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這里的“雙線”指的是“人文要素”和“語文要素”。其中語文要素分為多個要素點,分布在各個單元中,而精讀課文的學習和分析則是落實語文要素的重要抓手。每篇課文后都會設置幾道習題,涉及朗讀、理解、小練筆等方面,是語文要素在文本中的具體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利用課后習題,使其服務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學生提供多個學習路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以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展開小學語文課后習題教學實踐。
一、單元整體分析
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下統稱為“本單元”)的主題是“兒童生活”,由《曹沖稱象》《玲玲的畫》《一封信》《媽媽睡了》四篇課文組成,均為立足兒童視角闡述的童趣小故事。四篇課文與“家庭·親人·生活”相關,《曹沖稱象》講述了曹操的兒子曹沖在幼時開動腦筋,想出稱象方法的故事;《玲玲的畫》講述了爸爸啟發玲玲將畫上的墨漬“變”成小花狗的故事;《一封信》講述了露西在媽媽的幫助下給在遠方的爸爸寫信的故事;《媽媽睡了》以一個孩子的口吻講述了媽媽哄自己午睡時,自己先睡著的溫馨場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第一學段中提出,應指導學生對關于生活、家庭的短文進行閱讀,感悟親情的美好;通過與家人、朋友進行交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加深對親情和友情的感悟,學會感恩。同時,新課標還指出,應通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文中提取關鍵信息,學會得體地表達,滿足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需求。本單元的課文閱讀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具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課后習題,指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進行語言表達。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并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詞句,語文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時,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也能積累一些課外知識和詞語,為二年級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二年級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認知上以具象思維為主,主要依靠生動的畫面進行學習,在學習上比較依賴教師的監督和指導,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三、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后習題教學案例
(一)《曹沖稱象》課后習題教學
《曹沖稱象》課后習題第一題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到并對比兩種稱象的方法,說出為什么曹沖的方法好;第二題是讓學生講述曹沖稱象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實物、課外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1.借助實物,厘清思路
師:通過閱讀課文,我們可以了解兩種稱象的方法,官員的方法是什么?
生:使用一桿大秤稱象。
師:同學們都見過秤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桿秤,由秤桿、秤鉤和秤砣組成,現在請一位同學上臺稱一下這個西瓜。(展示秤)
師:稱西瓜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么?
生:西瓜很重,我提不動。
師:用秤稱一個西瓜都這么費勁,那么官員說要用秤稱一頭大象,你們覺得可行嗎?
(學生搖頭,很多學生說“不能稱起大象”)
2.基于資源,豐富認知
師:我們都知道大象非常重,但到底有多重呢?讓我們通過視頻了解一下吧!
(播放視頻:大象的種類主要有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和亞洲象,它們的體重是不一樣的。非洲象是最常見的,成年非洲象的體重通常在4~7噸之間,個別特大型的體重約為10噸)
師:一頭大象這么重,如果用西瓜表示,你們猜是多少個西瓜的重量。
(學生猜測)
師:既然小秤無法稱起大象,那么造一桿大秤呢?
生:沒有人可以將大象提起來放在秤上。
師:沒錯!那么官員的方法可行嗎?
(學生搖頭)
3.重新排序,指向邏輯
師:官員們的方法不可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曹沖想的稱象方法吧!請同學們閱讀第四自然段,在閱讀后嘗試完成課后習題第二題。
(學生閱讀課文,嘗試排序)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上臺排序,并使用連接詞“先……接著……然后……最后……”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生:先將大象趕上大船,并在船舷上做好標記,接著將大象趕上岸,并將石頭裝進船中,直到船身達到在船舷上做好的標記,最后稱出石頭的重量。
4.生長思維,表述觀點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兩種稱象的方法,官員的方法有什么問題?
生1:秤都太小了,找不到能稱起一頭大象的秤。
生2:就算有大秤,也沒有人能將大象提到秤上。
師:為什么曹沖的方法更好?
