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為木樨科連翹屬落葉灌木植物,花期3—4月,果期7—9月;分為青翹和老翹兩種,葉、花、莖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其果可入藥,開發利用價值極大。
一、規范化種植技術
(一)繁殖技術
連翹繁殖以種子繁殖和扦插育苗為主。種子育苗最好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好的土地;扦插育苗最好選沙土地,離水源要近,便于灌溉。
1.種子繁殖包括采種、種子貯藏、選擇播種季節、種子處理、播種技術等幾個環節。采種要選擇生長健壯、枝粗壯、果飽滿無病害優勢母株,宜選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成熟的果實,篩選除雜。種子貯藏非常關鍵,采用干燥器貯藏,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不要超過一年,不然影響發芽率。選擇合適的播種季節播種,連翹種子溫度越高越容易發芽,最好安排在4月上中旬,也可選擇在封凍前冬播。連翹種皮比較硬,直接播種要30天才能發芽,一般在播種前用0.5%高錳酸鉀消毒后用溫水浸泡48 h后晾干,可提前20天出苗,但冬播種子不需要用上述方法處理。播種技術可采用兩壓法,一般連翹播種不能太深,土壤過松連翹籽較小容易漏進土壤深處不容易發芽出土,應先把土壤表層輕輕碾壓,然后撒上種子再覆1 cm土壤鎮壓一下,出苗后先定苗,在苗高達到30 cm時擇機移栽。
2.扦插育苗。取2年生健壯枝條,截成20~30 cm長的幾段,用生根粉浸泡后插入苗床等成活后來年移栽,也可以在早春截取1~2年生無病害健壯枝條20~30 cm長插穗,頂端留1~2個壯芽,切口上平下斜,插穗下端用生根粉浸泡后晾干,扦插前先用農具在整好的地面上,按行距10 cm、株距25 cm打孔,扦插深度以露出地面1個芽頭為好,壓實,再澆水,然后在第3天、第10天澆水。30天澆1次水,澆水不要太多,水多易爛根,30天左右生根,出芽后及時除去側芽側枝培養主苗,適時移栽。
(二)移栽管理
連翹喜光、溫暖濕潤氣候,耐干旱耐貧瘠,忌積水,可以選擇海拔為400~800 m的坡地、荒地、田邊、路旁等。注意連翹自花不孕,采用異株異花授粉,穴播種植。
1.整地前施足底肥(農家肥或復合肥)。翻耕0.4 m整平耙細,按行距2 m、株距1.5 m、穴深0.7 m移栽,移栽時注意長柱花和短柱花搭配種植。
2.移栽時間。選擇早春后或者封凍前移栽。
3.田間管理。移栽后及時中耕、除草、澆水,每年春季解凍后追施復合肥,入冬前施有機肥。
4.整形修剪。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于離地表70~80 cm處剪去頂梢定干,在不同方向選擇3~4個粗枝培養成主枝,以后在主枝上再留2~3個粗壯枝培養成副主枝,副主枝上生出側枝。冬季修剪在落葉后到來年萌芽前,修剪主枝、側枝,除去病枝、枯枝、弱枝。夏季修剪時間以5—8月為宜,主要是掐梢、去芽和摘心。野生連翹撫育修剪方法也可以按以上方法進行,注意野生連翹修剪時重點是除去雜枝、亂枝、枯枝,讓主枝、副主枝能通風透光,提高開花結子率。
5.預防倒春寒。每年開花期,在倒春寒來臨前2~3天噴施糖氮液。
6.病蟲害防治。連翹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見的蟲害有緣紋廣翅蠟蟬、炫夜蛾、圓斑卷葉象蟲、松櫟毛蟲等。一般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措施,適當采用化學防治。農業防治上可在高溫高濕季節,提前修剪,清除雜枝和過密枝增加通風透光。連翹病蟲害以預防為主,要加強水肥管理,注意營養均衡,如果發生病蟲害應盡快對癥治療。
(三)采收
青翹是秋果初熟還帶綠色時采收,一般時間在
7月底至9月底,這個時候揮發油含量也最高,一般都能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不少于2.0%的標準。老翹是果實熟透時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采收時間受氣候和南北緯度差異影響,會推遲或提前幾天,嚴禁搶青采收,影響連翹品質。
二、連翹的綜合利用
(一)連翹綠化觀賞價值很高
早春3—4月連翹花開,漫山遍野到處可看到花海、聞到花香,很多連翹產地以連翹花為媒介,搭臺唱招商引資大戲,文旅跟進,一枝連翹撬動萬億大產業。
(二)連翹葉可制茶
連翹葉所含連翹苷是果實的4.7倍,連翹酯苷A含量是果實的1.1倍,因此連翹葉也能入藥,而連翹嫩葉制成的茶葉、茶飲料有清熱瀉火之功效。盧氏縣僅靠連翹茶系列產品年產值上億元,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
(三)連翹果成熟后可入藥
連翹成熟果實入藥的成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中收錄的有1606種,其中連翹是雙黃連口服液、連花清瘟等120種中藥制劑的主要原料,年產值以千億級規模起步。
(四)連翹籽可制成食用油
連翹籽含油率在25%~33%,可精煉成食用油,油味芳香。
由于揮發性能較好,連翹籽也是絕緣油漆工業和化妝品的好原料。
(五)連翹莖可以加工成飼料添加劑
嫩莖和果柄可以開發成獸用中成藥,河南聚焦連翹研究開發系列產品,年產值已過億元。
(六)連翹根可固土涵水
連翹根可固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盧氏縣圍繞連翹產業做大文章,一年帶來3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惠及10余萬群眾。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加持,社會資本的注入,新科學技術的引領,現代種植技術、種植模式的集成創新,綜合利用的深度開發,連翹全產業鏈條一定能快速打通,從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李可彬(1974— ),男,河南鄲城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中藥材栽培育種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張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