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的關鍵階段,戶外體育活動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幼兒生長發育、提升身體素質以及培養心理品質,而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3—6歲兒童成長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而游戲化的教育理念強調將教育內容與游戲元素有機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學習和成長,顯然更加符合幼兒的學習特征。將游戲化引入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不僅能夠使體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生動,還能夠激發幼兒的內在動力,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
一、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價值
(一)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旨在為幼兒營造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能夠盡情地奔跑、跳躍、攀爬。在嬉戲玩樂的過程中,幼兒的身體協調性、靈活性以及平衡能力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在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日益濃厚,更愿意積極參與其中。幼兒不斷地調整身體姿態和動作,與同伴共同跑、跳等,有助于肌肉力量的發展和身體控制能力的提升。同時,充足的戶外體育活動還能增強幼兒的心肺功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為其未來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從心理發展角度來看,游戲化的戶外體育活動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充滿趣味的游戲情境中,幼兒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挫折,從而培養其自信心和應對挫折的能力。此外,在戶外體育游戲中,幼兒常常需要與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幼兒學會分享、互助和團隊協作,推動其社會性的發展,使幼兒的心理更加健康、成熟。
(二)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發展
在游戲化背景下,戶外體育活動變得更加趣味化,于幼兒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此情境中,幼兒會主動參與模擬角色扮演、探險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在參與過程中積極進行觀察、思考和決策,充分鍛煉幼兒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促進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在同伴合作進行體育活動時,通過團隊協作、互相交流,幼兒學習理解他人的觀點,增強社交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戶外與室內不同,存在更多自然的物質,而戶外體育活動的多樣性和開放性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機會。自然環境中的地形、天氣等多變因素能夠讓幼兒更加親近地探索自然環境,觀察各種自然現象,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此時配合教師的適時引導,能夠再進一步提升幼兒的靈活思維和創造力。其中的直接體驗和互動,也有助于幼兒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聯系,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解力和應用能力,全面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三)培養幼兒社會情感能力
一方面,戶外體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社交場景,在游戲中,幼兒需要與同伴合作、競爭、交流。在相互配合中,通過溝通互動,學會分工協作,理解團隊的意義,進而培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面對競爭,幼兒也能逐漸學會應對失敗和成功,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自信心,從而強化社會情感能力。另一方面,戶外體育活動中的游戲規則有助于幼兒學會自我約束和情緒管理。規則要求幼兒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秩序,當幼兒想要違反規則時,在其規范之下需要克制自己的沖動,這充分鍛煉了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對幼兒情緒控制能力的強化。而且,在游戲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沖突和矛盾,幼兒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傾聽他人的想法,協商解決問題,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發展人際交往能力,進而有效培養幼兒的社會情感能力。
二、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要點
(一)創造有趣的活動氛圍
“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對幼兒園活動環境有明確的要求,而教育也是需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基于此,在游戲化背景下,要提高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就需要設計與之相匹配的活動氛圍,而場地布置就是其中的一環。場地布置要富有創意和童趣,可根據不同游戲主題設置相應場景,讓幼兒仿佛置身于奇妙世界,配合教師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引導活動,講述有趣的故事引入游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游戲道具作為環境的一部分,也是體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豐富多樣且具有趣味性,色彩鮮艷的氣球、可愛的動物頭飾等都能增加趣味度,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二)設計符合實際的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的身體階段健康情況進行明確評估。同時,《幼兒園工作規程》中也指出,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無論是游戲還是運動,抑或是融合的活動,都需要綜合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依據此階段特征來進行活動設計,如此才能讓幼兒得到適宜的教育,真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同時,安全性是設計活動的首要考慮因素,需選擇合適的場地和器材,并加強活動中的安全指導與監護。
(三)時刻關注幼兒的狀態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存在著諸多多變的元素。為實現最佳教育效果,保障幼兒安全,這就要求教師或者活動指導者能夠實時觀察和理解每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緒、興趣以及參與程度。首先,教師必須確保所有活動的安全性,杜絕任何可能導致傷害的風險。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密切留意幼兒的面部表情、語言交流和身體語言,以此為依據及時調整活動難度和形式,使其更好地契合不同孩子的需求。其次,鼓勵幼兒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便增強幼兒的參與感,并培養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借助游戲化的活動方式,幼兒在享受樂趣的同時,身體協調性和運動技能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教師的敏感性和反應能力是提高戶外體育活動效果的關鍵,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適時的指導,可以確保每個幼兒都在安全、愉快的環境中得到成長和發展。
三、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策略
(一)借助游戲道具,充實戶外體育活動資源
