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教育環節,良好習慣是奠定孩子一生發展的基石。鑒于幼兒具有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強等特征,如何長期有效地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成為教育者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圖文提示卡作為一種直觀生動的教育工具,在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圖文提示卡在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中的具體作用,并從自制圖文提示卡和場景圖文提示卡著手提出了一些應用策略,旨在提高幼兒教育的針對性,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為其日后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幼兒階段不僅是知識啟蒙的重要時期,還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但對于活潑好動、注意力分散的幼兒來說,傳統的口頭指導和反復強調,很難起到一定作用,亟須找到一種既與幼兒認知特點相符合,又能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工具。圖文提示卡巧妙結合了圖像和文字兩種信息表達方式,將復雜的行為習慣要求轉化成幼兒易于理解的形式,從日常洗手、穿衣,到學習傾聽、作業完成、再到社交用語等,都可以使用圖文提示卡進行引導。這不僅有利于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任務要求,逐步養成良好習慣。因此,重點探究圖文提示卡在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中的實踐應用,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圖文提示卡在促進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中的具體作用
(一)直觀可視化
幼兒更傾向利用視覺信息來記憶和理解新事物。圖文提示卡就是基于此,將原本復雜的步驟,以生動有趣的圖像和簡潔的文字呈現出來,便于幼兒學習和記憶。例如,在指導幼兒穿脫衣物時,提示卡可以將每個步驟都清晰展現出來,它比教師口頭說明更直觀,也更易于幼兒模仿和學習。此外,圖文提示卡色彩鮮明、圖案生動,可以迅速抓住幼兒注意力,在其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培養洗手習慣中,一張展現細菌形象與七步洗手法的提示卡,可以使幼兒更直觀地認識到為何要洗手以及怎樣洗手,會使幼兒的記憶效果顯著提高。
(二)持續視覺提醒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且反復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強化和提醒。圖文提示卡作為一種可視化的工具,可以在幼兒生活和學習區域的各個角落持續發揮作用,幫助其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已經養成的良好習慣。實際應用時將其布置在幼兒經常活動的區域,如洗手間、教室、餐廳等,使幼兒頻繁接觸相關提示,不斷提醒自己根據提示行動。另外,圖文提示卡還能促進幼兒開展自我監督和管理。例如,根據幼兒表現,在相關圖文提示卡上粘貼小貼紙或打鉤,使幼兒直觀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成就感。
(三)激發學習興趣
圖文提示卡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蘊含著互動性、趣味性,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其主動參與習慣的養成。具體來說,通過自制圖文提示卡,使用幼兒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故事情節等進行規范編寫,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探索欲。例如,在玩具整理習慣培養中,制作一張關于“玩具回家”的提示卡,可以使幼兒聯想到玩具也有自己的“家”,需要回家休息,進而主動參與玩具整理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圖文提示卡的制作,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創作卡片內容,可以使其更珍視提示卡,并在制作中深化對卡片內容的記憶和理解,進一步展現自身創造力與表達力。
二、圖文提示卡在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中的應用領域
(一)衛生習慣
