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調查分析國內部分社會體育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依據成果導向理念,揭示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門類設置同質化、課程內容學科化、課程評價片面化等問題。并提出立足社會需求和培養條件,設置特色化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構建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畢業要求與課程目標、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課程內容與評價標準間的關系矩陣,解決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痛點問題,促進專業課程體系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提高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社會體育;課程體系;關系矩陣;成果導向;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07-0085-05
專業課程體系是實現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平臺,依據中觀課程觀,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門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評價等內容。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以下簡稱社會體育)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社會體育知識與技能,適應健身指導、組織、管理、經營等職業的應用型體育人才,各培養單位應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與學校條件,制定出適應本地區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1]
成果導向教育(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指明確培養目標并系統組織實施教學,以確保學生圍繞培養目標開展學習活動,使學生畢業時獲得實質性學習成果的教育過程。[2]依據成果導向理念的專業課程改革,應根據社會職業需求,制訂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依據培養目標和畢業規格反向設置專業課程的層次結構、學時比例、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課程體系應聚焦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課程教學評價應對標畢業要求,提升專業課程教學成效。國內高校依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推行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改革,有力地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3]相關研究表明,國內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依然存在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脫節、課程體系對培養目標支撐度不夠,課程考核標準重知識技能輕能力評價等問題。[4]從部分培養單位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在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結構學時、課程目標內容、課程考核評價等要素存在不足。依據《標準》,運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優化與改革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對社會體育專業改革與發展意義重大。[5]
本研究依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運用文獻資料與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國內部分培養單位社會體育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教學大綱,提煉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門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等問題,提出構建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各要素的關系矩陣,將專業課程教學與培養目標精準對接,提高課程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培養適應新時代中國社會體育與健康事業需要的應用型體育人才。
一、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現存問題
(一)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同質化
目前,從國內部分單位的社會體育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來看,各高校都依據《標準》的相關規定,遵循“自上而下”專業課程構建原則,設置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國家指導性方案具有全局性、宏觀性特征,只能作為各培養單位專業辦學的指導性意見,不應照搬文件意見來設置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而應根據社會自身需要與自身辦學優勢,設置各具特色的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但是從部分高校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看,表述大同小異,并沒體現各的單位辦學優勢和特色,也難以適應不同地域對人才多樣化需要。[6]畢業要求是培養目標具體化,具體化可操作的標準的差異化應更加明顯。但由于不同學校培養目標趨同,其畢業要求更難體現不同地域和學校特異性。因此,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同質化現象,難以滿足社會體育人才的多樣化需求,不利于新時代中國社會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二)專業課程門類設置缺乏特色
