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已經明確把幼兒的早期閱讀納入其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中,并提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方面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語言閱讀能力培養不僅對幼兒早期閱讀習慣的養成有所助力,對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但反觀目前,很多幼兒教學往往只是在完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上的教學內容,并沒有給出成體系的習慣養成和能力養成方案,教學內容太瑣碎且不連貫,導致教學成效差,且不可持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幼兒早期閱讀習慣的培養,幼兒園需要注重環境、家園配合、正確引導、多方面發展等方法,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與此同時結合幼兒階段的心理與學習特點,制定適合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方法。本文從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的現狀出發,研究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并對發展策略進行闡釋和研究。
一、幼兒語言閱讀能力發展現狀及建議
(一)缺乏好的閱讀材料
很多幼兒園往往只注重完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教學任務,按教學任務規劃語言閱讀課程,但對閱讀課程質量和閱讀材料并沒有做篩選,導致課程輔導不聚焦,也難有成效。在閱讀材料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幼兒教師注重階梯性,分層次有進階地選擇閱讀材料。要培養語言閱讀能力,必須讓幼兒先喜歡上語言閱讀。剛開始的閱讀材料應該以圖畫為主,先注重培養閱讀興趣,后期再逐漸買一些配文字的繪本。
(二)閱讀形式單一
常規的語言閱讀教學以教師授課為主,包括帶讀、自讀、分析三種形式。而新式教學不僅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閱讀能力,更注重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因此,幼兒教師不僅要從橫向上注重課程質量,開發新的語言閱讀課程,更換語言閱讀材料,也可以從縱向上見縫插針。例如,在早上,組織幼兒晨讀;午休后,組織幼兒午讀;晚上下課后,讓幼兒父母在家組織幼兒晚讀。
(三)沒有形成好的閱讀氛圍
幼兒語言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因此,如何在起跑線上幫助幼兒把語言基礎打牢至關重要。幼兒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設置閱讀角,粘貼一些好的閱讀畫報,時間上,穿插早中晚的語言閱讀。同時,在家里,也可以和家長做好溝通。教師定期在微信群中推送閱讀材料,讓家長叮囑幼兒完成家庭閱讀任務。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建立起體系化的閱讀氛圍。從氛圍中來培養幼兒的語言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幼兒充分感受到語言閱讀的魅力,從而喜歡閱讀。
二、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伴隨幼兒乃至我們成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所謂學到老,活到老,幼兒早期閱讀是指
0—6歲學齡前兒童憑借圖文并茂的繪本或者通過成人生動形象的講述去理解讀物的過程。早期閱讀不僅有助于發展幼兒的閱讀能力,還讓幼兒通過各種渠道,看到書海中世界的奇妙,從而進一步養成了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為幼兒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促進幼兒語言智力的發展
幼兒語言閱讀能力,不僅僅是閱讀能力,更是口頭語言能力。閱讀大量內容后,熟能生巧,幼兒會自動進行輸出,閱讀能力提升了,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升。畢竟一個好的表達者,首先是一個好的欣賞者,幼兒從傾聽、分析理解再到表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是在閱讀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概括力、理解力、判斷力、想象力,都可以在早期的閱讀活動中得到鍛煉。
(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的心理成長,很大程度源于對語言閱讀材料的學習。幼兒的世界觀是通過繪本、動畫片、家長教師的行為等模仿學習構建的。幼兒心理要健康發展,需要涉獵大量的有益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知識,用以矯正幼兒的行為習慣。而大部分幼兒的閱讀材料都以宣揚真、善、美為主。因此,通過大量的閱讀練習,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三)促進幼兒情緒、社會性的發展
閱讀材料需要進入幼兒的心智,因此幼兒在閱讀前先調整好情緒,保持一種靜心的狀態。多進行閱讀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情緒的發展,幫助他們星湖曾平和的心態。同時,教師在幼兒早期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挑選的繪本必須符合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需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通過早期閱讀,幼兒接觸到各種文字材料,如學校的名稱、馬路上出現的商店標牌、大型廣告標語、玩具說明書、座號和朋友的姓名等,都能讓他們逐漸融入社會,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能力。因此,早期閱讀不僅是幼兒感知世界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融入社會、發展的關鍵功能之一。
三、家園合作視域下幼兒早期閱讀培養策略
培養幼兒閱讀能力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在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下,教師在日常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積累閱讀經驗,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創設良好閱讀情境,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1.幼兒園創設開心書角
