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保證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方向。古詩詞是我國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等還在初步發展階段,加上古詩詞內容晦澀難懂,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部分小學生不喜歡古詩詞學習的問題。這無形中影響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教學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還可以使教師提煉教學內容,體現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思維導圖可以凝聚學生思維,使學生清楚、輕松地掌握各個知識點內容,這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十分有利。教師要靈活地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進行研究,以期為教師提升教學有效性提供參考。
一、思維導圖的特點與優勢
(一)思維導圖的特點
思維導圖,也被稱為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高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在教學應用中具有三個主要特點。
第一,發散式思維。思維導圖的核心是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看似沒有明顯聯系,但是在教師或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后,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也會逐漸顯現。因此,思維導圖可以說是由不同關鍵詞組成的圖形,有明顯向外延伸的特點,并且其表現形式也十分多樣。
第二,簡潔性。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是對內容的總結,是教師或學生從內容提煉中獲得的。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形式上,關鍵詞都十分簡潔,方便教師和學生記憶與理解。
第三,充滿趣味性。思維導圖并沒有明確固定一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繪制思維導圖;而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學習時,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式。例如,學生可以將思維導圖畫成自己喜歡的圖畫,可以在思維導圖中添加不同的顏色,可以將思維導圖設計成大樹形狀等。思維導圖具有明顯的趣味性特點,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本文在對思維導圖教學的應用優勢進行調查與總結后,確定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第一,降低知識難度。思維導圖可以將古詩詞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匯集到一起,使其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方便學生理解不同的知識點,可以降低古詩詞知識的學習難度。
第二,方便學生記憶。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教學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方便學生記憶。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理解思維導圖中各個知識點的相關關鍵詞,記住知識內容。
第三,邏輯性強。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通過線段、括號、不同的顏色等做好標記,幫助學生梳理好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可以使學習內容更加清晰、有條理。此外,在應用思維導圖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厘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培養。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等。因此,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必須確保古詩詞的育人價值得到有效應用。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本文在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進行調查時發現,古詩詞教學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應用創新教學活動,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促使教學方式多樣化發展。然而,在小學古詩詞實際教學中,教師雖然有利用思維導圖教學,但是并沒有創新教學方式,構建不同形式的語文教學活動,而是一直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會將古詩詞寫作背景、古詩詞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背誦古詩詞等作為思維導圖中的組成內容,而后按照思維導圖中給出的學習順序為學生講解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突出思維導圖的教學優勢,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與能力提升的作用也不明顯。此外,雖然部分教師繪制了不同的思維導圖,但在教師對思維導圖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學方式一直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
(二)學生課堂參與度低
根據教學改革要求,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新主人。實際上,在古詩詞教學中,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這一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提問的機會;學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課堂上,學生需要聽從教師的指令活動。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一直占據課堂主人的位置,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安排與指揮。這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從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限制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會出現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三)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欠缺
新課標中強調,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學習進入深度學習。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是學生順利進入深度學習所需具備的主要能力。當學生擁有這一能力后,學生可以將新學習的知識與以往學習的知識融合,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然而,在古詩詞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明顯忽視了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時,教師只在思維導圖中填寫了教材所給出的知識,對教材中未給出的古詩詞相關知識并未進行任何展示。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學習了書本中的知識,沒有聯系生活實際與相關問題等進行自主探究。因此,這樣不僅無法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印象,還會降低思維導圖的有效性,不利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一)應用思維導圖,強化學生記憶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往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從而輕松地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古詩詞與日常學生說的普通話不同,學生可能無法精準掌握古詩詞文字表達的現代漢語意思。因此,為了使學生精準地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閱讀與學習時,通過思維導圖的加入,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加快學生記憶古詩詞的速度。
