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科學的評價可以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情況,也能夠呈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指導學生學習與優化教學方案都有重要幫助。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學校對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的評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需求,科學制定評價目標與開展評價活動,以此實現提升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效、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然而,從當前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情況來看,教師未能根據新課標要求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未能結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和改進,尤其是缺少對教學評價的重視,沒有對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進行科學的設計與實施,導致影響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效果。為了能夠深入落實新課標要求,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對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優化。
一、基于主題內容,設計單元整體評價目標
科學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是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評價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有了明確的評價目標就能為教學評價活動提供明確的方向,也能夠為英語單元教學方案的設計提供科學的指導,對順利實現英語單元教學目標也有一定幫助。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重視對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的優化設計,以目標為驅動,促進評價活動的順利實施、提升教學評價質量。
(一)分析單元主題內容
蘇教譯林版小學英語“3A Unit 5 She’s my mother”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社會”,話題是“家庭成員”。本單元的話題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家庭成員的構成,學會用英語句型“Who’s he/she?”以及“He’s/She’s my…”等進行簡單的家庭成員介紹,讓學生初步形成家庭意識,并在語言交流中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及素養,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
Story Time:結合具體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完成有關家庭成員的詞匯以及介紹家庭成員關系的句型。
Fun Time:通過組織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或者課堂游戲,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語言知識的學習。
Cartoon Time:引入卡通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借助學生參與卡通故事情境互動,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語言基礎和技能。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由于學生在前期的啟蒙教育階段中已經接觸過一些英語單詞和簡單的英語句子,對家庭成員的稱呼有了一定了解,大部分小學生喜歡表達,喜歡參與課堂互動,特別是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關的課堂活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但是從整體來看,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英語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習興趣不同,還未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仍然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引導。
(三)新課標要求
新課標要求小學英語要注重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整合單元知識內容,建立課時之間的有效聯系。與此同時,新課標要求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能局限于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還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品質素養等。因此,在“She’s my mother”這一單元的整體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分析與探索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的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的設計與優化。
(四)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
基于以上對單元主題、單元教學內容、學生學情以及新課標要求等的深入分析,教師可以對本單元的整體教學評價目標進行如下設計。
語言能力目標:能夠扎實掌握英語單詞“she、he、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family”等,能夠準確熟練地運用句型“Who’s she/he?”以及“She/He is my…”進行家庭成員的介紹,能夠用“She”和“He”來區分性別。
思維品質目標:能夠通過觀察和分析的方法,準確辨別圖片中家庭成員的構成,并能夠用英語進行邏輯清晰的表達和介紹。
文化意識目標:通過學習英語,能夠更多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學習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教學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反思能力。
以上本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的設計主要是圍繞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目的是能夠通過科學的教學活動與評價活動促進學生語言基礎、品格素養、學習能力等的全面發展。通過對該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的分析,可以發現通過該教學評價的實施能夠實現學生口頭表達與語言能力發展,能夠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深度理解,促進學生品質素養與學習能力的螺旋式發展,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立足核心素養,科學開展教學評價活動
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實際上是由各個課時的教學評價目標累加而成的,教師在完成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的設計后,為了能夠確保教學評價目標的順利實現,還應該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分解整體目標,細化課時評價目標,確保各個課時能夠圍繞統一的單元主題開展教學,對單元課時教學評價活動進行優化設計,確保各個課時的評價活動各有側重。本單元教學可以分為以下三個課時。
(一)課時1(Story Time)
評價目標分析:本課時的教學評價目標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故事內容,能夠在故事情境下進行語言交流,扎實掌握“family、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等單詞,能夠正確掌握“She”和“He”的用法,同時能夠理解單元主題意義,培養學生的家庭意識。在“Story Time”的教學內容中,主要是講述Su Hai偶遇Liu Tao的一家,并熱情地禮貌打招呼,相互介紹自己的家人。學生要在理解故事情境與內容的基礎上,嘗試用故事中人物對話的句式進行溝通和交流,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也能夠掌握禮貌用語的使用方法。