在衛生習慣培養中,圖文提示卡可以借助色彩豐富的圖文,給幼兒傳達正確洗臉、洗手、刷牙、如廁等基本衛生行為。幼兒通過觀察這類卡片,能夠迅速理解衛生習慣要點,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
(二)學習習慣
在學習習慣培養中,圖文提示卡可以幫助幼兒明確學習目標及要求,如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此外,這類卡片還能作為學習環境中的一部分,持續提醒幼兒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逐步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社交習慣
在社交習慣中,圖文提示卡通過展示合作分享、友好相處、尊重他人等社交行為正面形象,可以引導幼兒建立正確的社交觀念,掌握必要的社交規則和技巧,使其在和同伴交往中學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圖文提示卡促進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創新應用策略
(一)組織開展自制“圖文提示卡”活動
通過師幼合作、幼幼合作、親子合作等多種方式自制“圖文提示卡”,能夠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參與感,深化其對一日生活規范的理解和記憶,從而自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相關規范。實際開展時,可從這幾點著手:
1.前期準備
在確定活動主題時,應和幼兒園一日生活結合起來,明確常見的一些規范領域,如運動規范、就餐規范、衛生規范、學習規范、活動規范等。在此基礎上,細分出具體規范條目,如“課間活動安全”“午餐文明行為”等,并針對每一主題細化具體行為規范,如“用餐時保持桌面整潔,不掉飯粒,餐后主動收拾餐具”等。基于活動主題進行材料準備時,教師需要為幼兒提前備好彩色卡紙、水彩筆、貼紙、安全剪刀、膠水等,并鼓勵幼兒使用廢舊物品變廢為寶。
2.活動實施
在活動正式開展時,教師可以借助跟規范相關的繪本與故事,利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幼兒介紹規范的具體內容和重要性,然后組織幼兒根據規范主題展開討論,分享自己的經歷,加深幼兒對規范的認識和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規范主題,現場對圖文提示卡的制作過程進行演示,包含內容構思、布局設計、圖案繪制、文字書寫等,并仔細講解注意事項與技巧,如怎樣選擇適合的圖案和顏色、怎樣可以使文字更清晰可讀等。針對這一過程中比較難的部分,應采取集體講解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使每位幼兒都能真正掌握提示卡的制作技巧。為了更好地實現個性化創作,教師還應給幼兒展示一些優秀的提示卡作品或素材庫,鼓勵幼兒根據自身生活經驗與想象力自行創作。例如,內容上,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場景,編寫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等;形式上,可使用剪紙、折紙等多種手法進行美化和裝飾。自制圖文提示卡的目的之一是要讓幼兒在相互合作下牢牢記住規范、遵守規范,因此在制作過程中還需特別重視幼兒之間的合作創作、互助學習。具體來說,師幼合作時教師應和幼兒圍坐在一起,共同構思圖文提示卡的設計方案,確定整體風格;或者教師提供幾種不同方案供幼兒選擇;也可以鼓勵幼兒自主設計獨特的提示卡風格。再根據幼兒能力水平、年齡特征進行任務分配,如年齡較小的幼兒可以只負責涂色、粘貼等;年齡較大的幼兒可以嘗試畫圖案、書寫文字等。在幼幼合作中,將所有幼兒集中在一起討論設計方案,鼓勵每位幼兒都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分享材料和工具,共同解決問題,完成提示卡的制作。親子合作中,教師應向家長發放明確的任務清單,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構思、設計、制作提示卡,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使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情況。
3.后期制作和展示
帶領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檢查完善,如查看文字是否正確、圖案是否美觀、色彩是否協調等。一切無誤之后再利用彩帶、貼紙等對提示卡進行細節修飾,如修剪邊緣、添加裝飾物等等,使其更為美觀、精致。制作好的圖文提示卡需要張貼在幼兒園的各個位置,如洗手間、走廊、教室等,打造出良好的視覺提示效果。日常生活中,教師也要帶領幼兒自覺遵守提示卡上的具體規范,一旦幼兒出現不良行為時,及時引導其回顧提示卡上的內容,進而糾正錯誤;如果幼兒整體表現良好,還需給予一定鼓勵和表揚。
(二)帶領幼兒運用場景“圖文提示卡”
場景圖文提示卡以幼兒園和家庭生活場景為主,旨在引導幼兒根據場景提示,堅持正確的行為方式,養成良好習慣。實際開展時需要從兩大方面著手:
1.設計場景圖文提示卡
