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我國提出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以來,各地政府積極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對貴州民族地區215所普惠性幼兒園質量現狀進行調研,發現幼兒園質量保障存在普惠政策不完善,經費投入不足,教師專業發展保障不夠,管理制度、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據此從政府、幼兒園、教師三方面提出合理配置資源,多途徑落實經費投入;把好教師入職關,保障教師合法權益;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等建議。
關鍵詞: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質量保障
中圖分類號:G6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5-0018-04
A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for Inclusive Kindergartens in Guizhou Ethnic Areas
Pi MengjunLi LongmeiChen JinlanHuang Sh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Abstract: Since China propos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inclusive kindergartens,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ctively promot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clusive, saf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current quality status of 215 inclusive kindergartens in Guizhou ethnic areas, revealing several issues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these kindergartens, including incomplete inclusive policies, insufficient funding, inadequ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for teachers, and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s.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kindergartens, and teachers, such a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multi-channel implementation of funding; strictly control of teacher’s recruitment and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eachers; formulating career development plans to improv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bility and other suggestions.
Keywords: Guizhou ethnic areas; inclusive kindergartens; quality assurance
隨著社會的發展、“三孩”政策的放開,人民群眾對有質量保障的普惠性幼兒園的需求逐步增長?!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是提升質量,并確立了以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念。2010年11月21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強調要確保適齡兒童接受到基礎且質量有保證的學前教育。顯然,在提高普惠性幼兒園教育質量方面,國家層面是高度重視和堅定支持的。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提高質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是深化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是滿足人民群眾優質學前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徑。貴州民族地區具有多民族共居、地理環境復雜、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文化傳統獨特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顯著特點,對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多民族共居要求教育多樣化和包容性;地理環境復雜增加了建設難度和運營成本;經濟發展落后可能限制教育投入;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為普惠性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資源分布不均則要求加強資源整合與共享。在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中,需充分考慮這些特點,確保教育公平與提升教育質量。鑒于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等方法摸清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質量保障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提高當地的學前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一)研究對象
選取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園長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星”網絡問卷平臺,借助微信、QQ進行問卷發放、填寫,共獲取有效問卷215份。
(二)研究工具
采用問卷法,借鑒張曉瑩編制的問卷,該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23[1],可作為研究收集信息的工具。問卷包含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集園長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聚焦普惠性幼兒園的現狀進行調研,具體涵蓋普惠性政策、園所經費、師資、管理、教育質量以及物質保障六個方面。
二、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的現狀
(一)園長的基本情況
調查發現,在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園長的年齡結構方面,25—35歲的有137人,占63.72%,呈現年輕化特點。在學歷結構方面,以本科學歷為主,占61.86%。在職稱結構方面,有高級職稱的園長19人,占8.84%;有中級職稱的園長58人,占26.97%;有初級職稱的園長72人,占33.49%;未評職稱的園長66人,占30.70%。園長隊伍中未評和初級職稱的居多,高級職稱較少,職稱等級偏低。在任職年限方面,5年及以下的園長128人,占59.53%??梢?,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園長較年輕,學歷較高,但職稱情況不太理想。
(二)幼兒園質量保障現狀
1.園所政策保障現狀
