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財務會計工作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在極大提升會計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對傳統財務會計工作模式帶來顛覆性影響,企業若要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對財務會計的影響,闡述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并從轉變工作理念、優化組織架構、加強信息化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等角度,探討了企業推進財務轉型的路徑,以期為財務會計轉型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轉型路徑
引言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加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深刻改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在智能經濟時代,大數據、云計算、機器學習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深度融合,使得海量財務數據的獲取、存儲、分析成本大幅降低。財務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面對新形勢下財務管理的新特點、新趨勢,傳統財務會計職能已難以完全適應數字化轉型的要求,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人工智能對財務會計工作的影響
人工智能技術以其感知、學習、推理的能力,正加速滲透到財務會計的核算、管理等各個環節,推動財務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變革。RPA、OCR等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票據識別、數據錄入等財務基礎工作實現自動化處理,大幅提高核算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智能財務機器人的使用,可使財務工作效率提升80%以上。機器學習算法的引入,使得企業能夠從海量數據中自動發現模式,快速識別異常交易,有效提升賬務處理的精準度。區塊鏈、電子發票等新技術在確保數據真實性的同時,也極大優化了賬務處理流程。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分析,使財務部門擺脫了繁重的報表編制工作,轉向價值創造型工作。智能分析工具可實現數據的自動整合與多維分析,使預測預算、投資決策等管理會計職能得到強化。隨著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的發展,眾多專業性財務分析工作也將被賦予更多智能,CFO的決策參謀作用將更加凸顯。
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
在人工智能時代,傳統的“核算型”財務會計職能已難以完全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型”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管理會計以價值創造為導向,通過全面預算、成本管理、績效考核等方式,對企業的投融資、營運等活動實施全過程管控,能有效提升財務的計劃、控制、考評等管理職能,推動企業內部管理精細化、科學化。有利于強化財務決策支持作用,管理會計能夠運用敏感性分析、情景模擬等方法,基于內外部數據進行預測分析,刻畫風險狀況,產出前瞻性商業洞見,為企業戰略制定、經營優化提供有力支撐,尤其在市場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及時捕捉市場動向,準確把握風險收益,才能在復雜環境中保持戰略定力,駕馭發展方向。有利于實現財務價值轉型,在數智時代,大量的財務核算工作將由機器完成,財務部門若仍固守傳統的記賬、報稅等工作,其價值將大打折扣。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聚焦業務運營、聚焦經營管理,參與到企業價值創造的全過程,才能彰顯財務的戰略價值和管理效能。
三、企業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
(一)轉變財務會計工作理念
第一,樹立價值創造導向。新時期,財務部門要突破“賬房先生”的刻板印象,樹立價值創造導向,將價值創造作為財務工作的主線,以服務企業發展大局為己任。要主動融入企業業務,參與企業戰略規劃、投融資決策、營銷策略、風險管控等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各領域,運用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先進的管理會計工具,優化成本結構,降低運營成本。在過程管控中實現降本增效;借助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等工具,將企業戰略目標層層分解、逐級傳導,引導各層級員工將個人績效與企業戰略緊密聯系,在目標達成中創造價值;利用投融資決策模型,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優化資源配置中實現價值倍增。財務部門要立足企業價值鏈,發揮業務伙伴作用,以專業能力和獨特視角參與經營,用財務智慧為企業價值創造保駕護航。