創設寬松、自由的閱讀環境,為幼兒提供帶有圖畫的閱讀材料,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幼兒閱讀理解的過程,利用各種手段,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使他們在閱讀中理解、想象、求異,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且也能同步發展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教師應從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需要出發,在班中增設開心書角。這樣幼兒一入園就可以到專門設置的開心書角看書,也可以隨時隨地拿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
開心書角設在活動室中比較安靜的角落,擺放軟墊和靠墊把開心書角布置得溫馨又舒適,并放置幼兒便于取放的圖書架、提供大量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閱讀材料,如小、中班投放具有畫面形象大、圖中的主要人物為一到三個或水果蔬菜以及動物類的閱讀材料;而大班則投放單頁多幅的或單幅的、連續性、故事性、科技類的閱讀材料;同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閱讀情況,使讀書的幼兒不受干擾,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此外,為幼兒提供書籍時,要從幼兒的興趣和不同水平幼兒閱讀的需要出發,包括幼兒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個層次,從而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2.家中營造良好閱讀環境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學習成長中,家庭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教師要指導家長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有趣、安靜、身心愉悅的閱讀環境。幼兒園教師需要了解幼兒家庭閱讀環境,關注家長是否根據幼兒年齡段提供適宜的讀物。選擇光線充足、環境優雅的“閱讀小書吧”,為孩子提供適合其年齡的書架和幼兒閱讀書桌,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家長也可以和幼兒一起共讀,既享受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又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親子共讀的歡樂像甘露一樣滋潤孩子的心田,助力孩子的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教師要不斷引導幼兒對書籍產生渴望并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家園的配合,在幼兒園,孩子們接受的是集體的幫助和指導,而在家中則是個別指導的寶貴時機。個別指導相較于集中指導更直接、更有效、更具體,家園合作能更快、更有效地促進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1.幼兒園早期閱讀良好習慣的培養
首先,開展好幼兒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在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具有獨特的重要性,它能幫助幼兒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早期閱讀。第一步是讓幼兒完整地了解圖書的基本結構。對于成人而言,書的結構非常簡單——封面、頁碼和封底,可對幼兒來說,這一知識并不容易理解。教師可通過直接示范法,讓幼兒直觀地了解如何正確地閱讀;還可以采用游戲法,將水果圖片裝訂成圖書,鼓勵幼兒用兩指或三指捏住書頁翻閱,并找到相應的水果圖片;或者故意將書拿反,激發孩子們找出錯誤并糾正。
其次,做好幼兒園閱讀區及日常生活指導。在閱讀區時,教師可進行另一種分享閱讀形式——師幼共讀。通過教師帶領幼兒閱讀圖書,積極觀察圖書內容,幫助幼兒梳理圖書信息,可適時地進行提問,以調動幼兒的思維。比如,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及時運用圖書中的詞匯簡要解答,并繼續閱讀。這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翻看圖書的方法,還能逐步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有意識地進行閱讀指導。比如,餐后是幼兒的自由閱讀時間,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親自閱讀或引導孩子們翻閱圖書,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最后,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親子閱讀活動。諸如,每月一次的“親子閱讀日”。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閱讀游戲、講故事比賽或圖書分享會。例如,幼兒園舉辦“講故事大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選擇一本喜歡的書進行角色扮演和表演。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增強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還能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閱讀的樂趣,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2.家庭中早期閱讀良好習慣的培養
相較于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具有長期性、個別性、及時性和隨意性的特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尤其是家長的文化程度差異較大,且一些家長未曾接受過專業理論培訓,因此,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了解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具體內容。只有了解了正確的閱讀習慣,家長才能進行有效的指導。