在政策知曉方面,通過訪談發現部分園長和教師對什么是普惠性幼兒園、怎么建設以及建設到什么水平不太清楚。在政策執行方面,多數園所根據公開選拔、自愿申請、按照完善的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系統政策執行,分別占79.07%、71.63%和66.05%;在聘請第三方機制、先進園所獎勵、有權取消不合格園所普惠性資格等政策執行方面不太理想,分別占29.77%、37.21%和47.44%??梢娰F州民族地區雖在普惠性幼兒園政策執行方面進行了一定努力,但在調動幼兒園“普惠”積極性方面不夠。在普惠性政策監督方面,實地走訪發現有的幼兒教師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單位是普惠性幼兒園,對于政府財政投入情況知之甚少。還有部分幼兒園采取小學化的教學方式,對其監管存在困難。可見,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雖在政策監管方面做得較好,但在執行質量方面有待提高。
2.園所經費保障現狀
政府對不同辦園體制的幼兒園支持力度不同。公立幼兒園能獲得包括土地租金減免、教師社會保障補助及基礎設施建設獎勵在內的綜合性財政支持。相比之下,對于私立普惠性幼兒園的財政扶持較為有限,主要體現為專項資金補貼和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補貼。調查可知,有關幼兒園近一半的經費來源于家長繳費;其次為政府撥款和主辦單位或投資人撥款,共占37.24%。可見,政府對于幼兒園雖進行了一定的資金扶持,但力度不足,幼兒園運營和經費保障仍存在問題。幼兒園經費監管主體是幼兒園管理者和教育部門,雖然超過一半的園所有家長代表參與,但家長監管力度仍需加強。
3.園所師資保障現狀
在教師招聘時,對教師資格證、學歷及教學經驗雖有要求,但通過訪談園長了解到,私立幼兒園招聘時要求教師具備學前教育專業背景或持有教師資格證,但擁有資格證的教師數量相對較少。通過調查可知,教師月工資2 001—2 500元的占比最高,4 000元以上的較少??梢?,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教師整體薪酬水平較低,薪酬體系不完善。此外,大部分教師可參與園內、區級業務競賽,僅39.53%的園所表示教師有機會參與市級業務競賽,參與省級、國家級業務競賽的更少。公辦園教師參與業務競賽級別普遍高于民辦園,公辦園教師能力普遍較強。長此以往,民辦園教師與公辦園教師業務水平差距會逐步拉大,限制民辦園教師發展。
4.園所管理保障現狀
實地調查發現,許多幼兒園除了教學部門外,其他部門的設置不夠規范,因幼兒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普遍兼有其他職務,無法專人專用。據調查,園所機構主要由家長委員會、園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構成,其比例分別占82.79%、78.14%和91.63%??梢?,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園所在組織機構上設立相對完善,但仍需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的設立工作。調查發現,在幼兒園管理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最難的。由于幼兒教育教學過程具有不可量化的特征,構建科學完善的教育教學評估體系面臨著諸多難題。
5.教育質量保障現狀
據調查,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內部評價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占92.56%,園長進行評價占88.37%,教師的自我評價占86.98%,只有35.81%的幼兒園采用了外部專家評價的方式。通過訪談園長得知,幼兒園教研組織形式較多,部分幼兒教師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較多,但與實踐結合不足,工作之后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尚未提升至理論層面。因此,需要有專業基礎深厚的專家進行輔導,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6.園所物質保障現狀
通過調查可知,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的設施配備情況良好,超過90%的幼兒園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活動器材,84.19%的幼兒園裝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只有80.47%的幼兒園配備了鋼琴或風琴,由此可見,幼兒園在大型設備的配備上略顯不足。在建筑設施方面,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需要加強專業教室的配備。同時,根據《貴州省幼兒園基本辦園標準(試行)》的相關規定,部分普惠性幼兒園的生均建筑面積未達到標準要求。
三、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普惠政策不完善,執行不到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各地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通過查閱文件可看出貴州已經出臺的普惠性政策缺乏必要的強制性和系統性。由于缺乏廣泛的宣傳與協調,政策執行往往未能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加之執行過程缺乏嚴格的監督與評審機制,導致政策執行過程易被簡化,難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出現的問題。因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機制,使幼兒園在普惠性政策執行方面承受了過重的負擔。同時,統一的評審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園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二)經費投入不足
調查發現,教育經費不足是多數園長反映制約幼兒園發展的主要因素。盡管普惠性政策在增加財政投入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受地方財政的限制,貴州民族地區在財政投入上顯得力不從心。學前教育屬于公共事業,應由政府、舉辦者、家長、社會等共同投入維系,從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經費來源集中在家長和政府,來自投資者和社會各界的經費投入有限。
(三)教師隊伍建設乏力
幼兒教師準入門檻低,導致專業性不強?!督處煼ā奉C布后,國家開始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從法律層面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必須持有相應資格證書才能上崗”的要求。但調查數據表明,貴州民族地區部分民辦幼兒園仍存在教師無證上崗的現象,且工資明顯低于其他教師的薪資水平,保險繳納情況不理想。當前幼兒教師培訓存在一些問題,培訓方式和內容單一,主要以提高學歷為主[2]。幼兒教師的培訓、競賽及教研活動主要局限于園內和區級層面,缺乏市級及以上層面的拓展與深化,這導致培訓的目標不夠明確,在系統性和實用性方面顯得相對薄弱。鑒于幼兒教師的流動性較大,幼兒園通常不愿意在教師的個人成長與發展方面投入過多的資源和提供幫助,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著教師的職業發展。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
幼兒園管理制度是一套全面、系統的規范體系,涵蓋多個要素、結構、層次和活動,旨在確保幼兒園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3]。從管理職能的角度看,幼兒園的管理架構涵蓋財務、教學管理、科研及后勤服務等部門。從參與主體的角度看,包括園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以及家長委員會等多元主體。前文談到貴州民族地區幼兒園教職工代表大會的設立情況不盡如人意,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教師行使園所管理的權利。從調查情況看,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在衛生、安全、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幼兒園的穩健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財務和后勤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五)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
