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問題鏈”導學機制,符合學科教學現實需求,對有效啟動學生閱讀思維有重要輔助作用。高中生有比較獨立的閱讀思維,教師要做好學情分析,利用“問題鏈”進行導學設計,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問題鏈”成為學生深度閱讀學習的重要助力支持,促進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問題鏈”;助力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借助“問題鏈”展開閱讀導學,可以順利啟動學生閱讀思維,實現知識深度融合與批判思維的培養目標,學生直面閱讀問題,甚至直接參與“問題鏈”的思考和討論,都能夠有效調動學習主動性,也能夠推進閱讀教學進程,滿足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教師利用“問題鏈”營造閱讀氛圍、解鎖閱讀啟思、探究閱讀情節、延伸閱讀訓練,為學生閱讀提供更多學習服務,這對全面形塑學生閱讀素養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利用“問題鏈”營造閱讀氛圍
閱讀是學生個性學習行為,教師利用“問題鏈”營造閱讀氛圍,精選問題資源,確定問題內容,能夠對學生閱讀思維形成助力支持,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1.篩選問題資源,預設閱讀教案
語文閱讀教學有固定教材,教師在閱讀“問題鏈”設計時,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對學生閱讀思維現狀做出客觀分析,有效整合“問題鏈”相關資源,完成閱讀教學方案的設計,為學生順利進入閱讀探究環節創造良好條件。閱讀“問題鏈”設計需要更多素材內容的支持,教師對閱讀問題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處理,能夠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方案設計的適合性,也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閱讀思維,創造更多閱讀新起點。
如教學部編高一語文必修上冊《沁園春·長沙》,這首詞的作者是毛澤東,閱讀這首詞,能夠感受毛主席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教師先期組織學生展開個性閱讀,及時投放一些閱讀問題:這首詞寫景遼闊,具體體現在哪些詞句上?所謂意在詩外,這首詞寓意深刻,閱讀之后,你有哪些感懷?語言鑒賞有多種方法,你準備利用什么樣的方法展開語言鑒賞行動呢?偉人具有無比寬闊的胸懷,毛澤東重游橘子洲頭抒發怎樣的情懷?教師閱讀問題投放后,學生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借助閱讀“問題鏈”進入深入閱讀環節,并主動提出閱讀疑惑問題,與教師展開多重互動交流。經過一番探究性學習,學生在詞意追逐中形成個性閱讀認知和體悟,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活動,并對學生閱讀見解進行專業點評,為學生進入深度閱讀和廣度思考創造良好條件,學生閱讀體驗更為豐實。
2.確定問題內容,完善閱讀教程
閱讀“問題鏈”內容眾多,教師要有篩選意識,以提升閱讀教學的適合性,滿足更多學生閱讀學習的實際需求。不同群體學生對閱讀問題有不同訴求,教師在學情分析時,要做好分層設計,為不同學力群體學生準備不同的閱讀“問題鏈”,體現因材施教原則,讓更多學生能夠順利進入閱讀思考和討論環節。“問題鏈”難度系數呈現梯度性,教師要對“問題鏈”進行分層設計,以順利啟動學生閱讀思維。
教師圍繞“問題鏈”組織閱讀活動,學生回饋更為主動積極,課堂互動氣氛逐漸形成,學生閱讀學習效果顯著。茹志鵑的《百合花》是一篇小說,教師要求學生先了解小說文體方面的知識,并利用小說體裁知識展開小說閱讀行動,設計一些閱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閱讀。閱讀問題組成了“問題鏈”,引導學生進入個性閱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閱讀感知情況展開閱讀討論活動,學生在閱讀基礎上進行專業討論,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學生對小說有更高閱讀興趣,教師科學設計閱讀問題,圍繞閱讀“問題鏈”展開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思維被成功激活,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升,學生閱讀感知體驗更為豐富。
二、利用“問題鏈”解鎖閱讀啟思
“問題鏈”是關聯的問題鏈接,教師利用“問題鏈”設計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展開深入閱讀和討論,有利于文本內容的深度研究,促進學生閱讀討論的有效推進。
1.創設問題情境,調動閱讀思維
教師利用“問題鏈”設計閱讀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思考環節,確保閱讀教程的順利展開。學生對教師設計閱讀問題有更強責任心,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閱讀“問題鏈”的設計,利用問題引導機會調動學生閱讀主動性,都能夠創造更多閱讀思考和交流的機會,讓更多學生展開主動性學習,這對培養學生良好閱讀思維和學習習慣都會產生正面影響。閱讀思維呈現差異性、個性化,教師針對學生閱讀訴求進行具體引導和調度,無疑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閱讀體驗。
