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基于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的實踐需求,將合同管理審計作為核心內容進行剖析。由于當前工程項目在合同簽訂、履行和結算等階段存在條款不夠嚴謹、執行監管力度不足、結算不透明、變更與索賠審核不嚴以及審計人員專業水平亟待提升等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包括制定統一的標準文本、建立動態的監督機制、優化信息化支付平臺、健全變更與索賠審核制度以及強化人員培訓與考核等,旨在提升合同管理審計的有效性與精確度,從而確保最終財務決算結果更加真實可控。希望本研究能為提高工程項目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及決算審計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提供幫助。
關鍵詞: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合同管理審計
引言
當前,工程項目規模日益擴大與復雜,施工技術不斷進步,由此帶來的合同管理難題愈發突出。在此背景下,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對合同條款設計、執行過程監管與結算審核的嚴格性要求更高,傳統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若缺乏嚴密的合同審計體系,工程費用的控制將受到沖擊,潛在風險更難以及時察覺并消除。因此,有必要圍繞合同管理全流程進行深入探討,從前期簽約到中期履行,再到后期結算,要在各環節精準把控審計重點。通過確立統一標準,強化動態監管,完善信息化手段,并針對變更、索賠及人員素質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可在制度與實踐層面實現質量與效率雙提升,從而為深化工程審計研究及優化建設投資決策提供堅實基礎。
一、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合同管理審計的
重點
(一)合同簽訂階段的審查重點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合同簽訂階段應突出對條款合理性與計價基礎的嚴謹審查。首先,應對技術標準、工期安排、質量要求逐條核實,確保各項指標可量化可考核,不留彈性空間。其次,應仔細比對工程量清單與計價依據,核準材料規格與單價構成,杜絕模糊條款為后期費用調整埋下隱患[1]。最后,要明確風險分擔、違約責任及信息提交時限,讓各相關方在執行過程中有跡可循。
(二)合同履行階段的審查重點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合同履行階段應緊扣進度、質量與資金投放的真實度開展審查。首先,應對照進度計劃與現場記錄,核查工程實體量與階段性目標的吻合情況,及時識別可能導致結算偏差的施工滯后。其次,應比對材料清單、設備租賃憑證與分包結算文件,確認實際投入與合同計價基礎一致,避免虛報費用。最后,要核實變更申請與現場簽證依據,確保每項額外費用均有清晰原因與合理審批流程。
(三)合同結算階段的審查重點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合同結算階段應聚焦最終費用的嚴謹核對與條款落實的精確程度。首先,要將竣工圖紙、驗收資料與結算清單逐項對照,確保計量數量與約定范圍高度吻合[2]。其次,應核實單價構成與工程量增減情況,將實際施工記錄與簽證文件逐條匹配,避免因虛增環節導致成本失控。最后,要審核補充協議、索賠報告以及臨時項目支出,將其與合同中預設的審批流程與技術標準比對,剔除無據可依的增項。
二、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合同管理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合同條款不夠嚴謹與規范
首先,不夠細化的約定使得工程范圍、材料質量及計價依據存在模糊空間,當項目進入竣工結算階段,審計人員難以將實際費用與合同條款精準匹配,導致費用核對過程中頻繁出現爭議[3]。其次,缺少明確的違約責任與處理方式使得一旦發生工程延誤、施工質量問題或成本超支,項目各方在補償與費用調整時無所依循,審計審核時很難據此對增減額進行準確判定。最后,條款中若未清晰界定支付節點、變更程序或信息提交時限,則承包方在執行過程中可能任意延遲提交結算資料或隨意要求增加費用,審計人員需耗費大量精力去甄別資料真實性與金額合理性,增加了審計難度[4]。
(二)合同執行過程監管力度不足