生3:曹沖用船作為秤,可以讓大象自己走上去。
生4:秤出石頭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不會傷害大象。
師:我們可以從曹沖身上學到哪些良好品質?
生5:我認為曹沖非常勇敢,能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生6:我認為曹沖非常沉著、聰明,能夠想到并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玲玲的畫》課后習題教學
《玲玲的畫》課后習題第一題是讓學生用“得意”“傷心”“滿意”講述文中的故事;第二題是讓學生根據“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這句話,結合生活說出自己的體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事件的發展脈絡,把握文章的整體,建構學習主線,為課后習題教學搭建支架。
1.樹立脈絡,深入體會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表達玲玲心情變化的句子。
(學生閱讀課文)
師:從這些句子中,你們能感受到玲玲的心情是如何變化的嗎?
生:得意—傷心—滿意。
師:玲玲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讓我們從文中尋找答案吧!
(學生再次閱讀)
生1:玲玲完成《我家的一角》這幅畫后心情很得意。
生2:玲玲收拾水彩筆時,筆掉了將畫弄臟了,心情很傷心。
生3:在爸爸的幫助下,玲玲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對畫非常滿意。
師:“得意—傷心—滿意”是玲玲心情變化的關鍵詞,也推動著故事的發展。現在請同學們將自己代入玲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她的心情變化。
(學生齊聲朗讀)
師:我們在朗讀中跟隨玲玲一起經歷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也感受了玲玲的心情變化。在遇到問題時,我們可能會傷心、會著急,但不能讓負面情緒一直影響我們,而是要調整心態,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感悟道理,暢談感受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描寫爸爸的句子,爸爸的話給了你哪些啟發?
(學生在文中標出描寫爸爸的句子,展開討論)
生1:爸爸在看了弄臟的畫后,先安慰了玲玲,并提了建議。我們遇到事情時要冷靜對待,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
生2:爸爸說“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我們在生活中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事情,很多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我們的心態會影響事情的好壞。
師:(出示文中描寫爸爸的話)同學們說得不錯,爸爸的話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們遇到問題時,要靜下心,調整對事情的看法,思考補救的方法。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們又是如何處理的?現在想想,怎樣做會讓壞事變成好事?
(學生發表看法)
(三)《一封信》課后習題教學
《一封信》課后習題第一題是讓學生朗讀露西寫給爸爸的第二封信;第二題是讓學生交流更喜歡哪一封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后習題轉化為學習任務群,通過創設交際情境引導學生完成任務。
1.情境一:我是露西,我來講講心里話
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學生齊聲朗讀)
師:文中提到誰給誰寫了信?寫了幾封信?
生:露西給爸爸寫了兩封信。
師:第一封信寫了什么?請同學們讀一讀。
(學生朗讀)
師:你認為露西寫這封信的時候心情是什么樣的?
生1:爸爸不在家,露西有些難過。
生2:露西家里的臺燈壞了,她修不好有些不開心。
生3:露西感到家中很冷清。
師:沒錯,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次語速要慢一些,讀出露西難過的心情。
(學生朗讀)
師:第二封信寫了什么?請同學們讀一讀。
(學生朗讀)
師:你認為露西寫這封信時心情是什么樣的?
生4:非常開心,表達了對爸爸的思念。
師:信中提到了什么?
生5:小狗希比希很活潑。
生6:露西想自己修臺燈。
生7:露西和媽媽準備下周去看電影。
師:在媽媽的引導下,露西的情緒有了明顯的轉變,請同學們用不同的語氣讀一下兩封信。
(學生用低沉的語氣讀第一封信,用愉快的語氣讀第二封信)
2.情境二:我是爸爸,我來讀女兒的信
師:如果你是露西的爸爸,在收到女兒的信后,你會怎么讀?心情怎么樣?