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是由結構性質量評價和過程性質量評價兩方面共同構成的。目前教育質量主要側重于結構性質量評價,過程性質量評價相對較少[4]。在教育評價體系中,多主體視角的缺失是一個突出問題;在教育質量的內部評價中,往往缺乏專家的深入分析和評審;在外部主體的評價上,家長等多元主體參與不足,導致評價的科學性、準確性有待提高。
四、加強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的建議
(一)政府方面
一是增加財政撥款,制定優惠政策。建議政府將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財政預算,確保足夠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對民族地區的額外補助和扶持,改善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如教室、戶外活動場地、衛生設施等,確保安全舒適。為降低幼兒園建設和運營成本,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政府應出臺土地使用、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二是提升幼兒教師待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議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逐步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標準,使其與教師的工作量和社會貢獻相匹配,并為幼兒教師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對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幼兒園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提高其積極性和創新性。應定期組織幼兒教師專業培訓,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并為其提供明確的職業晉升路徑,鼓勵和支持教師通過努力獲得更高的職稱和學位。支持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創新實踐,鼓勵他們探索適合幼兒發展的新方法、新技術。
(二)幼兒園方面
一是把好教師入職關,保障教師合法權益。考慮到貴州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年輕化和學歷不高的問題,迫切需要提高教師的入職門檻。幼兒園在招聘時要嚴格遵守相關政策規定的入職標準,加強教師資質審核工作,通過面試、筆試等環節,重點評估教師的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普惠園要完善園所管理制度,保障幼師的合法權益。一方面,要提高工資報酬,保障其社會福利,根據教齡和年終考核成績,設定有層次的工資補貼,為教師購買“五險一金”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教師的職后培訓,對教師職稱評定和教育科研給予支持和幫助。
二是完善管理架構,配置基礎設施資源。首先,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教育部門的要求,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體系。該體系應涵蓋教學管理、安全管理、衛生保健、財務管理、師資管理等多個方面,確保幼兒園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加強民主管理,實行民主集中制下的園長負責制,鼓勵教職工和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決策。定期召開教職工大會和家長委員會會議,聽取教職工和家長的意見和建議,賦予教師和家長更多的民主權利,促進幼兒園管理有效運行,共同推動幼兒園的教育發展[5]。實施績效考核,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對教師的工作表現進行定期評估。將評估結果與教師的薪酬、晉升等掛鉤,促進積極工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增加對普惠性幼兒園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保障幼兒教育質量。利用專項補貼對園區的設施設備進行改善,如利用政府發放的專項補貼對園區老化的設施設備進行更換,增設多媒體教學設施。購置所需的幼兒游戲材料,滿足他們通過游戲學習的需求。
(三)幼兒教師方面
一是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增強自身發展動力?!队變簣@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提出:幼兒教師要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幼兒教師應樹立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的理想信念,通過理論引導實踐,逐步提高教學素養。要增強職業認同感,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學習、思考,豐富教學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反思和總結,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研討、培訓[6],多措并舉提升教學能力。
二是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并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首先,幼兒教師應進行自我評估,分析自己的教學風格、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自我評估的結果,設定短期和長期的職業發展目標。其次,積極參加研討會、工作坊和學習繼續教育課程來提升教學技能,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如情景教學法、項目式學習等,閱讀專業文獻,關注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和趨勢。此外,確保在追求職業發展的同時,兼顧好個人的健康和家庭生活,學會時間和壓力管理,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參考文獻:
[1]張曉瑩.遼寧省普惠性幼兒園質量保障現狀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
[2]龐麗娟.中國教育改革30年:學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社,2009:224.
[3]王世忠.教育管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269-288.
[4]朱璟.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控系統的構建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5]王藝靜.家長委員會參與幼兒園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河南省鄭州市A幼兒園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22.
[6]郭麗娟,謝醒瑤,賈瑞棋.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困境及其出路[J].現代教育科學,2019(8):88-92.
作者簡介:皮夢君(1990—),女,漢族,湖北仙桃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李龍妹(2001—),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單位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陳金蘭(2001—),女,漢族,福建泉州人,單位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通信作者:黃勝(1976—),男,土家族,貴州萬山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民族教育和學前教育。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