首先,當項目中期缺少定期巡檢與現場核對,承包方可能通過未及時上報工程變更、延遲提交中間計量單等方式在后期決算中要求額外費用,使審計人員在結算時因資料殘缺而難以甄別真實執行情況。其次,若監管措施不夠嚴謹,對工程進度、材料采購與分包商選擇缺乏有力約束,容易出現偷工減料、套取資金等問題,后期審計需要通過反復比對多方數據來核實真實性,增加審計難度與周期。最后,如果沒有執行過程的動態記錄,審計時無法迅速查清費用流向與工作量實情,只能依賴承包方單方面提交的材料,這不僅影響核對準確性,還可能讓不合理支出在賬面上蒙混過關。
(三)工程結算與費用支付流程缺乏透明度
首先,當中間支付與最終結算未形成清晰的資料鏈條,審計人員在審核費用時難以一目了然地將每筆支出對應到具體的工程量或工序環節,導致核查過程中信息重復比對、路徑不明。其次,若支付流程中未規定完善的審批層級與權限劃分,內部審核形同虛設,承包方可能利用內部混亂向項目單位提出不合理費用申請,增加審計識別異常成本的難度。最后,缺少系統化的信息記錄與統計匯總,使得審計人員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從多個部門、多種文件中尋找數據來還原真實的支付脈絡,若資料提交不及時或不完整,更可能導致審計結論一再延后[5]。
(四)變更與索賠審核程序不夠嚴格
一方面,在工程實施過程中,若變更申請僅需簡單簽字或缺少詳細技術論證,即可額外計入費用,審計人員在決算時無法判斷這些變更是否真實必要。另一方面,沒有完善的索賠審批步驟會讓施工方輕易將工期延誤、材料損耗或設備維護成本全部轉嫁到業主方,審計審核時只能被動搜集資料驗證,耗時費力且易出現信息不對稱。
(五)審計人員專業能力與經驗有待提升
一方面,審計人員缺乏對工程技術規范與施工工藝的深刻理解,在核對費用明細時難以辨別材料用量、機械選型或工序合理性,容易被承包方的專業術語與復雜數據牽著走。另一方面,審計人員若缺少對行業造價標準與計量規則的熟悉程度,就無法在合同條款與實際支付之間迅速找到漏洞,使審計判斷流于表面,難以發現隱藏的額外費用或重復計價情況。
三、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合同管理審計的
優化策略
(一)制定與推廣統一的合同標準文本,嚴格合同前置審查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的合同管理審計中,首先,應圍繞各類項目特點與行業規范制定統一標準的合同文本,將工程內容、工期要求、價款結算、質量標準以及違約責任等關鍵條款細化并固定為通用模板,從而為后期審計核查提供明確依據。其次,在合同簽訂環節引入嚴格的前置審查機制,通過由專業審計、法務、財務人員組成的聯合審核小組對擬定合同文本進行逐條解析,確保合同條款內容與國家相關法規、行業計價標準以及項目實施計劃高度一致,并對價格構成的合理性和計量依據的嚴謹性進行反復驗證。最后,通過前置審查可有效減少后續竣工結算審核階段對不規范條款的二次質疑與修正,降低由于合同編制疏漏導致的風險與成本浪費。以某大型市政橋梁建設工程為例,在項目開工前統一采用經過審計部門與行業專家共同評審的標準合同樣本,并在合同正式簽訂前由聯審小組對合同條款的合理性、工料計價的完整性及潛在風險點進行嚴格評估,結果顯示在最終竣工決算審核中,該項目因合同條款清晰明確而大幅降低了審計難度,避免了條款歧義和重復核查的耗時環節,為全流程審計工作奠定了穩固基礎。
(二)建立完善的動態監督機制,加強合同執行過程跟蹤與核查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要加強合同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動態監督機制,將合同執行階段的關鍵數據、工程進度、物資采購及支付節點實時納入監管范圍,使審計部門隨時掌握項目履約情況。其次,通過設置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監督模式,審計人員可深入施工現場,核對實際施工數據與合同約定的數量、質量以及進度要求,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反饋給項目管理層,以便對偏差進行早期矯正。最后,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數據接口,將工程監理報告、現場計量記錄、資金撥付明細及設備材料檢測結果統一上傳至監管平臺,確保審計環節在事后審核時無需反復搜集信息,大幅縮短資料比對周期。以某綜合管廊建設項目為例,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引入多方位實時監督系統,審計人員在工程中期巡查時發現設備供應與合同約定的材質等級存在出入,立即要求項目單位進行整改與重新采購,從而在后期竣工決算審核時無需耗費額外精力對不合格項進行反復質疑和核驗,最終大幅提升了審計工作的時效與精準度。