從現行社會體育本科課程門類設置來看,大多數培養單位設置的專業課程,遵循學科基礎性與先進性原則,選擇社會學、體育學等學科類課程組合,具體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方向選修課、實踐環節等類型,涉及理論類學科課程和運動技術類學科課程。此外還包括通識必修課和素養類限選課等。但專業實踐類和專業創新創業類課程不多,難以滿足專業相關的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各培養單位的專業課程名稱來看,大多數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名基本相同,基本采用國家體育類教學質量標準和出版教材名稱。從專業課程的學時和開設時段看,盡管不同學校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基本和國家體育類本科教學質量標準規定課程學時和順序基本一致。從不同類型課程設置比例來看,大多數培養單位的必修類課程設置比例偏多,選修課程相對偏少,特別是方向選修模塊缺乏特色,基本以職業特征設置課程模塊;課程類型相對陳舊,一些新興社會流行的運動,因師資場地條件制約,無法納入各培養單位的專業課程體系。此外,受就業大環境影響,社會體育專業和其他體育類本科專業課程的設置專業特征越來越模糊,課程交叉甚至雷同現象表現突出,影響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發展的清晰定位。
(三)專業課程內容構建學科化嚴重
從部分單位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內容簡介和教學大綱來看,大多數專業理論課程依據學科知識體系來構建教學內容,學科特征明顯,課程內容理論體系完整,覆蓋社會體育相關的理論依據,但過于強調學科理論體系而忽略實踐案例等內容,內容僅僅依據學科理論體系脈絡構建,有助于學科知識傳承與研究創新,但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實際問題解決上,缺乏有效手段,也不利于培養實踐應用能力,影響課程培養目標的達成。課程學科化的原因與學科中心課程觀有關,即學科體系是課程內容構建的主線,忽視專業教育的應用型需求。事實上本科專業課程主要目標并不是學科理論創新,而是要運用理論解決實踐問題。即使是實驗課程也不能停留驗證理論層面,而是通過體育職業實踐案例問題解決,提高應用理論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專業運動技術課程更多從運動技戰術體系編排內容體系,突出對專業運動技術的系統性傳授,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忽視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指導管理方面的培養目標達成,健康中國戰略需要大量服務全民健康的社會體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社會體育專業技術學科課程目標定位,突出培養學生健身指導與管理技能,以鍛煉促進健康過程為邏輯主線,構建技術技能類課程內容體系,強化技術課程的健康指導與管理能力目標達成,糾正學科傾向的課程理念,從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反向設置專業課程內容,確保專業課程對培養目標的支撐度。
(四)課程考核評價忽視專業實踐能力
通過對部分培養單位專業課程標準分析發現,專業課程盡管制定考核評價標準,但是,側重學生的學科知識和運動技術的掌握程度評價,對學生應用專業理論與技術指導實踐的應用能力評價效果不佳。首先,學科基礎課考核重視期末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環節,重視專業理論知識體系掌握程度,忽略學生理論應用實踐的問題解決能力評價。通過實踐案例的問題解決是提升職業能力重要環節,過程評價手段在綜合應用能力評價更具有優勢。其次,專業技術課程重技術熟練程度,輕實踐指導能力評價。專業技術課程一般都采用達標和技評來評定學生對技術課程學習效果,但缺乏對技術學習的指導管理能力評定。片面性的課程目標評價過程,不利于專業技術課程目標整體性達成,也不利于發揮專業技術課程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支撐作用。最后,專業實踐環節評價以定性評價為主,缺乏全面的量化標準。目前,大多數培養單位的專業實踐采用定性評價,無法評價專業實踐環節對畢業要求達成度。由于培養單位大多采用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等形式,進行集中或自主專業實踐,專業實踐的時間、指導師資和經費也不足,直接影響專業實踐效果,特別采用自主實習形式的監管更難,學生實習單位追求經濟利益,更不會將精力放到指導與培養實習生的職業勝任力,而是考慮如何節約成本上,只看重實習生是否帶來效益,更不會評價畢業要求的達成度??梢?,無論是學科專業理論或技術課程,還是專業實踐環節,都存在畢業生專業實踐能力評價“真空”地帶,培養單位需要科學優化課程評價體系,突出課程在實踐應用能力的評價效果,解決專業課程對畢業生實踐能力貢獻度不足的痛點問題。
二、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路徑
本研究根據國內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現存問題,需要依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充分調研社會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合理設置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進而優化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門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要素關系矩陣,提高課程體系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支撐度。
(一)設置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關系矩陣
