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浚縣是河南省產糧大縣之一。近年,浚縣小麥莖基腐病呈逐年加重趨勢,嚴重影響小麥產量。為此,浚縣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以神華608為研究材料,以清水拌種為對照,選用4種包衣劑在浚縣國營農場開展小麥莖基腐病防效試驗,以期篩選既高效又增產的藥劑,為浚縣小麥生產提供參考。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鶴壁市浚縣國營農場西,前茬作物為玉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近年小麥莖基腐病發生較重。
(二)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神華608。供試藥劑有200 g·L-1三氟吡啶胺、23%吡蟲·咯·苯甲、30%氟吡菌唑·咯·噻蟲胺、10%苯醚·吡蟲啉。
(三)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藥劑處理,涉及用藥種類分別為200 g·L-1三氟吡啶胺、23%吡蟲·咯·苯甲、30%氟吡菌唑·咯·噻蟲胺、10%苯醚·吡蟲啉。另設清水拌種作為對照。23%吡蟲·咯·苯甲、10%苯醚·吡蟲啉處理小區面積為9.33 hm2,200 g·L-1三氟吡啶胺和30%氟吡菌唑·咯·噻蟲胺處理每個小區面積均約為0.23 hm2,清水對照小區面積為0.2 hm2。各個小區除播種期包衣劑方案不一樣外,其他時期包括病蟲草害防治,均由農戶采用相同措施,統一自行管理。
2023年10月29日用精量播種機播種,各個小區播種量一致,均為375 kg·hm-2。
二、調查項目與計算方法
在小麥收獲前5月27—28日開始調查,實際調查時由于小麥莖基腐病在病原菌上分布不均勻,采取每個小區隨機5點取樣法,每點100株,共500株,記錄發病株、白穗株,根據公式計算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數)×100%
發病防治效果=[(對照發病率-處理發病率)/對照發病率]×100%
白穗率=(白穗株數/調查總數)×100%
白穗防治效果=[(對照白穗率-處理白穗率)/對照白穗率]×100%
三、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200 g·L-1三氟吡啶胺種子包衣劑在小麥莖基腐病重發生地塊的病株防效為80.06%,白穗防效為94.87%;30%氟吡菌唑·咯·噻蟲胺種子包衣劑在小麥莖基腐病重發生地塊的病株防效為74.93%,白穗防效為87.18%,僅次于200 g·L-1三氟吡啶胺種子包衣劑;23%吡蟲·咯·苯甲種子包衣劑在小麥莖基腐病重發生地塊的病株防效為72.93%,白穗防效為58.97%,防效為第3位。10%苯醚·吡蟲啉無論是病株防效還是白穗防效都不明顯,不建議推薦施用。
四、小結與討論
小麥莖基腐病在浚縣發生為害的程度有逐年加重趨勢,在開展藥劑防治試驗中,發現利用無毒、環保的種子包衣劑,可以實現安全、簡便、低成本和提升整體防效。由試驗結果可知,施用200 g·L-1三氟吡啶胺種子包衣劑無論是防治病害還是防治白穗均有較好的效果,30%氟吡菌唑·咯·噻蟲胺種子包衣劑的防治效果僅次于200 g·L-1三氟吡啶胺種子包衣劑。因此,在小麥莖基腐病重發地塊可以交替施用這兩種包衣劑,均可以有效降
低發病率和白穗率,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該試驗為小麥莖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據,建議在實際生產中向廣大種植戶推薦施用。
作者簡介:牛忠潔(1990— ),女,河南鶴壁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高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研究。
(責任編輯"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