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時,教師要做好任務群整合、驅動、評價,為學生創設跨學科學習情境,組織學生進入跨學科學習活動,并對跨學科學習任務執行情況進行專業評價,以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評一體化
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設計,教師需要有教學整合意識,精選學習活動方式,對任務執行情況做綜合評價,突出教學評一體化特點,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奠定堅實基礎。跨學科學習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不同學科協同育人,追求語文學科綜合性、實踐性,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教師要做好教學研討,精選跨學科學習任務內容,在跨學科學習活動中展開對應指導和組織,以滿足更多學生學習追求,讓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形成完善的認知,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成長。
一、任務整合,創設跨學科學習情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跨學科學習有明確規定,教師要從語文學科出發,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思能力培養,與其他學科建立橫向和縱向的聯系,以豐富語文學科學習內容,以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特別是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教師有意識創設跨學科學習情境,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為學科教學順利啟動奠定基礎。學習任務群與跨學科學習情境設計相結合,學生接受度更高,教學啟動效果值得期待。閱讀問題設計、聽說讀寫任務投放、學習要求提出、圖片視頻播放等,都屬于跨學科學習任務范疇,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展開對應設計,無疑能夠對學生多種感官造成一定觸動。
語文學科與美術、音樂、信息科技等學科有諸多聯系,教師深度研究教材內容,利用學習情境設計契機展開跨學科學習任務的設計,能夠對學生形成更多學習觸動,其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如教學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這篇散文語言精美,教師先組織學生聆聽配樂誦讀音頻,學生被優美的語言和音樂所感染,情不自禁跟隨音頻展開誦讀訓練。為強化學生學習體驗,教師設計了學習任務群:梳理性閱讀,掃除文字障礙,借助工具書展開先期閱讀學習;嘗試參與配樂情感誦讀,模仿專家誦讀參與配樂朗讀學習;觀察課文插圖,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為課文配設一幅插圖,突出白鷺的特點。學生領受學習任務后,進入深度閱讀學習環節,教師巡視班級,針對學生學習問題進行對應指導,課堂進入研學環節。在學習任務檢查時,教師要求學生主動展示自我,學生主動反饋。教師對學生誦讀情況進行專業點評,并要求其他學生參與互動評價活動,學生主動響應,教學評一體化特征鮮明。
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學習任務,創設學習情境,這是典型的跨學科學習設計。特別是配樂誦讀聆聽和訓練任務的推出,插圖學習任務的設計,給學生帶來更多實踐鍛煉的機會,學生主動參與跨學科學習活動,其學習感知體驗更為深刻。學生對跨學科學習有不同期待,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實際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其學科感知體驗更為豐富而深刻。音樂背景、插圖設計、網絡互動,這些都屬于跨學科學習設計,學生對學習任務有認同感,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對應設計和組織,教與學達成更多默契,學生從學習體驗中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二、任務驅動,組織跨學科學習活動
學習任務群大多以問題為線索,教師借助學習任務展開活動發動,驅動學生展開深度思考和討論,這樣可以有效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在主動學習交流中形成認知共識。特別是跨學科學習任務設計,可以開闊學生學習視野,也能夠激活學生學科思維,創造更多學習契機。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體育、自然、數學、信息科技等學科有諸多聯系,教師精選活動形式,利用任務群展開教學調度,能夠對學生多種感官帶來一些觸動,確保學習活動順利推進。配樂誦讀、制作插圖、生活觀察、數據分析、信息搜集、網絡互動等,這些學習活動帶有跨學科特征,教師科學組織跨學科學習活動,學生響應積極,學習效果顯著。
跨學科學習任務與學習活動相結合,能夠創造更多研究性學習契機,教師篩選學習任務內容,創新學習活動設計,其組織效果更為突出,學生感知體驗更為豐富。如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教師設計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借助教輔資料、網絡搜集“將相和”相關的素材,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這篇課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選擇其中一個故事,自行創作繪本,并將繪本提交到學習小組參與評選活動;選擇一個小故事,創編課本劇腳本,設計人物角色臺詞,主動參與課本劇演繹活動。學生接納學習任務后,開啟學習思維,在閱讀、思考、交流、撰寫、繪畫之中形成學習認知。教師參與學生學習互動環節,給予學生更多學習引導,特別是繪本創作和腳本創編任務執行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教師及時給予技術指導,確保跨學科學習活動順利展開。在展評環節,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生回饋積極主動,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學生自評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展開互動評價,課堂進入良性互動環節,學習效果顯著,跨學科學習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教師設計繪本創作任務,這是典型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任務,語文與美術學科學習相結合,學生參與熱情很高,學習感知體驗更為豐富。學生進入課本劇創編環節,需要對舞臺藝術有一定了解,教師及時給予學習支持,這是語文學科與舞臺表演相結合,學生進入舞臺表演環節,由此形成的學習體驗更為立體而鮮活。教師先期布設學習任務,組織學生主動進入創作改編學習活動,進而進入展評環節,這是典型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學生回饋主動,學習體驗效果顯著。
三、任務評價,量化跨學科學習效果
在跨學科學習環節,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展開智慧評價,能夠有效啟動學生學科思維,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如語文與音樂學科融合時,教師組織學生配樂誦讀活動,在學習評價中滲透一些音樂元素,借助網絡符號展開學習評價,都能夠對學生形成心理觸動,其調度作用更為突出。如語文與道德與法治學科融合時,教師聚焦學生成長展開對應評價,捕捉學生閃光點,提升學生自我認同感,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如語文與美術學科融合時,教師設計插圖創作任務,對學生插圖創作情況進行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跨學科學習效果評價設計時,要注意學習任務執行難度,以及學生學習表現實際,如果能夠采用跨學科學習評價手段,無疑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教學《四季之美》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內容,了解文本描寫語言特色,設計了跨學科學習任務:閱讀文本內容,挑選精彩描寫片段,展開閱讀鑒賞學習,準備參與班級鑒賞展評活動;深入實地進行觀察活動,學習課文語言應用方法,對觀察到的景色進行細致描繪,并將描寫仿寫內容提交到學習小組;課外搜集關于四季景色描寫精彩內容,準備參與網絡互動評價活動。學生圍繞學習任務展開行動,首先是閱讀文本內容,圍繞描寫方法運用展開閱讀思考和討論,教師與學生進行多重互動,指導學生理清鑒賞思路,規劃鑒賞方案,準備參與集體展評活動。其次是深入生活環境之中,展開實地觀察行動,這是自然學科學習形式,學生根據教師要求進入觀察環節,并現場展開描繪行動,很快就形成觀察日記。
教師設計語言鑒賞、實地觀察、網絡信息搜集等學習任務,這些任務大多帶有跨學科學習色彩,學生對實地觀察、網絡信息搜集比較有興趣,自然會主動行動起來,在積極參與過程中形成學科基礎能力。教師對學生跨學習成效進行專業評價,組織學生展開網絡互動評價活動,都屬于跨學科學習行動,學生從參與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學習體驗和認知。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設計為學生創造更多主動探索學習的機會,教師科學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跨學科學習內容,教師需要有整合優化的意識,利用學習任務群展開教程設計,關注教學評一體化建設,為學生展開高效學習創造良好條件。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教學評一體化,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廣泛融合,為語文學科教學注入豐富動力,教師要有創新探索的意識,對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深度研究,以提升教學整體品質,促進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林艷,秦宏瓊.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23(22).
[2]王麗玲.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23(16).
[3]鄧春球.借助導讀單推進整本書閱讀—以《草房子》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23(01).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評一體化研究》(編號:2023/P/09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