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國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現狀,文章運用文獻計量法,利用CiteSpace軟件對在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檢索的488篇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發現,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聚焦于扶貧路徑的演變、服務模式的深化以及鄉村文化發展的路徑探索等主題,研究總體上呈現多元化和深入化發展趨勢。未來研究可側重于提升數字素養、推進文化建設、強化創新業態等方面。
[關鍵詞]CiteSpace;圖書館;鄉村振興;聚類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同時也強調了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鄉村是中華民族的根基,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陣地和公共文化陣地,在助推鄉村振興建設中大有可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數字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2]。2024年,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2024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明確指出支持地方實施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強化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3]。因此,研究圖書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領域的主題與熱點、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對推動圖書館服務體系創新發展以及鄉村數字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為了保證文獻檢索的質量以及文獻體量的充足性,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作為數據來源,圍繞“圖書館”與“鄉村振興”主題進行檢索,檢索時間截至2024年底。由于“鄉村振興”這一概念于2017年10月首次提出,相關文獻首次出現時間為2018年,因此限定研究時間段為2018—2024年,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經檢索共獲得相關文獻602篇,為提高文獻的可靠性,研究剔除關聯性較低的文獻,最終選取488篇相關論文作為數據基礎,并將其導出為RefWorks文本格式,利用CiteSpace軟件對導出的數據進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筆者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法,構建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知識圖譜。首先,筆者分析該主題的發文趨勢、機構合作、作者合作、研究熱點以及時間線圖。其次,筆者使用詞頻分析法對該主題中的關鍵詞進行相關性分析及聚類分析,以深入了解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現狀。最后,筆者對主題突發詞進行分析統計,探究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趨勢。
二、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文獻總體情況及變化動態
主題文獻的分布趨勢是研究該主題熱點變化以及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筆者以年份為單位統計發文數量,將2018—2024年共488篇文獻按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得出鄉村振興2018—2024年鄉村振興主題發文分布趨勢圖(圖1)。
由圖1可知,近年來關于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文獻數量呈遞增趨勢,按照發展脈絡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2018年,屬于萌芽期。發文量僅為7篇,表明該主題的研究剛剛起步,相關文獻數量較少。2017年,國家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概念,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數字鄉村”的概念,相關文件的出臺促進了相關主題研究的發展。
二是2019—2021年,處于快速發展期。這一階段發文量呈快速遞增趨勢,2021年達到93篇,證明學界廣泛關注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這一階段,《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等相關政策及法律出臺。此外,智慧圖書館建設也在不斷推進,極大地推動了該主題的研究。
三是2022—2024年,處于穩定發展期。這一階段發文量呈波動式增長趨勢,2023年發文量達123篇,表明關于該主題的研究熱度仍在不斷上升。2022年,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同年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村數字化及智能化建設,指明了數字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盡管與前兩個階段相比,第三階段相關研究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整體保持穩定波動,表明該主題研究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空間分布與合作
筆者將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中,網絡節點(Node Type)設置為機構(Institution),切片值為1,以2018—2024年為區間,每年作為一個時間段進行處理,得到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機構合作共現圖譜以及作者合作圖譜。
1.研究機構與合作
