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司普通員工為賺外快,先后注冊登記兩家建筑工程公司,通過虛開相關類別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而賺取管理費的方式牟利,最終被法院判處刑罰。
1978年出生的劉某先是江西省永新縣人,系永新縣某建筑公司的員工。
劉某先是個頭腦活絡的人,不甘心靠拿“死工資”維持生計,便相繼注冊了兩家建筑類的企業江西A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和江西B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成為兩家企業的實際經營人。
A公司的注冊登記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2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股東為劉某峰、邱某軍等,公司登記的經營范圍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勞務分包(不含勞務派遣)等,公司的開戶銀行是九江銀行某支行。
A公司成立后,很少經營相關業務,其名下的股東大多為掛名股東,并未出資和參與公司經營,也不參與公司分紅。公司股東劉某峰證實稱,雖然A公司注冊登記的時候其是股東之一,但其在公司并沒有股份,只是名義上的股東,更沒有參與公司的實際經營,雖然偶爾幫A公司做些走賬之類的活,但從未領取過工資或獲得任何分紅。
相關登記信息顯示,A公司注冊后,法定代表人曾作過變更。A公司會計、股東文某對此的解釋是,A公司登記注冊時的法定代表人是龍某,后來改為湯某能,之所以作這樣的變更,是因為A公司作為經營建筑工程行業的企業,按照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必須要有行業內的合法證件,但當時龍某的相關證件已過有效期限,法定代表人就換成了當時擁有有效證件的湯某能。文某證實稱,龍某和湯某能二人在A公司只是掛名,不參與公司的實際經營,在公司也沒有股份。
既然不怎么經營相關業務,那么劉某先為什么要成立A公司呢?
原來,劉某先對企業財務制度“頗有研究”,他發現開票并收取管理費是一條“生財之道”,但開票自然需要有個具備開票資格的企業,于是劉某先便萌生出了成立A公司等企業,幫助其他企業開發票并收取管理費用的大膽想法。
明確了公司的定位和具體“運營方向”后,劉某先積極拓展“業務”,通過自己手中的資源聯系需要開票的企業,進而坐享由此給自己帶來的管理費“利潤”。文某證實稱,A公司的業務都是由劉某先負責,每筆業務的財務工作都是劉某先安排其做的,其每個月按照劉某先的指示,做好公司的財務工作,即開票、做賬。
2020年,江西某某體育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體育公司”)中標某產業園標準廠房一、二期項目(以下簡稱“案涉項目”),后體育公司的永新分公司將案涉項目交由當地工程商劉某甲、龍某星實施。劉某先由于之前幫助劉某甲開具過相關類別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故與其相熟。劉某先消息靈通,當其獲悉劉某甲拿到了案涉項目后,因當時A公司正需要業績支撐其升級為施工總承包方,所以其再次主動聯系劉某甲,詢問劉某甲案涉項目中是否有勞務公司,并稱如果沒有的話,該項目可以掛靠在其名下的A公司名下,開具發票事宜可由A公司運作。
劉某甲回復稱,案涉項目都是以“班組”(即劉某甲找來的施工隊)名義提供勞務,沒有具體的勞務公司。鑒于劉某甲及龍某星名下都沒有具備開票資格的公司,其正需要勞務公司為其開具發票用于報賬,便同意了劉某先的提議。
2020年下半年,兩人商定好合同的具體細節后,就由劉某甲出面以A公司名義與案涉工程的發包方簽訂工程分包合同,明確承包方是A公司,承包方承包的內容涉及泥工、木工、鋼筋工等。合同制作完后,劉某先在合同上加蓋了A公司的公章,并將合同交由劉某甲郵寄到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蓋章。
劉某先通過上述方式與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簽訂合同可謂“一箭雙雕”,既可以使A公司獲得業績,為“升級資質”助力,還可以通過開具發票的方式收取管理費。根據雙方約定,管理費用為發票票面金額(價稅合計)的4.6%。
案涉工程完工后,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陸續通過對公賬戶將“勞務款”轉賬至A公司的對公賬戶上,每次款項到賬時,劉某甲都會提前通知劉某先,劉某先遂在“勞務款”里扣除4.6%的開票費后再回款到劉某甲、龍某星的個人賬戶上。
案發后,辦案民警從永新縣稅務局調取了相關數據。數據顯示,A公司向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開具了相關類別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共170份,所涉金額1664.46萬余元,稅額49.93萬余元(稅率3%),價稅合計1714.4萬元。根據證言,A公司并未在案涉項目中提供任何實質性勞務派遺,但收取了相應管理費用。
此后,為了能與劉某甲、龍某星經營的建筑工程業務“合拍”,劉某先于2021年5月注冊成立B公司,明確經營業務范圍為建設工程施工、建設工程勘察、建設工程設計、建筑勞務分包、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等。
2022年下半年,劉某先經與劉某甲、龍某星商談后,雙方簽訂勞務分包合同,同樣在沒有提供任何實際勞務的情況下,由B公司向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開具稅率為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517.5萬元,稅額15.07萬余元。發票開具后,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先后通過公賬將其中部分“勞務款”375萬元支付給B公司,每次對公走賬后,劉某先扣除4.5%的開票費用,再將剩余款項全部轉回劉某甲、龍某星等個人賬戶。上述發票均已通過認證并被用于抵扣。
被告人劉某先因涉嫌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于2023年9月14日被刑事拘留。
江西省永新縣人民檢察院以劉某先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提起公訴(對A、B兩家公司作不起訴處理)。永新縣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法院經審理查明,2020年至2021年,體育公司先后中標案涉相關項目,由劉某甲、龍某星實際承建。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被告人劉某先為A公司、B公司的實際經營人,在沒有提供真實勞務的情況下,以公司名義向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222份,稅額為65萬余元,價稅合計2231.9萬元。違法所得用于公司日常運營。上述發票已通過認證并被用于抵扣。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劉某先作為A公司、B公司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依法應予以懲處。2024年10月22日,永新縣人民法院對外公布本案一審判決結果:被告人劉某先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一審宣判后,被告人劉某先未提出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是指行為人為了牟取不法經濟利益,故意違反國家發票管理規定,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給國家造成損失的行為。虛開增值稅發票的行為可以分為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4種違法形式。所謂虛開,具體包括兩種情形,一是沒有貨物購銷或者沒有提供或接受應稅勞務而為他人、為自己、讓他人為自己、介紹他人開具發票;二是有貨物購銷或者提供或接受了應稅勞務,但為他人、為自己、讓他人為自己、介紹他人開具數量或金額不實的發票。
該案中,劉某先的行為即屬于上述第一種情形,雖然本案中劉某甲、龍某星已實際提供了應稅勞務,但此二人將業務掛靠在劉某先名下的公司,二人系以自己個人名義承包業務,所提供勞務與A公司和B公司無關,故視為A公司和B公司在未提供勞務的情況下,開具了發票,因此屬于虛開發票,劉某先作為直接責任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令人唏噓的是,劉某先案發后竟然稱,其當時以為跟體育公司永新分公司簽訂了勞務分包合同就可以開票,現在才知道這是一種違法行為。但為時已晚,其最終只能為自己的犯罪行為,為自己的無知付出承擔刑事責任的代價。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