依據成果導向理念,專業課程設置首要任務是支撐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支撐人才培養目標。針對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同質化嚴重,脫離社會體育人才需求現實問題,需要從社會需求反向設置培養目標,滿足社會職業多樣化需求。基于成果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應將社會經濟發展和職業需求,作為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結構、內容和評價的落腳點。應充分考慮學校的發展優勢,并通過廣泛調研,人才培養規格,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適應社會職業需求,這種自下而上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確定方式,可以使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體育市場需求無縫對接,有利于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制訂學生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提高畢業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體育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專業人才?;诔晒麑虻呐囵B目標的定位,既強化國家指導性意見權威性、又考慮學校實際條件,還關注社會企業實際需求。高校在制訂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時,通過政府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廣泛調研,科學論證是設置合理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精準清晰定位社會體育職業需求的重要保障,這樣的人才規格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地方社會體育的差異化需要。[7]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構建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必須從社會體育職業需求著手,精準定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關系矩陣。進而通過畢業要求(教育成果)反向設置課程門類、確定課程學時學分、明確課程內容對畢業要求的關系矩陣,依據人才培養定位,確定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突出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無縫對接專業課程體系與社會職業需求。
(二)構建畢業要求與專業課程門類的關系矩陣
從國內大部分人才培養方案來看,課程體系的構建基于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觀,無論是通識課、學科基礎、專業方向課程,都強調課程的學科知識基礎性、整體性和前沿性,實踐類課程建設相對滯后。學科中心主義課程教學與評價體系,圍繞學科知識目標進行教學評價,有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系統性整體性掌握。但是,就學生職業需求相關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來看,學科中心課程體系難以勝任。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支撐度不足。成果導向理念是基于社會職業需求,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的期望,依據學生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反向設置專業課程,能將課程體系與培養目標精準對接。
基于成果導向的社會體育專專業課程門類的設置,應依據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確定課程門類、結構、學時和比例等要素。以畢業要求的支撐度為原則,構建不同專業課程與畢業要求的關系矩陣。課程體系是落實畢業要求的基礎,課程門類設置除了要符合《標準》要求外,也應考慮培養單位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特殊性。目前,社會體育專業本科課程門類主要包括通識、學科、專業和實踐類等課程。不同門類的課程對畢業要求支撐度也存在差異。為了確保課程精準指向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需要分析課程的屬性、任務和要求,并將其與畢業要求逐一對應,形成畢業要求與不同專業課程的關系矩陣,明確不同課程對畢業要求的支撐度。這種關系矩陣也是課程屬性、學時比例、課程目標確定的主要依據,是落實培養目標達成的主要路徑。因此,畢業要求與課程設置的關系矩陣的確立,有助于課程目標、內容、評價標準的制訂,也克服了專業課程體系與社會就業需求不協調的矛盾。
(三)明確專業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系的關系矩陣
成果導向理念的專業課程目標設置,有助于受教育者明確課程對專業培養目標貢獻度,有助于發揮學生課程學習的主體地位。課程內容的選擇必修對應專業課程的目標支撐度,通過專業課程目標選擇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手段實施教學,最終達成專業課程目標、支撐畢業要求及人才培養目標,進而構建專業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系的關系矩陣。成果導向理念的課程內容構建,打破學科中心封閉式課程內容構建方法,內容選擇迎合社會需求,既要重視學科理論知識又要關注現實與未來職業需求,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的個性化需要。
如何構建專業課程目標與內容關系矩陣,構建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課程內容體系。首先,要制訂專業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和內容的關系矩陣應落實到專業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中?;谡n程目標選擇課程教學內容,而不是直接將出版教材綱要作為教學內容大綱,避免被課程大綱及教材所束縛,借鑒工程教育經驗,納入更多實踐案例非常必要。[8]其次,要明確專業課程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支撐度側重哪些要素,明確專業課程目標和不同內容間的邏輯聯系,依據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選擇達成課程目標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明確不同章節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否對強力支撐本課程目標。再次,要及時構建培養單位與行業專家的反饋環路,根據社會體育職業需求發展的新趨勢,及時修正畢業要求和課程目標,將新知識與技能納入內容體系,提高課程教學內容體系設置靈活性,主動適應未來社會體育發展趨勢,有效克服專業課程內容體系的滯后性,有利于主動融入社會體育職業發展,提高專業課程內容體系時代性。最后,要洞悉不同課程設置靈活調整的差異性。學位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程內容更新速度存在差異。其中,學位基礎和專業必修課程主要是強化專業基礎知識、技能,教學內容相對固定,專業選修課程的內容選擇則更加靈活,特別在社會體育時代性上,選修課更應體現社會體育時代性,提高選修課程內容設置時代性,是滿足社會體育職業的時代性和多樣性需要。
