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在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同時,加快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全市9個縣(市、區)先后成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一、商丘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商丘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牢牢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在“產出來”方面,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全程質量控制,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行動,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管出來”方面,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評估力度,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全市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穩中向好。
(一)健全監管機制,壓實各方責任
商丘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全面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各縣(市、區)政府對本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加強組織協調,明確部門職責,強化保障措施。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逐級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夯實監管責任。各級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至少每半年聽取1次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二)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防控
商丘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建立健全“誰生產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的責任制度,全面落實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責任人主體責任,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把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畜禽養殖及屠宰加工、種養殖大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黑名單”制度,依法公開生產經營主體違法信息。
(三)推進按標生產,加快綠色發展
商丘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結合本地農業優勢產業,圍繞糧食安全、綠色生產等領域加快制(修)訂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相配套的農業地方標準,現行農業地方標準存量達172個。強化“產出來”,推動柘城縣、夏邑縣等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項目實施,加快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創建“柘城辣椒”等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15.23萬 hm2。全市建立蔬菜、辣椒等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25個,核心示范區面積在0.67萬hm2以上,輻射帶動面積在8萬hm2以上,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2%,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在43%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在83%以上,農膜回收率在90%以上。
(四)堅持常態發力,強化監測預警
商丘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聚焦豇豆、芹菜、水產、肉類產品等重點品種藥殘攻堅治理及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農獸藥殘留超標、禁限用藥物濫用和違禁物質非法添加等突出問題。制訂監測實施方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圍繞“五一”“國慶”“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熱銷的食用農產品開展監測,特別是對開具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的生產主體進行隨機檢查和抽檢。202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農產品例行監測600多批次、監督抽查5600多批次,監測合格率在98%以上。
(五)加強品牌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商丘市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實施農業產品品牌帶動戰略,統籌推動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充分挖掘、保護、培育和開發名特優新農產品資源,加大農產品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全方位開展商丘品牌宣傳推介,通過以品牌促規模、以品牌拓市場,大力培育“商丘農優”農產品,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截至2024年7月底,商丘市認證品牌農產品206個,其中,綠色食品數量12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5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65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二、存在問題及不足
(一)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不強
商丘市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龐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受傳統種植習慣的影響,生產經營者特別是農業生產分散化的種植農戶只注重農產品數量,而忽略質量,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科學合理使用農藥、獸藥、肥料、農用薄膜等農業投入品,以及對農產品產地造成污染進而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意識還有待增強。
(二)生產標準化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受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影響,從事農產品生產種植者多為老人或婦女,對新技術、新知識和先進的管理方式方法接受慢,勞動能力、學習能力水平有限,栽培管理相對粗放。雖然有地方技術標準規程指導,但種植者無法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導致產量和品質受到一定影響。
(三)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有待提升
商丘市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整體不強,部分縣(區)缺乏相應機構及工作人員,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驗檢測以及執法的經費投入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特別是縣鄉財政困難,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日常監督檢查難以有效開展;基層監管缺人員、缺經費、缺手段等問題較為普遍。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宣傳培訓力度,著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意識
商丘市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對新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貫力度,通過制作電視專欄、印發宣傳資料、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新聞等方式,增強人民群眾、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同時,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知識的培訓力度,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專家報告會,組織農業專家、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業務指導、技術服務、工作調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層面、各環節進行綜合培訓指導,切實提升全市農產品安全生產水平,增強全市農產品質量意識。
(二) 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商丘市各縣(市、區)應立足本地實際,積極引導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鼓勵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聯戶經營,大力支持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土地經營規模流轉,使更多的土地向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合作組織、龍頭企業集中。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全面推行信用檔案記錄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不斷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水平。
(三)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能力
商丘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應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加大檢測技術、檢測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基層采檢、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著力打造一支懂技術和會管理的專業監管檢測隊伍;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配齊必要的檢驗檢測、執法取證、樣品采集、質量追溯等設施設備;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持續推動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鄉鎮監管站網格化管理,提升鄉鎮監管效能。
作者簡介:張偉(1977— ),男,河南商丘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責任編輯" "程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