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體國家安全觀蘊含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導向,進一步強化提升大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的戰略認知,在遵循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內在邏輯的基礎上,構建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認知、強化國家安全意識、提升國家安全能力的路徑,并從宏觀、微觀等維度進行策略優化,以期切實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1]。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導向,全面把握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提升的內在邏輯,不斷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對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維護和實現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戰略認知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筑牢國家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
當前,世界正處在關鍵的歷史交匯期和國際秩序的轉型期,國家安全的內涵、外延不斷擴大,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也更加錯綜復雜。從外部看,地緣沖突加速國際政治局勢緊張,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對我國的和平發展以及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從內部看,我國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亟待解決,同時網絡、意識形態等領域的斗爭日益嚴峻。由于國家安全所具有的滲透性、隱蔽性和潛在性,大學生作為特殊的青年群體,往往會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重點對象。同時,大學生長期生活在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對我國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嚴峻考驗缺乏清醒認識,防范國家安全風險的素養相對不足。這也是近年來個別大學生被境外敵對勢力策反、大學生無意泄露國家秘密等案件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升大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增強學生國家安全認同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是持續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局面,應對國際嚴峻安全形勢的迫切需要。
(二)夯實國家安全群眾基礎的必然選擇
人民性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各項具體要求落實到人民群眾生活的全過程、各環節,積極動員全體人民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才能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實屏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明確提出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2],大學生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關鍵主體,不斷提升其國家安全素養對于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一方面,大學生是家庭關注的中心,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不斷提升其國家安全素養,能輻射帶動相關家庭成員逐步形成國家安全意識,進一步擴大維護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大學生是學校與社會連接的紐帶,具有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等特點。大學生在自身國家安全素養得到提升的基礎上,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社團、學生會等組織在社會上開展相關國家安全知識的宣講活動,能有效配合政府相關政策的推行,進而帶動全社會整體國家安全素養的提升,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義
2018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將學校安全教育納入大中小學人才培養規劃,從學科建設、內容體系、教材建設等多個方面對學校國家安全教育進行頂層設計??梢?,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提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大學生對維護國家安全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缺乏系統性的國家安全認知和素養,難以將其轉化為正確的實際行動。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不僅是向其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強化其思想認知,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將思想認知轉化為具體的愛國行為,當國家安全遭遇威脅時能夠選擇恰當的方式維護國家安全。同時,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憂患意識,培養大學生防范、化解危險的能力,增強大學生維護自身安全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不僅對于國家安全戰略布局具有重要影響,而且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具有基礎性、長遠性的影響。
二、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內在邏輯
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程,應以整體的、系統的、全面的觀點,積極探索其嚴密的內在邏輯。
(一)夯實基礎:樹立大學生國家安全認知
國家安全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安全,它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宏觀范疇。從橫向上看,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等,全面涵蓋了國家的各個組成要素;從縱向上看,國家安全的具體內涵、要素會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主要呈現出由傳統安全向非傳統安全轉變、國內安全向國家安全轉變的總體趨勢[3]。要系統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政策進行梳理,使大學生認識到我國為維護國家安全所采取的多種具體舉措以及背后所涉及的國家利益,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到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我國處理國家安全問題的最新理論成果和重大戰略安排,具有鮮明的總體性、人民性、實踐性等特點。通過以上多方面的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在準確把握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勢、政策等形成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從而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認知,為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聚焦重點: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
國家安全意識是不以外力為轉移的自覺意識[4]。大學生作為特殊的青年群體,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代表著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往往容易使其成為境外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重點對象。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提升不能僅依靠理論認知,更需要廣泛的社會實踐。要積極培養大學生分辨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意識,引導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在無意間作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敢于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斗爭的意識,將對國家安全的認識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實踐中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梢?,國家安全意識,是大學生實施維護國家安全行為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前提,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必須以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為重點。
(三)突出核心: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能力
增強大學生防范風險的能力、化解威脅的能力等關鍵能力[5],是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核心要求,大學生不僅要有問題意識、風險意識,還要有風險防范和化解的執行力。防范風險要求要做到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對于潛在的、隱性的風險有一定的預判能力,并積極采取恰當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存在的風險。要立足我國當前的國家安全體系,對影響國家安全的各類要素進行融會貫通,積極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主動塑造維護國家安全教育的優勢,逐步構建、完善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引導大學生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有針對性地提升大學生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
三、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實踐路徑
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是一項固本培元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導向,發揮各類主體的作用,形成完備的育人共同體,逐步探索高效的實踐路徑。
(一)完善宏觀布局,強化頂層設計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得到顯著提升。但也存在課程體系不夠完善、教育內容相對單一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要完善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學科體系。教育部門、國家安全部門和高校要堅持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國際安全趨勢等進行系統研判,并在此基礎上對國家安全教育的學科特點、學科目標進行科學凝練,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內容進行系統編排,明晰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要統籌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國家層面要協調好各類教育資源的統籌整合,支持建設一批符合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滿足不同領域國家安全教育需求的教育基地。同時,充分挖掘網絡教育資源,積極占領網絡新媒體陣地,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構建國家安全網絡防線。要善于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中國古代的傳統國家安全觀念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礎,如“天下大同”“兼愛”“非攻”“禮法和治”等思想。要挖掘、整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益的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資源的文化厚度和理論深度,增強大學生的認同感和接受度。
(二)落實微觀指導,明晰高校職責
高校是理論化、規范化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關鍵主體,對于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提升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要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促進交叉學科發展。要理論化地向學生講授國家安全的相關知識,在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知識傳授時,要充分發揮其他學科的協同作用,實現交叉學科的融合發展,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各學科專業教學,使各個專業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話語體系轉變。要建設一支政治堅定、具有較高國家安全素養的教師隊伍。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式,因時而化、因事而新地轉變話語體系,使用學生習慣并樂于接受的話語體系,是調動學生主體活力、實現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融通的重要舉措。要堅持實踐導向,健全教育評估機制。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銜接,建立以實踐為導向的教育評估機制,充分發揮第二課堂育人作用,依托學生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健全教育評估機制,在教育評價中要突出實踐導向、素養導向,避免單一的評價機制,將學生的情感認知、個人素養、行為表現納入評價體系,提高評估機制的多維性。
(三)加強協同聯動,形成整體合力
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是國家、高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共有的責任。一方面,社會要積極營造良好氛圍,為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創造隱性條件。社會上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如博物館、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等,可以為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提供實踐教育平臺,彌補學校理論教育的不足。要充分發揮社會環境優勢,圍繞國家安全知識等內容,利用公園文化墻、文化宣傳欄以及政府網站等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要利用國家安全日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相應的宣講活動,為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提升創造立體化環境,切實做到教育的全覆蓋。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積極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家庭是影響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提升最終成效的關鍵因素。要提升家長對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增加國家安全知識儲備,從而在日常交流中通過隱性、柔性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傾向,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更好銜接。
四、結語
沒有國家安全的基礎,任何美好藍圖都是空中樓閣。加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立足新時代,要不斷構建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認知、強化國家安全意識、提升國家安全能力的教育實踐體系,幫助大學生有效樹立“國家安全高于一切”的國家安全觀念,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使青年學生始終將國家安全和利益置于最高地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韓立群.對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總體”和“領域”辯證關系的思考[J].國家安全研究,2023(03).
[3]王秉.國家安全能力的內涵特征、生成要素及建設維度[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19).
[4]馬喬恩,吳玉軍.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11).
[5]趙慶寺.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理念、邏輯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9(07).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一般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提升路徑研究”(23VSZ106)。
(作者:李南,桂林理工大學副教授;孫永欣,桂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