要均勻,保證每畦播種量一致;人工播種時要求握籽少,每次撒得少,撒得勻,交叉撒播2次以上。
二、開溝與排灌
(一)開好排灌溝
水稻收獲后應及時開好排灌溝,并進行曬田,曬至田中稍硬,干而不裂,人立有腳印即可。若是田間較干,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有合理水分供幼苗生長。
(二)合理排灌
稻田套播的,保水性不好的泥質田,需灌水保持淺水2天;表土浮爛的稻田,播種前數日排水輕烤田1次,后灌淺水播種。如果播種前已浸種,并吸足水分,田面保持濕潤即可。播種后2~3天,種子開始露白發芽、生根,田間若是有積水淹沒種子,易造成浮根爛芽,但土壤要有充足水分。對曬田過硬的黃泥田,在播種前5~6天灌水,促進土質變軟,利于幼苗扎根。子葉展開后,要求土壤通氣良好且水分充足。水稻收割前10天,應停止灌水,使收割機下田不破壞幼苗。至翌年春天,保持土壤濕潤而不干燥,田間不要有積水。
三、施肥
(一)磷肥
施用磷肥,紫云英效果尤為明顯。在酸性土壤應施用鈣鎂肥等堿性肥料,還可降低土壤總酸度和活性鋁含量。早施磷肥可促進幼苗根系發育、根瘤菌的繁殖和固氮、早生分枝。播種時施用磷肥,因鈣鎂磷肥的堿性較強,對根瘤菌的發育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種子應拌泥土,避免與肥料直接接觸。過磷酸鈣含有游離酸,不僅傷害根瘤菌,還對紫云英的發芽有一定影響,一般不作拌種肥,可作為基肥在播種后施入,一般施用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20 kg·hm-2。
(二)鉀肥
紫云英生長到第1片真葉出現時或割稻時施用鉀肥45 kg·hm-2,可增強其耐寒能力。
(三)微肥
紫云英生長到中后期,即開花結莢期,葉面噴施硼砂0.1%~0.15%溶液,鉬酸銨0.05%溶液,可補充營養,促進生長,提高產量。
四、采種技術
(一)選擇留種田
一般選中等及以上肥力、排灌方便、長勢較旺、無雜草、便于運輸的田塊作為留種田,不宜連作。
(二)適當稀播
在不影響前茬作物生長的前提下,適時早播,并減少播種量。播種量以25 kg·hm-2為宜,但是要注意播種均勻和田間管理,以免過密稈細,稀處長草,影響產量。
(三)增施肥料和調節劑
一般可施鈣鎂磷肥、過磷酸鈣300 kg·hm-2,草木灰1500 kg·hm-2。過磷酸鈣和鉀肥可分次施入,春季生長旺盛時,不宜施入氮、磷、鉀等肥料;硼、鉬等微量元素可以保花保莢,防止早衰,可在初花期噴施。
(四)花期放養蜜蜂
紫云英留種田在花期放養蜜蜂,可提高單枝結莢、結實數和種子質量的作用,特別是陰雨天尤為明顯。放養蜜蜂授粉及時,受精提早,下部花序結莢和結實數明顯提高。
(五)收種
紫云英種子細小、易脫落,草、種比例大,在收紫云英種子的同時,也是收獲油菜種、插秧的農忙季節,稍有疏忽,損失嚴重。一是收種時間。80%以上的果莢會變黑,趁天晴,及時收割,避免遇陰雨天種子發芽霉變。二是脫莢脫粒。收獲時堆成小堆,傍晚或早晨送至曬場,如遇晴天,攤開邊曬邊脫莢;如遇陰雨天,可等農忙過后再脫莢。
作者簡介:王加明(1975— ),男,河南息縣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植物保護工作。
(責任編輯"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