這類提示卡在設計時應先進行場景細分和內容確定,對于幼兒來說最常見的場景主要有就餐場景、睡覺場景、聊天場景、游戲場景等。例如,就餐場景中需提示餐前洗手、排隊取餐、不浪費食物等;睡覺場景應提示更換睡衣、保持安靜等;聊天場景要提示使用禮貌用語、不插話等;游戲場景可提示遵守游戲規則、分享玩具、注意安全等。
2.應用場景圖文提示卡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將場景提示卡融入日常活動。例如,在就餐場景中,每日在餐前教師手持圖文提示卡,和幼兒共同回顧并實踐餐前洗手等;就餐時,使用提示卡提醒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保持餐桌整潔;用餐后,帶領幼兒根據提示卡的步驟收拾餐具、清理桌面、漱口等。睡覺場景中,利用圖文提示卡引導幼兒更換睡衣,并在睡覺區域張貼提示卡,提醒幼兒蓋好被子、保持安靜。教師也可以在睡前故事中,融入一些有關睡眠習慣的教育元素。聊天場景中,可以展示一些使用“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的對話場景,配以適合的提示卡;或者繪制傾聽他人、不打斷對方的畫面,標注“認真傾聽”等。日常也要用提示卡提醒幼兒使用正面積極的語言交流,不能使用傷害他人的話語。游戲場景中,直接在游戲區域張貼提示卡,明確游戲規則與安全事項。游戲過程中,教師借助提示卡引導幼兒遵守規則、輪流玩耍。游戲后根據提示卡帶領幼兒整理玩具與場地。為使提示卡的效果有效發揮,還可以在每日離園前,給每位幼兒發放當地重點場景提示卡,標注其當日需要特別重視的習慣養成,進而鼓勵家長根據提示卡的內容,利用相似的方式和幼兒一起養成良好習慣,做好監督角色。次日入園時,教師還可以專門邀請幼兒分享自己在家里的表現,及時給予點評和表揚。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周或活動月,如“文明用餐周”等,根據相關場景圖文提示卡內容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項目,激發幼兒執行卡片內容的積極性。在班級內設立“監督員”角色,由幼兒輪流擔當,監督其他同伴在各場景下對圖文提示卡的遵守情況,最終根據反饋結果及時進行問題糾正和表現良好獎勵。
(三)將“圖文提示卡”應用在一日生活
對于圖文提示卡,應重點將其應用到一日生活的各項環節,鼓勵幼兒在正確方式和規則的指導下完成復雜任務。
1.入園和晨間活動
在幼兒園門口設置一個“入園問候”的圖文提示卡,展示和同伴、老師打招呼的正確方式。另外,再設置一個“自我整理”卡,提醒幼兒將衣物、書包等放置在指定區域。在晨間鍛煉中,需要在區域內張貼安全提示卡,如“有序排隊”“不推擠”等,提醒幼兒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2.教學活動
在集體活動前,教師應先制作一個有關活動規則的提示卡,如“舉手發言”“保持安靜”等,使幼兒自覺遵守課堂秩序。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時使用提示卡上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提醒、鼓勵。在區域游戲中,設置專屬游戲指南提示卡,明確游戲規則、工具使用、收納要求等。教師可以在游戲前帶領幼兒一起閱讀和學習提示卡,掌握基本的游戲規則與注意事項,在推進游戲順利進行的同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生活和衛生習慣
在餐前準備區設置“餐前洗手”提示卡,標注正確的洗手步驟、注意事項,教師也可以利用兒歌等形式將卡片內容講給幼兒聽。在衛生間等區域可以張貼相關提示卡,如“廁后沖水”“整理衣褲”等,并通過卡片實操幫助幼兒加深印象。在午休區域張貼“午睡準備”提示卡,提醒幼兒更換衣褲、保持安靜、不隨意打擾他人等。
4.自由游戲
在戶外活動區域設置安全提示卡,如“不攀爬高處”“不離開集體”等,教師可在活動前帶領幼兒一起學習卡片上的內容,并以情景模擬的形式進行實踐演練。對于一些特殊游戲區域,還需設置游戲指導提示卡,如“構建區搭建技巧”等,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玩法。
5.離園
在幼兒離園前可以準備一個關于整理的圖文提示卡,提醒幼兒整理自己的個人物品,如水杯、書包、外套等,并和教師一起整理教室。同時,帶領幼兒一起回顧一日內涉及的所有提示卡,給予一些正面激勵,鼓勵幼兒繼續保持良好習慣。
四、結語
圖文提示卡通過生動有趣的視覺形象,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將原本復雜的規范和習慣轉化成具體可行的行為指南。在實際應用時,應組織開展自制“圖文提示卡”活動,積極帶領幼兒運用場景“圖文提示卡”,將提示卡充分運用到一日生活中,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各種良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
注:本文系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運用‘圖文提示卡’促成小班幼兒習慣養成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JKGHJ0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