以小學語文《靜夜思》的教學為例,《靜夜思》的內容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用現代漢語可以解釋為“明亮的月光灑在井上的欄桿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如果教師在學生直接閱讀古詩詞內容后,為學生講解《靜夜思》的現代漢語意思,則無法加強學生對《靜夜思》古詩詞的印象,也難以使學生與作者共情。為此,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在“床前明月光”這句詩詞中,教師可以對“床前”“月光”兩個關鍵詞進行提煉,并讓學生思考這兩個關鍵詞說的是什么。在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準確說出“床前”“月光”的現代漢語意思后,教師可以將關鍵詞寫在思維導圖上,而后按照此種方式繼續提煉關鍵詞,并鼓勵學生自己理解。在完成思維導圖內容填寫后,教師與學生可以一起欣賞思維導圖,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關鍵詞串聯到一起,并對整篇古詩詞的現代漢語意思進行綜述。對于學生表述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可以直接補充,再讓學生反復地品讀,從而為學生理解《靜夜思》所表達的情感做鋪墊。在學生全面理解《靜夜思》的情境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分析《靜夜思》要表達的情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如此,教師既可以在學生反復分析思維導圖內容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記憶,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為學生日后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奠定基礎。
(二)應用思維導圖,發散學生思維
在對小學語文古詩詞進行深度學習時,學生需要先對古詩詞表達的表面意思進行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分析中逐漸地形成深度理解。因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在發展中,所以即使學生在對古詩詞表達的淺層內容進行理解時,也會感覺有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使學生逐漸理解古詩詞中說了什么,再通過其他內容探究,逐漸進入深度學習。
以《小池》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畫出思維導圖的外部輪廓。例如,教師可以將“小池”放在思維導圖的最上面,而后在其下面用線段將思維導圖分成四部分,并按照線段的先后順序將“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寫在對應的位置。這部分內容作為第一階層的思維導圖內容。在完成這一操作后,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對這一階層的內容進行探究學習。例如,在“泉眼無聲惜細流”這句詩詞教學中,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互動:“請同學們閱讀這句話,并在我提出問題后用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3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在學生閱讀后,教師開始向學生提問:“請問同學們,泉眼是什么?”學生搶答,在學生說出泉眼是“泉水的出口”后,教師應在思維導圖的第一階層第一句古詩詞下面繼續延伸,將“泉眼”二字寫下來。教師繼續提問:“‘惜’這個字怎樣理解?請同學們搶答。”按照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完成“照水”“晴柔”“尖尖角”“上頭”等詞句的現代漢語意識教學。學生應重新理順知識,對每一句詩詞表達的意思進行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一些關鍵詞的帶入,快速地理解每句詩詞的現代漢語意思。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詩詞的現代漢語意思,思考這首古詩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并寫在思維導圖的后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自己思考,而后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寫在思考導圖上。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每一句詩詞進行精準解讀,還能使學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萬物之間親密、和諧關系的贊嘆,以及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應用思維導圖,創新古詩詞轉化應用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具有情境性與實踐性的特點。在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時,可以從語文教學的特點出發,為學生構建趣味活動,使學生領略語文的魅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指導學生將學習的古詩詞運用到不同的情境中。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轉化能力,又可以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與有趣。
以小學語文《詠柳》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詩詞中的寫作特色,進行轉化教學。例如,《詠柳》中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通過用“碧玉”比喻柳樹的新綠,用“綠絲絳”形容柳條的柔軟和隨風飄動的姿態,?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柳條的狀態。這?既可以使人聯想出真實的情境,又賦予了柳樹生命力。在進行轉化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對真實生活情境的描寫入手。例如,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將這兩句詩詞寫下來,而后將“碧玉”“綠絲絳”這兩個關鍵詞寫在思維導圖下面,隨后要求學生根據這兩個詞,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教師將學生想象到的內容關鍵詞進行提取,寫在“碧玉”“綠絲絳”這兩個關鍵詞的下面。學生在聯想過程中,可以說出細雨、凳子、小孩、老人等。隨后,教師要求學生對想到的關鍵詞與詩詞中的情境進行描述。在學生根據關鍵詞進行聯想與表達時,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與知識轉化能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分享聯想情境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聯想寫成一段話,從而對學生文字建構與表達能力進行培養。
(四)應用思維導圖,優化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在教學改革發展后,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堂教學內容,還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便利,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在以往課前預習中,教師并不關注學生如何預習,這導致課前預習的實施效果一直都不理想。針對這一問題,在進行預習教學活動創新時,教師可以主動加入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合理使用,為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提供導向。這既可以提升課前預習的質量,又可以提升學生能力與素養培養效果。
以小學語文的《望廬山瀑布》為例,教師可以對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關鍵詞進行整理,設計數形思維導圖。例如,在詩詞學習中,學生需要能夠流利地閱讀詩詞、掌握其中的生字詞、知道古詩詞的現代漢語意思、會用自己的話描述古詩詞中的情境、知道作者表達的情感等。為此,教師可以將掌握生字詞、流利閱讀、翻譯古詩詞、闡述古詩詞內容、分析古詩詞表達的情感作為關鍵詞,并填寫到數形思維導圖中。在思維導圖設計好后,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打印,并發給學生,鼓勵學生按照數形思維導圖中給出的關鍵詞,逐步地進行自主課前預習。這既可以使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有方向與目標,使課前預習變得簡單,又可以提升預習教學質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改革發展中,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情境逐漸增加。思維導圖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對古詩詞教學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地思考在古詩詞教學中有效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而后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設計思維導圖,從而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