《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是一篇新聞評論文章,其觀點鮮明,論述有力,教師圍繞文本核心內容展開閱讀問題設計:作者提出的核心觀點是什么?仔細品讀“工匠精神”的論述,說說“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哪些內涵?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能夠從中汲取哪些有價值的營養?教師推出“問題鏈”內容,對學生閱讀感官形成觸動。學生針對閱讀問題展開個性閱讀學習,教師與學生展開多重互動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方法支持。閱讀問題討論開始,學生都能夠主動發言,教師及時作出閱讀引導,要求學生展開創意思考,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課堂進入展評環節,研究性學習獲得豐富成果。
2.引導問題思考,強化閱讀體悟
學生進入閱讀“問題鏈”思考和交流環節,教師要跟進觀察和指導,針對學生思考情況做出合理引導,讓學生順利進入深度閱讀學習環節,以調動其閱讀思維,形成更多閱讀體悟。面對同樣的閱讀內容,不同群體學生對閱讀問題有不同理解,教師在學情分析基礎上做出個性引導,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閱讀探索積極性,也能夠創造更多閱讀學習契機,讓學生在主動思考和交流互動中形成閱讀認知能力。
教師有意識推出閱讀“問題鏈”,并以“問題鏈”展開閱讀互動組織,學生回饋更為積極主動,課堂學習進展順利,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師說》是一篇文言文,教師先期組織學生進行直譯性閱讀,了解文本基本內容,梳理作者基本觀點,掃除文言閱讀障礙,歸結文言現象知識,然后提出閱讀問題,要求學生圍繞閱讀問題進入深入思考。“問題鏈”拋出后,學生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開始深入思考和討論,閱讀學習進入高效互動環節。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細致引導,要求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展開知識梳理性學習,不僅解決了文言現象,還透析了作者觀點和文本內涵。為強化學生閱讀體悟,教師提出了具體的閱讀要求,清晰理清閱讀路線,確保更多學生能夠進入研究性學習環節,在主動思考和深度討論中建立閱讀認知。
三、利用“問題鏈”探究閱讀情節
在問題討論環節,教師積極引導,為學生規劃清晰學習路線,也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閱讀思維,形成更多閱讀學習成長點,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1.組織問題討論,優化閱讀組織
學生對教師設計的閱讀問題有特殊關注度,教師組織學生展開閱讀討論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閱讀探究主動性。閱讀問題討論、爭議話題辯論、歸結閱讀疑惑問題,都屬于閱讀問題探索范疇,教師要做好優化設計,為學生順利進入深度閱讀學習創造良好條件,讓更多學生參與到閱讀討論之中,促進其閱讀綜合能力的成長。特別是質疑性閱讀,教師組織學生在閱讀思考基礎上總結閱讀問題,能夠對學生閱讀思維形成重要沖擊。
《反對黨八股》是議論文文體,作者針對“八股”不良現象展開深入研究和討論,鮮明提出自己的觀點,列舉了大量事實作為批駁論據,增強了批駁效果。教師設計閱讀問題,要求學生進入學習小組展開互動討論。學生拿到閱讀“問題鏈”后,開始針對性閱讀和討論,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展開多重閱讀討論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思考提示,組織學生展開多頻討論行動,學生閱讀進入深度研究環節,并在師生、生生互動中達成閱讀共識。教師設計閱讀“問題鏈”,并利用“問題鏈”推出集體討論活動任務,成功調動學生閱讀學習思維,學生討論更為熱烈,獲得的閱讀體驗也更為豐富而多元。
2.探究問題內涵,歸結閱讀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閱讀學習也是如此,教師鼓勵學生在深度思考和互動交流中達成更多閱讀共識,針對閱讀問題展開個性討論,由此形成的閱讀體驗會更為深刻。特別是閱讀學法的積累,這對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有重要幫助。探究閱讀內涵,為學生歸結閱讀方法創造條件,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和啟迪,無疑能夠有效啟動學生閱讀思維,這對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有重要輔助作用。