(三)優化結算與支付信息化平臺,提升支付流程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的合同管理工作中,首先,應構建完善的結算與支付信息化平臺,將工程進度款、材料款、勞務費及設備租賃費等各類款項支付信息統一記錄,并與相關合同條款、計量單據、驗收證據進行精確匹配,減少因信息割裂而導致的審計困難。其次,通過為相關責任人分配分級權限,使項目經理、財務人員、審計人員和監理單位能夠在平臺上各取所需,直觀查看每筆支付的合法性與依據,從而降低信息溝通成本。最后,為確保后期決算審核時能夠快速溯源,應在平臺中實現數據留痕與備份功能,將每筆支付背后的審批流程、責任主體、技術參數一并存檔,確保信息在審計階段可實時調用。以某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結算為例,在采用信息化平臺管理支付后,審計人員在決算核查時可直接調取系統內的支付日志,對不合理支出一目了然,無需反復向財務部門索取憑證,從而在最短時間內鎖定異常點并要求整改,大幅提升竣工決算審計效率與數據可信度。
(四)健全變更與索賠審核制度,明確責任與審批程序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要有效防控因合同變更與索賠導致的結算偏差,首先,應健全變更與索賠的審核制度,將變更申請與索賠要求納入嚴格的審核流程,要求項目技術、財務、合規和審計部門分工明確,對每項申請的合理性、合規性與費用波動進行逐層把關。其次,需要明確審核程序與責任主體,為每一筆變更和索賠設定固定的審批時限和最終簽字人,并要求在執行前充分說明變更原因、增減金額及其技術背景,確保日后審計人員在竣工階段可快速追溯相關文件與意見記錄。最后,應借助信息化系統,將變更資料、現場簽證單及施工圖紙修改記錄統一保存在可查詢的數據庫中,使審計工作不再依賴瑣碎紙質檔案,大幅提高核對效率。以某地下綜合管線改造項目為例,在其實施嚴格的變更與索賠審核程序后,審計人員在決算核對時發現一項額外支付申請,通過系統查詢得知其變更無充分依據且未經最終審批人簽字,及時駁回不合理費用申請,從而有效減輕后期審計調整的工作量,實現了對變更與索賠環節的精準管控。
(五)強化審計人員培訓與考核,提高專業素質與業務能力
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的合同管理中提升審計人員能力是關鍵。一方面,要通過定期舉辦專業培訓,讓審計人員深入了解工程技術標準、施工工藝流程、造價編制方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為其獨立識別合同風險和不合理支出提供扎實基礎。另一方面,應適時邀請工程造價領域專家、財務法務顧問進行專題講座和案例研討,讓審計團隊在互動中積累經驗,并掌握應對復雜項目合同審計的思路與技巧。以某跨海大橋建設項目為例,當審計部門針對負責決算核查的人員實施一系列強化培訓與專業測評后,團隊成員在最終核對工程費用與合同條款時表現出更高的敏銳度和分析力,迅速識別出材料清單中存在的定額誤差與重復計價問題,從而確保決算審計結果更加精確,為后續監管與維護提供可靠依據。
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中合同管理審計重點、問題與應對措施的深入剖析,最終形成較為系統的優化策略。相關措施不僅針對合同訂立、履行與結算階段的關鍵點進行了強化,也通過制度革新與技術應用實現對審計過程的有力支撐。本研究強調審計與管理的相互促進,在高標準合同文本、動態化監督機制、信息化平臺建設以及嚴格變更索賠審核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降低工程決算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同時,加強審計人員的能力建設有助于從根本上提升審計效能。總之,這些成果能夠為完善工程合同審計提供可借鑒的經驗,也能為后續研究和實踐奠定方法與路徑,從而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的審計水平不斷優化與提升。
參考文獻:
[1]余文霞.基于審計視角的公共工程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管理[J].中國農業會計,2024,34(06):42-44.
[2]熊雅君.工程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計要點分析[J].理財,2023(11):74-76.
[3]寧盼盼.ERP背景下的電網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J].現代營銷(上旬刊),2023(03):77-79.
[4]丁水紅.對決算與結算中工程價款差異的處理[J].工程造價管理,2022(02):98-102.
[5]謝寶軍.煤電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審計與理財,2021(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