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深入調整,林州市經過試驗示范,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推進過程中,如何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實現“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目標,是農業部門和種植戶普遍關心的問題。相關工作人員經過幾年的摸索試驗,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供種植戶參考。
一、播前準備
(一)選地整地
玉米和大豆均屬于喜肥作物,因此,要想高產應選擇中上等肥力、排灌方便的地塊。春茬地采取冬耕春耙(即冬季上凍前深翻25~30 cm,翌年立春后耙地)的耕作方式。麥茬地在播種前要機械滅茬,清理秸稈,秸稈留茬高度不超過15 cm,有條件的可先進行秸稈還田再平整地塊,有利于提高播種質量和后期大豆收獲。
(二)備種
玉米播種應選擇生育期約100天,適合密植的矮稈、緊湊型、抗倒伏的品種。建議玉米株高不超過2.6 m,穗位高1 m左右,種植密度7500~75000株·hm-2,如鄭單958、MY73、豫單9953等品種。大豆播種選擇生育期95天左右、耐陰、抗倒的中早熟品種。建議大豆底部豆莢高度不低于30 cm,利于機械化收獲,如中黃13、中黃301、冀豆12、冀豆17等。
(三)種肥
玉米是喜氮作物,整地時施用氮磷鉀比例為28:6:6或者28:5:7的復合肥,施用量為750 kg·hm-2。大豆宜選擇氮磷鉀比例為15:15:15的復合肥,施用量為225 kg·hm-2。在播種時使用種肥一體機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作業。
(四)曬種拌種
玉米、大豆播種前2~3天曬種(不能在水泥地或鐵容器上曬種),曬種有利于早出苗,苗壯。玉米種子在生產中大多已經藥劑包衣,但大豆種子多數未進行藥劑包衣,大豆藥劑拌種要用專用種衣劑,拌種劑可以加入殺菌劑、殺蟲劑和微肥,拌好后置于陰涼處,晾干后播種。
(五)造墑
大豆、玉米適宜播種的土壤含水量為60%~70%,即手握土壤可成團,自然落地即松散。如果土壤濕度低則需要造墑播種,玉米可以先播種后澆蒙頭水,大豆必須先澆水后播種,忌澆蒙頭水。
二、播種
(一)選擇適宜的行比
根據農藝與農機相配套、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相統一的原則,選擇適宜的行比配置模式,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行比4:4的模式比較適宜機械化收獲。玉米采用寬窄行種植,中間兩行行距80 cm,兩側行距40 cm,株距14 cm,玉米大豆間距70 cm,大豆行距30 cm,株距8 cm,帶狀幅寬3.9 m。玉米播種密度約為67500株·hm-2,大豆播種密度約為127 500株·hm-2。
(二)播種時間及深度
玉米適宜播種時間為5月20日至6月20日,大豆適宜播種時間為6月15—25日。玉米播種深度為4~5 cm,大豆播種深度為3~4 cm。在播種前先試驗播種一段,以便檢查下種是否順利和播種密度及深度是否適宜,再進行大面積播種,以保證播種質量。
三、田間管理
(一)查苗補種
玉米、大豆出苗后都要及時查苗補缺,補種時要先浸種催芽再播種。玉米也可以在3葉期進行移栽。
(二)化學除草
玉米、大豆播種2天內噴施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或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等封閉型除草劑,施藥時,土壤要足墑,噴施均勻,做到不漏噴不重噴。幼苗期除草,玉米在3~5葉期用玉米專用除草劑定向噴霧;大豆在2~3復葉期用大豆專用除草劑定向噴霧。
(三)化學調控
根據玉米、大豆的品種特性及田間長勢合理調控,長勢弱的不控,長勢旺的進行化學調控。玉米生長到7~8葉時噴施矮壯素,大豆在初花期施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450 g·hm-2,兌水600 kg·hm-2。
(四)水肥管理
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和揚花吐絲期結合澆水分別追施尿素150 kg·hm-2。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在拔節至授粉期趁降雨追施尿素225 kg·hm-2。大豆在開花初期和結莢初期分別噴施1次0.3%磷酸二氫鉀加0.1%硼砂加0.1%鉬酸銨溶液,可減少秕粒。結莢初期和鼓粒期用磷酸葉面肥噴施2次,大豆鼓粒期如出現葉片發黃等早衰現象,應及時噴施0.3%磷酸二氫鉀加1%尿素,間隔10天再噴施1次。
(五)防高溫天氣
近年,夏季氣溫超過35℃的天氣越來越多,玉米在揚花授粉期遇見38℃以上(大豆35℃以上)的高溫時會造成花粉敗育,籽粒減少的現象,對產量影響極大。因此玉米抽雄后3~5天遇38℃以上(大豆開花期遇35℃以上)的高溫天氣,要及時澆水降低田間溫度,減少高溫天氣造成的危害。
(六)病蟲害防治
病重在防,蟲重在治。要根據田間病蟲害發生趨勢,對癥及早防治。玉米苗期重點防治玉米螟、草地貪夜蛾、棉鈴蟲、黏蟲、灰飛虱、薊馬等害蟲,穗期重點防治玉米螟、頂腐病、褐斑病等病害,花粒期重點防治玉米螟、蚜蟲、南方銹病、彎孢霉葉斑病等病蟲害。大豆在苗期、分枝期、開花結莢期和鼓粒期重點防治食葉性害蟲、刺吸式害蟲,開花結莢期重點防治霜霉病、細菌性斑疹病、食心蟲、豆莢螟等病蟲害。
(七)收獲
玉米適期收獲可以增加籽粒質量,提高產量。當玉米苞葉干枯,籽粒乳線消失時即可收獲。大豆植株變干,葉片脫落,籽粒變硬、手搖植株籽粒發響時應及時收獲。
作者簡介:李麗軍(1986— ),男,河南林州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程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