生1:會有些難過,因為不能陪伴女兒。
生2:會擔心。
師:沒錯,爸爸的心里一定會很擔心、很愧疚。那么收到第二封信時,爸爸會怎么讀?心情怎么樣?
生3:非常開心,因為女兒在家中過得很愉快。
生4:很驕傲,因為女兒可以自己修臺燈了。
師:是的,爸爸在外掙錢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而看到孩子在家中有很多快樂的事,還會自己解決困難,他會既開心又安心。
3.情境三:我是裁判,我來選喜歡的信
師:對于露西的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說一說你的理由。
生1:我喜歡第二封信,因為露西和爸爸都很開心。
生2:我喜歡第一封信,因為露西能夠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生3:我也喜歡第二封信,因為露西可以自己解決困難。
師:大家能說出自己的想法,非常好!露西寫第二封信時,媽媽在旁邊,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學生自由回答)
師:媽媽知道露西想爸爸了,但不想讓爸爸擔心女兒,于是引導露西調整情緒,尋找生活中開心的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你們學到了什么?
生:要樂觀面對生活,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四)《媽媽睡了》課后習題教學
《媽媽睡了》課后習題第一題是讓學生描述“睡夢中的媽媽”的樣子;第二題是讓學生模仿示例將詞語填寫完整;第三題是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家人睡覺的樣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通過開展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完成課后習題。
1.提取信息,理解內容
師:同學們在家中觀察過自己的媽媽嗎?
(學生自由回答)
師:有一位小朋友的媽媽在哄自己睡覺時先睡著了,于是他仔細地觀察了媽媽,讓我們閱讀課文,找一找他的媽媽睡覺時是什么樣子的。(展示課題)
(學生閱讀課文)
師:文中哪些地方描寫了媽媽的形象?用筆標記出來。
(學生圈出關鍵詞句)
師:能讓你感受到睡夢中的媽媽很美麗的句子有哪些?
生:明亮的眼睛、彎彎的眉毛……
(課件出示眼睛、眉毛、臉的圖片)
2.精讀課文,詩意表達
師:文中提到睡夢中的媽媽是美麗的,這些詞語后面還可以跟哪些詞語?
生:還可以說彎彎的嘴角、粉嫩的臉頰……
師: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媽媽在睡夢中的神情嗎?
(學生自由回答)
師:能讓你感受到媽媽很溫柔的句子有哪些?作者為什么會想到媽媽在夢中又想了個好故事?
生:從微微地笑著、嘴巴、眼角都笑彎了,可以看出媽媽在夢中都是笑著的,很溫柔。
師:(出示媽媽陪伴孩子的圖片)請同學們齊聲朗讀,將媽媽的溫柔讀出來。
(學生齊聲朗讀)
師:能讓你感受到媽媽很勞累的句子有哪些?媽媽做了什么會這么累?
生:從呼吸沉、微微滲出汗珠可以看出媽媽很累,后面說到媽媽干了很多活,又累又乏。
師:請同學們輕聲緩緩朗讀,讀出作者對媽媽的心疼。
(學生齊聲朗讀)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師:通過閱讀課文,我們能感受到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愛意。媽媽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心血,每一位媽媽都是辛苦、偉大的,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多多關心自己的媽媽。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能為媽媽做些什么?
生1:我可以在放學后幫媽媽掃地。
生2:我可以在睡覺前給媽媽洗腳。
生3:我可以在媽媽休息時幫她捶背。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為了感謝媽媽,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做一個小手工送給媽媽。請同學們想一想自己要做的手工,和其他同學分享手工的制作步驟,并表述手工的寓意,利用評價表(見表1)互相點評,在課下完成手工。
四、總結
綜上所述,課后習題是落實語文要素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研讀課程標準,明確學段要求,在教學中將課后習題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充分發揮其作用,使課后習題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緊扣課后習題的特征,通過開展相關教學活動落實隱藏在習題中的語文要素,扎扎實實地推進語文要素的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