在家庭的早期閱讀教育中,家庭的閱讀氛圍及家長的榜樣作用對幼兒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學習的主要形式是以模仿為主,所以家長在閱讀時可為幼兒提供相關道具,將閱讀內容延伸至角色表演,通過模仿書中的內容,幫助幼兒更深入地理解繪本的主題。家長也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帶幼兒參觀當地的圖書館等有閱讀氛圍的場所,幫助他們感受閱讀的樂趣。
此外,親子共讀也應成為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尤其是睡前閱讀。通過睡前閱讀,不僅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還能增進親子間的交流,給孩子帶來溫暖的心理暗示。教師可以與家長合作,制定家庭閱讀計劃,如每天晚上安排20分鐘的親子閱讀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一本書,并進行互動討論。例如,在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覺得小兔子為什么想告訴大兔子它有多愛他?”通過這樣的互動,家長不僅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還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師有效指導,促進幼兒閱讀
1.傳授幼兒閱讀方法,提升幼兒閱讀能力
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式的繪本閱讀活動,教導幼兒如何正確翻書、指讀和看圖識字。例如,在閱讀《好餓的毛毛蟲》時,教師可以示范如何從左到右、一頁一頁地翻書,并鼓勵幼兒用手指跟著文字和圖片移動,逐步培養他們的閱讀方向感和識字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注意書中的細節,如毛毛蟲每天吃了什么水果,通過提問和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和角色的發展。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閱讀水平,提供不同難度的圖畫書和繪本。例如,對于剛開始學習閱讀的幼兒,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簡單、圖片豐富的繪本,如《大衛,不可以!》等。這些書籍語言簡單、情節明了,可以幫助幼兒在閱讀中建立自信心。隨著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逐漸提供一些故事情節較為復雜、文字較多的書籍,如《小王子》。通過逐步增加閱讀難度,幼兒可以在不斷挑戰中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2.選擇合適閱讀書目,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選擇主題多樣的圖畫書,涵蓋情感、社交、自然科學等不同領域。例如,選擇《愛心樹》這樣的書籍,這本書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講述了無私的愛和奉獻。教師在閱讀這類書籍時,可以通過提問和討論,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變化。例如,教師可以問:“你覺得樹為什么會一直幫助小男孩?”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他們的情感認知能力。
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介紹自然科學知識的圖畫書,如《神奇的地下世界》。這本書通過生動的圖片和簡單的文字,介紹了地球的內部結構和自然現象,幫助幼兒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教師在閱讀時,可以結合實際的自然現象,進行互動式的學習。例如,當書中提到火山噴發時,教師可以展示一些火山噴發的視頻或圖片,并和幼兒一起討論火山的形成和影響。
3.優化幼兒閱讀評價方式,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傳統的幼兒教學只注重完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上的教學任務,忽略了幼兒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然后沉淀成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閱讀形式上,教師可多組織一些閱讀活動,并給予幼兒贊美和物質性獎勵,借此提升幼兒的閱讀興趣。為此,教師不妨針對幼兒進行多樣化評價。
(1)合理表揚獎勵
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表揚獎勵措施,這需要教師在早期閱讀活動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形式,鼓勵幼兒在閱讀活動中展示自己的優勢。例如,在活動前,如果幼兒能根據繪本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大膽地表現自己,做到語言邏輯清晰、聲音響亮,即使所講述的內容與原內容不是完全相符,教師也應給予肯定和獎勵。一句口頭夸贊、一個棒棒糖、一個小星星等小獎勵,足以成為幼兒回家與家長分享的亮點。
(2)優秀榜樣上墻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及時記錄幼兒的閱讀活動表現。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在園內日常閱讀活動的表現,選擇優秀的孩子進行“榜樣上墻”,如表演故事、講故事、唱兒歌等。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勵其他幼兒,也幫助他們樹立目標。當學期或學年結束時,教師可以進行表彰,發放小獎狀、小禮品或其他獎勵,以進一步鼓勵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積極表現。
四、結語
幼兒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認知提升和全面成長具有深遠影響。早期閱讀應根據幼兒的每個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選擇性地閱讀材料,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對于他們來說,閱讀是學習,閱讀是生活,閱讀是游戲。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該根據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來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其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