充足的活動器材是確保戶外體育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能為順利開展游戲活動與維持課程秩序創造條件。在游戲化背景下,教師需要善用游戲道具充當活動器材,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發展身體技能。例如,使用彩色的圓環、跳繩、球類等簡單的道具設計出環形投擲、跳繩比賽或者團隊接力賽等多種游戲,充分鍛煉幼兒的大肌肉群,提高協調性和平衡感,在團隊協作或競技中培養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團隊精神。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樂園的草地、小山坡或者沙地等戶外環境的特點,設計與環境相適應的游戲。例如,在草地上進行小型足球賽或飛盤游戲,在沙地上組織沙堡比賽建設或尋寶游戲。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為幼兒的體育活動提供豐富多樣的感官體驗,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自然,增強環境意識和生態責任感。在因地制宜的趣味活動中,幼兒既能在游戲中享受樂趣,還能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學習基本的科學概念和生活技能,達到教育與娛樂的雙重目的。教師的創意和資源的合理利用是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有效結合游戲道具和戶外資源,可以極大地豐富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使其成為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
(二)融入游戲規則,豐富戶外體育活動形式
1.創建個人自主形式體育活動
游戲規則是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得力干將”,在戶外體育活動中,不僅能夠規范幼兒的行為,還能引導幼兒在規則的框架內進行自主探索和嘗試。例如,在開展“小小冒險家”的戶外體育活動時,教師可以制定一些簡單而明確的規則:“必須沿著指定的路線前進”“遇到障礙物要想辦法繞過或跨越”等,這些規則一方面對幼兒的行為形成一定限制,另一方面也為他們預留了充足的自主發揮空間。幼兒在遵循規則的過程中,會逐漸明確自身行為的邊界,同時也會思考如何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更好地完成任務,從而逐步激發自主意識。
在明確游戲規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個人自主體育活動。以上述“小小冒險家”活動為例,幼兒在此體育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冒險方式,有的幼兒可能喜歡快速奔跑通過一些平坦的路段,而有的幼兒則可能更愿意小心翼翼地攀爬過一些小型的障礙物。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小梯子、平衡木等輔助材料,讓幼兒自主組合和設計自己的冒險路線。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需要自己思考、計劃和行動,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不斷地嘗試和調整,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在活動中獲取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進一步強化自主意識。
2.創建團體合作形式體育活動
除了在個體自主活動中融入游戲規則,教師還可以將游戲規則融入團體合作形式的戶外體育活動,以此有效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和社交能力。游戲規則的設計需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確保他們能積極參與其中,并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將傳統的體育運動與游戲元素相融合,既能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又能向幼兒傳授團隊合作和公平競爭的重要理念。設計游戲規則時,應考慮活動的安全性和參與性。例如,在進行團體接力賽時,可以設置“傳遞者”“加速者”“完成者”等不同的角色和任務,每個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責任和行動指南,以明確的規則設置讓每個幼兒都有明確的參與方向和切入點,能夠通過各自的角色體驗團隊合作的樂趣。在規則里融入充滿想象力的元素,設定接力棒為“魔法棒”,在傳遞過程中鼓勵幼兒用充滿幻想的語言描述其魔法效果,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以“尋寶奇兵”團體合作游戲為例,游戲開始前,幼兒需自主平均分組,每個小組的任務是通過完成跳繩、爬行網、平衡木等一系列體育挑戰來收集“寶藏”,即彩色的小球。每個挑戰點都設有不同的難度和要求,幼兒需要相互協助,共同思考解決方案來完成任務。在跳繩挑戰中,不僅要求個人完成跳繩,還需要團隊成員協調一致地快速旋轉繩子,以充分鍛煉幼兒的身體,同時促使幼兒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和共同克服困難。
(三)結合游戲形式,組織不同類型體育活動
1.設計競賽類型體育活動
游戲形式豐富多樣,競賽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在體育活動中十分普遍。教師可以結合游戲形式設計競賽類體育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增強幼兒的體能。當幼兒參與競賽類游戲時,既能完成體能訓練,又能收獲極大的滿足感和榮譽感,進而樹立自信心。
以“小小快遞員”的競賽活動為例,幼兒需以小組為單元完成跳過小障礙、穿過隧道、搬運輕質物品等一系列任務,最終將“快遞”運送至指定地點。每個任務點都設有簡單的挑戰,例如跳繩10次或完成一個小拼圖,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教育意義。活動結束后,根據完成時間和任務完成情況,評選出最快、最準確的小組,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如此,幼兒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體能和社交技能。為了促使活動更加貼合幼兒的發展需要,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興趣進行靈活調整,適當增加數學元素、語言學習等,使活動更加多元化和富有教育性,以全面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2.設計學習類型體育活動
依據《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教師在組織戶外體育活動時,可結合游戲形式設計學習類型活動,以便于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身體、提升技能,同時獲得知識和認知發展,落實游戲化教育理念。基于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據此尋找與之相契合的游戲形式,將學習內容巧妙地融入游戲環節。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可以設計豐富多樣的游戲規則和任務,讓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鍛煉身體素質,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當幼兒完成任務或達到一定目標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幼兒遇到困難時,適時地提供幫助和引導,讓他們在游戲中不斷進步。
以“小小探險家”戶外體育活動為例,在該活動中著重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探索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將戶外場地布置成一個神秘的探險區域,設置尋找特定的植物、解開謎題、搭建橋梁等不同的任務,而幼兒則需要以團隊形式進行探險。在尋找植物的任務中,幼兒需要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識別不同的植物特征;解謎題環節則考驗他們的思維能力;搭建橋梁則需要團隊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如此,幼兒在充滿樂趣的探險過程中,既能鍛煉身體,還能提升各種學習能力和強化認知。
四、結語
游戲化教學理念是幼兒教育中的主流思想,通過游戲化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獲得相應的教育熏陶,以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教師可靈活借助游戲道具、游戲規則、游戲形式等設計各項戶外體育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培養積極的運動習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