評價活動設計:本課時教師設計的評價活動是故事情境模擬演繹。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課本內容的學習后,鼓勵學生分組進行故事情境表演,根據教材內容中涉及的人物數量確定小組人數,再由小組內部自主決定每位學生所扮演的角色。然后要求學生用故事情境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家庭人物關系進行表演。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準確使用英語詞匯以及基本的英語句式,注意聽他人的表達,確保整個表演的完整性、流暢性。本次活動的評價主體主要是小組內部相互評價以及教師評價,采用星級評價的方式,具體評價星級和要點如下。
三星級:語言知識運用準確,表達流暢。
二星級:語言知識運用準確,但表達不流暢。
一星級:語言知識運用不準確,表達不流暢。
通過該評價活動與評價反饋,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的發展情況,為后續的教學指導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參考。
(二)課時2(Fun Time)
評價目標分析:該課時主要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趣味游戲中進一步鞏固基礎語言知識,并能夠扎實掌握與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了解家庭是由哪些成員構成的。能夠將家庭成員與英語名稱準確對號,并靈活使用“She”和“He”進行家庭成員的介紹。在游戲活動中通過制定游戲規則,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以相應的獎勵激勵,激發學生參與語言的表達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評價活動設計:在本課時的評價活動設計上,教師主要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趣味游戲活動,在黑板上畫上了一棵大大的家庭樹,在樹干上寫上學生的名字,并以此為起點,要求學生在大樹上填上自己家庭成員的名字,用線連接,形成關系鏈,并用英語進行介紹。本課時的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和教師,評價方式仍然是采用星級評價法,設置不同的維度,每個維度設置三個星級,具體如下所示。
家庭構成:準確理解家庭由哪些成員構成(三星);能大概了解家庭成員構成(二星);未能掌握家庭成員構成(一星)。
基礎知識:能準確對號成員和英語詞匯且準確運用“She”和“He”(三星);能準確對號成員和英語詞匯,但不能準確運用“She”和“He”(二星);未能準確掌握詞匯與“She”和“He”的用法(一星)。
表達能力:能邏輯清晰地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三星);能準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但是表達不夠流暢(二星);能在教師的幫助提醒下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一星)。
在完成教學活動后,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活動,能夠按照教師給出的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對學生的語言掌握情況、學習能力發展情況等進行系統評價。
(三)課時3(Cartoon Time)
評價目標分析: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引入卡通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生動形象的卡通人物,以及卡通人物之間的對話再一次強化學生的語言基礎,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在卡通故事的學習、分析、思考與交流中,引導學生感受英語語言文化的特征及其與漢語語言表達上的差異,初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
評價活動設計: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小組合作問題探究的教學活動,在該活動中教師提出問題:“Who is in Bobby’s family?”“Who is in Sam’s family?”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問題思考、探究和交流,最終展示學習成果。本次教學活動的評價主體仍然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主,評價方式是自主評價、相互評價。具體評價內容如下。
理解能力:是否能通過對卡通故事的閱讀理解準確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合作能力:小組內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是否能夠順利開展?
文化素養:是否能夠準確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總結英語語言表達與漢語語言表達的差異?
通過本次評價活動能夠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跨文化意識等的發展情況有準確的掌握,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各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最終能夠給予學生客觀準確的評價。
三、評價結果應用,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科學設計評價目標和教學評價活動,是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積極作用的關鍵。然而,為了能夠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好地發揮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職能作用,還要在科學設計教學評價目標與開展教學評價活動的基礎上,注重對評價結果的充分應用。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得出一個評價結果,而是要充分認識到評價結果應用的價值,要結合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參考學生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表現與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學習方案,并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學習發展需求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設計。
在完成“Unit 5 She’s my mother.”這一單元的整體教學評價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性分析,從前面的單元整體教學評價活動的實施情況來看,在完成本單元的整體教學后,教師能夠收集到諸多的評價結果信息,包括各個課時教學評價活動中獲取的評價結果信息,還包括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觀察得到的信息,此外,還有學生課后作業評價反饋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綜合分析,教師能夠更具體、全面地掌握學生關于“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等詞匯以及“Who’s he/she?”“She/He is…”等句型,以及基礎語言知識的應用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文化素養等的發展情況。教師結合學生的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分層,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對其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進一步幫助學生扎實基礎、提升能力與素養。與此同時,教師通過評價反饋,以及學生提出的建議和需求,能夠了解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接下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改革提供幫助和指導。
四、結語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對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進行優化和改進,發揮好評價對學生學習指導以及教學方案優化方面的積極作用,是提升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實效以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必然之舉。英語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對教學評價的重視,并深入理解新課標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提出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單元主題內容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的優化設計,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單元整體教學評價活動,此外,要加強對評價結果的應用,從而有效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提升英語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