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屬于一般性駁論文,學生對這種問題比較陌生,教師先介紹魯迅先生生平情況進行重點介紹,然后鼓勵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內容,提出自己的閱讀疑惑問題。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并主動展開閱讀討論,課堂進入閱讀交流環節。質疑“問題鏈”接成“問題鏈”,教師精選“問題鏈”組織閱讀討論,并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批駁對方觀點有哪些方法?在集體討論時,要前期閱讀文本內容,查閱本文成文背景,在了解當時社會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活動。學生依照教師設計展開閱讀和討論,課堂進入深度閱讀和廣泛互動環節,并逐漸達成閱讀共識。教師利用“問題鏈”進行閱讀組織,成功調動學生主動閱讀學習的熱情,提出閱讀討論要求,清晰規劃閱讀學習方向,課堂學習效果顯著。
四、利用“問題鏈”激活閱讀思維
教師以“問題鏈”展開閱讀訓練設計,能夠有效拓寬學生閱讀思維,創造更多閱讀研究契機,以滿足學生閱讀訓練需求,完成閱讀認知的順利內化。
1.拓寬問題訓練,促進閱讀內化
閱讀訓練題目以問題形式呈現,這是最為常見的設計。教師要有延伸和創新的意識,為學生創造更多深度研學的機會,以順利啟動學生閱讀思維,也能夠創造更多閱讀探索的機會。語言鑒賞、讀寫展評、延伸閱讀、對比閱讀等,都屬于閱讀訓練范疇,教師將“問題鏈”融入其中,為學生提供諸多訓練思考的機會,這對培養學生良好閱讀意識和思考習慣都會產生積極作用。閱讀“問題鏈”與訓練方案設計相結合,符合學生閱讀學習基本要求。
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圍繞故都的秋展開具體描繪,體現故都秋色的個性特點,教師推出閱讀讀寫訓練任務:作者對故都的秋色有哪些精彩的描繪?這些經典的描寫有哪些共性特點?如果讓你展開仿寫訓練,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景色展開個性描寫呢?教師利用“問題鏈”推出訓練方案,為學生規劃清晰訓練路線,學生在問題思考的同時,也能夠順利調動其閱讀思維,這對全面形塑學生閱讀素養有重要現實幫助。“問題鏈”與訓練題目相結合,這是閱讀訓練設計最為常見的現象,能夠順利激活學生閱讀思維,創造更多深度閱讀和思考的機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成長。學生進入閱讀“問題鏈”探索環節,教師要跟進觀察,跟進學生閱讀討論情況做出適時引導。學生對仿寫訓練比較熟悉,教師利用問題進行仿寫調動,學生感知體驗更為豐富,自然進入到讀寫環節。
2.培養問題意識,形塑閱讀素質
在閱讀訓練方案設計時,教師利用“問題鏈”展開訓練調度,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為學生順利進入閱讀環節提供必要指導,都能夠為學生規劃清晰訓練方向,也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認知的順利內化。教師設計課后閱讀訓練任務,要求學生在深度閱讀基礎上展開問題設計,可以有效驗證課堂學習收獲,也能夠創造更多閱讀突破契機,促進學生深度思考的習慣養成。這對全面形塑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有重要助力支持。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課文圍繞荷塘展開景色描寫,其語言精美,意境深幽,給讀者帶來閱讀美感享受。教師設計閱讀鑒賞訓練任務:深入閱讀文本內容,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這篇課文的語言鑒賞素材內容,在深入閱讀中進行篩選行動,以問題形式呈現鑒賞體會。學生對課外閱讀素材搜集比較有興趣,教師提出具體的訓練要求,讓學生主動展開閱讀問題設計行動。經過一番討論和思考,學生閱讀鑒賞問題不斷涌現。“荷塘月色景色宜人,作者深度陶醉其中,為什么會產生悲意呢?”“這篇散文語言精美,人、景、物、水、動物融為一體,語言鑒賞從哪個角度展開突破呢?”“網絡上有太多關于荷塘月色這篇課文鑒賞素材內容,在鑒賞方法運用時呈現差異性,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學生提出閱讀語言鑒賞相關問題,自然組成了“問題鏈”,為進一步深度閱讀創造條件。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引入“問題鏈”助學機制,為學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和探究的機會,教師要做好問題素材的整合和設計,推出更多適合的“問題鏈”,組織學生展開閱讀討論和思考,促進閱讀教學程序的順利推進。“問題鏈”由諸多相關問題組成,教師對閱讀問題資源進行整合處理,引導學生參與“問題鏈”研討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問題鏈”的設計,都能夠創造閱讀學習新的成長點。
【參考文獻】
[1]楊麗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鏈教學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4(11).
[2]魏丹丹,岳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問題設計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13).
[3]李曉芬.高中語文課堂中探究式閱讀教學的應用探賾[J].成才之路,2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