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作為反芻動物,消化系統由前胃與真胃構成,在飼養期間很容易因管理不當引發前胃疾病,發病率高達80%。其中,瘤胃積食是常見的病癥之一,分為原發與繼發兩種類型,多因一次性攝入過多食物或疾病誘發,輕則影響生長發育,重則造成死亡。這就要求飼養者要注重日常飼養管理,并對病羊采取對癥療法,使其早日恢復健康。
一、羊瘤胃積食的發病原因
(一)原發性
羊瘤胃積食的原發性發病原因主要因羊食用了過多飼料,或飼養期間經常更換草料、將粗劣草料直接換成優質草料等,羊常常會暴飲暴食,加上飲水量較少,運動時間較短,導致瘤胃積食的發生。在季節更替時,羊采食過多苜蓿、青草等,或者在1~2天未攝入食物的情況下,一次性攝入大量干草、紅薯藤等質地較為粗硬、消化難度大的食物,都會增加積食概率。該病癥發生速度較快,患病初期,病羊會出現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情況,青草攝入量明顯減少。
(二)繼發性
羊瘤胃積食的繼發性發病多因疾病誘發,在發生常見的腸胃疾病后,飼養期間忽視健康管理,導致疾病惡化,引發瘤胃積食。初期持續噯氣,待停止噯氣后,出現腹痛、弓背,頻繁回頭望向腹部,并發出痛苦的呻吟;兩耳溫度降低,鼻鏡干燥,排便量減少;瘤胃蠕動速度減緩,或完全停止蠕動;呼吸速度加快,脈搏加快;有些伴隨發酸中毒情況,病羊精神萎靡,有些還存在神經癥狀,如急躁不安、盲目走動等,偶爾吐出尚未消化完全的青草;一些病羊情況較重,左側腹部明顯脹大,口中發出呻吟,倒地不起,甚至陷入昏迷狀態。
二、羊瘤胃積食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加強預防措施
在飼養期間,飼養人員在冬季和早春需要對羊群補充精料,應嚴格控制喂食量,以成年羊為例,每日喂食量應控制在0.25~0.50 kg,羔羊每日喂食量應控制在0.10~0.25 kg;粗劣草料喂食之前需要切碎,加熱軟化后再喂食,且盡量與青料、精飼料拌和后投喂;如若羊處于過度饑餓狀態,不可一次性投入過多食物,避免暴食暴飲,導致瘤胃積食;在早春、冬季喂養時,應保持充足的水分供給,加強運動,適時放牧;秋收時節在散養時應加強看護,避免羊只偷吃糧食,導致瘤胃積食。此外,飼養人員還應加強病羊護理,每日提供淡鹽水,在晴朗天氣下選擇平坦的場地牽遛,并按摩左側肷部,加速食物消化。加強飼養管理,盡量由固定的飼養員負責,避免生人靠近使羊只受到驚嚇和刺激;禁止突然更換飼料,當需要換新飼料時,應適當加料,循序漸進的更換,不可投喂冰凍、生霉、變質的飼料與飲用水,還要增加青綠多汁的飼料,幫助食物快速消化與吸收。
(二)治療措施
1.饑餓按摩法。技術人員對于剛剛發病的羊只,瘤胃積食程度較輕,腹脹表現不明顯時,可采用饑餓按摩法進行治療。連續2~3天不投喂食物,只提供飲用水,并將少量食鹽加入水中,或200~250 g酵母粉,分兩次服用,可促進食物消化。在此期間,密切關注羊的糞便、尿液情況,觀察是否存在異常,通常癥狀會在2~3天消失。如果病羊在饑餓狀態下無明顯疝痛情況,技術人員可開展瘤胃按摩,每日4~5次,每次10~20 min;還要適當增加病羊的運動量,可輕拍臀部使其緩慢走動,加速胃腸蠕動,使內容物不斷后移,減輕胃部緊張度,加速前胃機能恢復。
2.西藥療法。為加速病羊的胃腸蠕動,使腸道內容物快速排出,技術人員可讓病羊每日服用1次液狀石蠟,通常體質量高于75 kg的成年羊,服藥量為300 mL左右;體質量低于75 kg的羊,用量控制在150~250mL,根據體質量皮下注射甲酰膽堿,注射量為0.05 mg·kg-1,可增強胃動力;還要觀察病羊的臨床表現,實施對癥療法,如果出現嚴重酸中毒,可使用0.9%鹽水,搭配5%劑量為200 mL的葡萄糖、5%劑量為100 mL的碳酸氫鈉混合液,采用靜脈滴注方式;對于心衰的病羊,可使用40%劑量的樟腦磺酸鈉,肌肉注射。
3.中藥療法。除西藥治療之外,技術人員還可采用中藥療法,選取3 g木香、6 g陳皮、9 g千金子、9 g香附子、12 g厚樸、12 g大黃、30 g芒硝等,用水煎煮后內服,每日1次,持續用藥3天即可見效;還可選用6 g桃仁、6 g赤芍、10 g紅花、15 g當歸、9 g來附子、6 g甘草等,用水煎煮后內服,每日1次,持續治療3天見效。
4.手術療法。對于病癥嚴重的羊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者依次刮開皮膚、腹內斜肌、腹橫肌,最后向外將腹膜切開;將部分瘤胃拉到腹壁切口外側,以4針懸吊法用線在切口上下角穿越瘤胃漿膜肌層,避免腹腔受到污染;先用手術刀將瘤胃切開,向上提起,如若胃部液體較多,可先刺透抽吸處理,再用手術刀將瘤胃切口擴大到8 cm,確保視野清晰。手術者將手伸入胃部,取出瘤胃內容物,經過探查無異常,用生理鹽水清洗后,滅菌紗布吸干污染物,再將瘤胃還納到腹腔中,最后連續縫合,涂抹適量的碘酊,包裹繃帶。
作者簡介:盧捷(1981— ),女,河南駐馬店人,大專,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檢疫工作。
(責任編輯"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