第二,強化全面風險管控。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上升為企業的核心資產,財務部門作為企業數據匯聚的中心,必須強化風險管控意識,將風險管理作為財務轉型的重中之重。要高度重視數據治理,從數據采集、存儲、應用等環節強化管理,確保數據資產的安全、完整、高效。要廣泛收集內外部數據,包括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外部市場數據等,運用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管理會計工具,多維度刻畫企業風險畫像,建立涵蓋戰略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合規風險等在內的全面風險預警模型,及時預判各類風險隱患,啟動風險應對預案。要加強風險管控流程建設,將風險評估嵌入預算管理、投資決策、績效考核等各項業務流程,建立業財協同、部門聯動的風險管理機制。推動從事后控制向事前防范轉變,形成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的風險管理文化,將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運營的全周期、各層面。財務部門要成為風險管理的主心骨,以對風險的敏銳洞察力、精準判斷力,為企業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第三,增強數智化思維。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海量的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傳統財務人員習慣于“人工+Excel”的管理模式已難以為繼。數智時代,財務人員必須樹立數字化思維,具備數據敏感性,善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工具。以數據驅動財務精細化管理,利用大數據技術,打破業務、財務數據孤島,實現數據的高效采集、集成、共享,用數據反映、刻畫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基于海量數據,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算法,深入洞察業務運營規律,加強經營異常的實時預警,顯著提高管理決策的前瞻性和科學性;運用區塊鏈技術,優化業務與財務流程,實現財務數據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管理,筑牢財務數據的安全防線。財務部門要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急先鋒,要發揮數字技術的賦能作用,用數字化手段重塑核算、管控、分析、決策等財務管理流程,實現管理會計職能的數智化、精細化,在數字時代駕馭財務轉型的航向。
(二)優化財務組織架構
管理會計的快速發展,亟需高效協同的組織體系作為支撐與保障,企業要立足管理會計轉型的現實需求,從戰略高度謀劃,打造扁平化、專業化的財務組織架構,為管理會計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提供良好的組織土壤。
第一,整合財務職能,實現集約化管理。傳統的財務組織呈現“總賬+業務單元”的金字塔狀結構,財務職能分散在各業務條線,信息傳遞遲滯,條塊協同效率低下,不利于管理會計的統籌推進。為適應財務轉型變革的需要,企業必須著眼全局,優化重組財務組織架構,實現財務職能的集中管理、集約運營,要借鑒共享服務中心的成熟模式,將總賬核算、應收應付等高度標準化的事務性工作集中至共享平臺處理。通過流程優化、信息化改造等,強化標準化管理,節約財務運營成本。共享平臺的搭建,可將80%左右的財務資源從重復性低值工作中解放出來,聚焦于管理會計、風險管控等高附加值領域,推動財務職能向管理型、戰略型轉變。
第二,設立專業機構,明晰管理權責。管理會計是一個涵蓋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績效考核、風險管理等諸多專業領域的系統工程,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明確管理權責,強化專業支撐。在整合財務職能的基礎上,企業應成立專業的管理會計部門,全面統籌規劃管理會計的組織實施,要明晰管理會計部門的定位和職責邊界,厘清與其他財務部門的工作銜接,建立“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常態化工作機制。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將管理會計工作的效果與部門和個人的績效評價、薪酬晉升緊密掛鉤,充分調動管理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CFO的牽頭下,成立跨部門的管理會計委員會,統籌推進管理會計的規劃、實施、評估等各項工作,加強財務與業務部門的戰略協同,促進管理會計與業務實踐的良性互動,形成管理會計工作的“一盤棋”格局。
第三,強化業財融合,構建協同機制。財務與業務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兩張皮”現象在企業中較為普遍,信息不對稱、職能錯位、本位主義嚴重,成為阻礙管理會計發展的“攔路虎”。推進財務轉型,必須打破部門藩籬,打通財務與業務的“任督二脈”,構建“業財融合、高效協同”的運行機制。樹立“業財一家”的共同愿景,從戰略、流程、數據等方面推進業財的深度融合,要創新業財融合的模式,探索財務業務伙伴制,在業務部門設立財務BP崗位。BP一頭深入業務一線,了解業務運營問題,捕捉業財協同的機會點,一頭及時向財務部門反饋業務訴求,優化資源配置,打通業財信息流,實現業財同頻共振、實時聯動。要鼓勵財務人員走出舒適區,輪崗至業務部門、管理部門任職鍛煉,在一線歷練中學習專業知識,熟悉業務運作,在跨界融合中打開思路,拓寬視野,提升業務理解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
(三)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是財務轉型的“助推器”,企業要順應智能財務的發展趨勢,加快財務流程數字化改造步伐,以數字化促進管理會計變革。