綜上所述,靈活開放的專業課程內容體系與專業課程目標精準對接相結合,構建課程目標與內容關系矩陣,也有助于發揮行業專家對專業課程內容建設的指導價值,有助于實現專業課程與職業性精準對接,進而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提高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對課程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等要素的支撐度。
(四)構建課程評價標準與應用實踐能力的關系矩陣
第一,應克服課程考核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應用的片面性,將應用實踐能力評價作為學科基礎和專業必修課考核重要內容,提高課程對人才目標的達成度。將課程考核標準與應用實踐能力構成要素形成一一對應關系,構建應用實踐能力與課程內容的關系矩陣,將應用實踐能力培養指標細化課程過程性評價各環節。[9]將課程評價目標從知識技能維度向能力維度轉變,提高課程評價對應用實踐能力培養導向作用。
第二,要重視社會體育專業實踐環節建設,克服傳統的重課程教學輕實踐環節的片面觀。應根據結果導向理念構建專業實踐內容與評價體系,積極引進體育健身指導等行業專家,參與專業實踐標準制訂、管理和指導過程,形成學校、社會、行業共同參與的一體化專業實踐模式,構建專業實踐內容評價指標與畢業生實踐能力的關系矩陣。優化畢業生專業實踐內容與評價要素,強化校內外教師指導監督管理,形成操作性強的專業實踐指導評價機制,豐富專業實踐形式,構建培養單位和實踐基地協同管理體制,確保畢業生專業實踐效果。
第三,應構建專業實踐和創新創業課程一體化課程評價體系。依據結果導向理念,借鑒“雙創”教育經驗,優化專業實踐類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評價指標,緊密結合專業特色提煉社會體育專業實踐與創業能力的構成要素,才能解決社會體育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不足問題。[10]學校要克服高校創新創業類課程招生就業部門和就業專干授課的弊端,整合專業實踐與創新創業課程師資,發揮專業課程對創新創業課程的支撐作用。有關研究表明,將創新創業與專業實踐有機融合十分必要,只有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體育職業需求緊密結合,才能真正落實學生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任務。[11]
總之,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評價標準構建,應堅持專業課程與專業實踐環節、職業勝任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原則,基于結果導向設計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評價體系,提高專業課程體系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支撐度。
三、結語
本研究依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歸納國內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門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等要素的現存不足問題,并提出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路徑,設置適應社會職業需要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關系矩陣,并反向設置課程門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要素,形成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畢業要求與課程目標、課程目標與內容、評價標準與畢業達成要素的關系矩陣,構建與課程教學與培養目標的反饋環路,有利于實現應用實踐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編.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6-85.
[2] Spady,W G. 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4-23.
[3] 周建平. OBE理念下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反思[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3,41(12):149-154.
[4] 曲洺皞,曲殿彬.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存在的問題與優化[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11):153-160.
[5] 趙偉,李燕,崔巖,等.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基于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與OBE理念[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3,37(04):72-79.
[6] 陳英華,李海生,陳聚凱,等. 面向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內涵建設[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15):45-47.
[7] 武勇杰,趙公民,高艷陽. 遵循專業認證OBE理念的課程評估研究與實踐:以中北大學為例[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7):53-55.
[8] 張雅婷,邱意弘,白景峰,等. 基于OBE理念的專業基礎課程建設案例[J]. 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23,44(04):331-337.
[9] 仇志海. 基于OBE理念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J]. 中國成人教育,2023(14):46-49.
[10] 王雁,續浩天. 基于OBE新商科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以山西財經大學為例[J]. 體育科學研究,2023, 27(04):65-76.
[11] 閆茂德,朱禮亞,許唐雯. OBE理念下自動化一流本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高教學刊,2024,10(05):7-11.
(責任編輯:楊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