第一,搭建財務共享平臺。以“財務共享+業務共享”為目標,打造集約化、智能化的共享服務平臺,利用RPA技術,將費用報銷、發票處理等高頻事務性流程機器人化,從根本上提高財務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機器代替人工完成大量重復性工作,將財務人員從繁瑣低效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聚焦管理會計創新,共享平臺的搭建,實現了財務職能整合,既降低了財務運營成本,又為管理會計的大展拳腳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夯實數據中心建設。管理會計是數據密集型工作,企業要積極運用大數據、數據挖掘等技術,建設高標準的財務大數據中心,為管理會計夯實數據根基,加強數據治理,制定數據標準規范,保障主數據、業務主數據的唯一性。推進業務與財務系統的集成,打通銷售、采購、生產等業務數據鏈條,實現數據的端到端管理、實時共享,利用爬蟲、接口等技術,廣泛采集外部數據,如行業數據、宏觀經濟數據等,拓寬管理會計的視野。
第三,打造智能管理平臺。聚焦全面預算、成本管控、業績評價等管理會計核心領域,開發智能化管理平臺,用數字化手段賦能管理會計,嵌入先進的算法模型,運用可視化等技術手段,實現業財數據高效整合與分析。以數據驅動管理決策,建立成本管控系統,基于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測算,優化資源配置;開發風險管理系統,評估各類經營風險,開展情景模擬、敏感性分析,制定風險應對預案;搭建績效管理系統,實現績效指標、績效合約、績效考評的閉環管理,將戰略目標層層分解落實。財務轉型要主動融入業務,參與研發創新、營銷服務等核心業務系統的開發,嵌入管理會計思維與工具,推動業財深度融合,以數字化手段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創新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管理會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要立足管理會計的人才需求,創新培養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為財務轉型提供智力支持。
第一,樹立復合型人才理念。管理會計是一項跨領域、融貫業財的工作,單一的財務專業背景已難以勝任,必須培養一批“懂財務、懂業務、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人才選用上,既考核財務專業能力,又考察跨領域工作經歷、創新創業潛力,注重從財務、金融、信息、管理等多領域引進優秀人才。在人才考核上,突出業績導向,將參與經營管理、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等作為重要考核要素,引導財務人員拓展能力邊界,提升綜合素養。
第二,健全多元培養體系。構建以“內部培養+外部引進”為主軸的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內部培養上,聚焦數據分析、風險管理、商業決策等管理會計核心能力,有的放矢開展職業培訓與繼續教育,制定輪崗交流計劃,安排財務人員到業務部門、管理部門任職,在實踐鍛煉中積累管理經驗,拓寬戰略視野。外部引進上,加強校企協同,與高校聯合開展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共建人才實訓基地,發揮行業協會優勢,聯合開發特色培養項目,吸納行業翹楚領銜設計培養方案,開發原創案例,提高培養的前瞻性和實效性,還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大高端管理會計人才的柔性引進力度,不拘一格招賢納士,為財務轉型注入新鮮血液。
第三,營造良好成長環境。搭建人才成長的“快車道”,暢通管理會計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設立首席管理會計師等高層次崗位。拓寬人才成長空間,建立管理會計人才的后備人才庫,有計劃、分梯隊加以培養,為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搭建跨部門學習交流平臺,定期舉辦管理研討、業務沙龍等活動,為管理會計人才搭建學習交流的舞臺,加大對管理會計創新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創新基金,鼓勵人才開展管理會計應用研究,在創新實踐中加速成長,營造“比學趕超”的文化氛圍,以身邊的優秀典型激勵人,以“賽馬”機制鼓勵人,讓管理會計人才脫穎而出[2]。
結語
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順應智能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彰顯財務價值創造功能的必然選擇。在此進程中,企業要著眼全局,統籌謀劃,在革新理念、優化流程、強化信息化、打造人才隊伍等方面多管齊下,加速推進財務職能的優化重構。通過整合數據、應用新技術,推動會計核算的自動化、智能化,將更多資源投入管理會計領域,同時深化業財融合,創新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在價值發現、風險管理、業績評價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作用,在服務戰略、驅動經營中彰顯財務價值,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
[1]王潔宇.淺議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3(03):179-181.
[2]鄭碧.淺談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大眾投資指南,2023(20):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