筆者通過分析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發文機構,了解目前主要研究該主題的機構,從多個層面觀察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空間分布情況,助推公共文化數字建設。由圖2可知,生成的機構合作圖譜節點數為149個,連線數為23個,網絡密度為0.0021,圖譜顯著性良好,表明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機構之間已經在逐步開展合作。結合相關研究的節點與網絡密度,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主要研究機構的定位,由圖2中圓形節點的大小可知,吉首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湘潭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安徽大學、齊齊哈爾大學、貴州省圖書館等機構發文量較高,均在4篇以上,且對該主題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這類機構可以較好地發揮對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引領作用。
二是部分機構之間形成了零散的合作關系。吉首大學內部二級學院與教輔部門形成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發文數量也排在第一位。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南大學—湖南少年兒童圖書館、云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形成了零散的合作關系。總體而言,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領域的研究機構的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主要集中在同一地域或者同一高校內部[4],區域間合作較少,要形成具有一定規模以及影響力的合作機構關系,仍須不斷加強合作與研究。
2.發文作者與合作
由圖3可知,生成的作者合作圖譜節點數為166個,連線數為35個,網絡密度為0.0026。由此可知,關于該主題研究的作者合作緊密程度較高。
結合作者發文量以及合作關系,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主要研究作者的定位,由圖3中圓形節點的大小可知,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領域的主要作者主要有戴碧蘭、王月娥、嚴貝妮、鄧銀花、何建新、劉成西,發文量均在3篇以上,其中,主要在核心期刊發表相關文獻的作者有王月娥、嚴貝妮、鄧銀花、王子舟、高霏霏等人,可以被視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
二是部分作者之間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如以吉首大學圖書館王月娥、袁杰萍、吳雯鑫、劉佳怡為核心的團隊主要聚焦民族地區,深入探究閱讀推廣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方面的作用[5];四川工商學院圖書館以伍芳芳、張慧誠為核心的團隊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針對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閱讀推廣展開研究[6];齊齊哈爾大學圖書館以岳景艷、楊紅巖、常倩倩為核心的團隊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針對農民閱讀文化困惑方面的問題開展了研究[7];阜陽師范大學以楊素紅、阜陽市圖書館以王志純為核心的團隊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圍繞優秀傳統文化鄉村閱讀推廣的路徑展開研究[8];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以王子舟、余慧、劉晗月為核心的團隊對鄉村圖書館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以及可持續發展路徑展開研究[9]。
(三)熱點分析
通過分析高頻關鍵詞,可以了解該主題當前的研究熱點。筆者將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中,網絡節點(Node Type)設置為關鍵詞(Keyword),切片值為1,以2018—2024年為區間,每年作為一個時間段進行處理,得到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生成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包含246個節點和515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71。
1.關鍵詞共現圖譜
結合圖4可知,關于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基本架構已逐步建立起來。該主題的研究熱點情況如下。
一是該主題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鄉村振興、圖書館、農家書屋、閱讀推廣、文化振興、鄉村文化、精準服務、全民閱讀、文化扶貧、文旅融合、公共文化等。通過分析這些高頻關鍵詞,可得出目前關于該主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閱讀推廣、公共文化服務以及文旅融合等方面。
二是中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關鍵詞圖譜的拐點,圖4中,“鄉村振興”中心度為1.19,“圖書館”中心度為0.28,為該主題研究的支撐點,農家書屋(0.14)、文化振興(0.10)、閱讀推廣(0.06)、文旅融合(0.06)為該主題研究的關鍵節點。結合首現年份可知,關于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已經逐步由農家書屋的建設轉向文旅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文化振興,近年來,隨著數字文化的發展,關于信息服務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研究也逐步增多。
2.關鍵詞聚類圖譜
為便于對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關鍵詞進行分類整理,筆者在CiteSpace軟件中通過LLR(對數似然)算法對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到9個聚類團(如圖5所示),聚類模塊值Q=0.4922,大于0.3,平均輪廓值S=0.8645,大于0.7,表明聚類結果是可靠的。對聚類圖譜的分析如下。
一是該主題聚類后類團依次為:#0文化振興、#1鄉村文化、#2農家書屋、#3圖書館、#4文旅融合、#5問題、#6精準服務、#7服務、#8互動關系,體現了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領域關鍵詞間的關聯性。
二是該主題類團間有明顯交叉,各類團既相互獨立又有重合部分,由圖5可知,#1鄉村文化、#2農家書屋兩個類團存在重疊部分,“文化扶貧”“全民閱讀”等關鍵詞同時出現在這兩個類團內,因此可推斷出這些關鍵詞是連接“農家書屋”與“鄉村文化”研究的紐帶,農家書屋能夠保證民眾享有文化權利,推進文化扶貧,提升鄉村文化服務水平;#3圖書館、#0文化振興兩個類團部分重疊,“信息素養”“數字閱讀”“人才振興”等關鍵詞出現在這兩個類團內,可知圖書館推動文化振興,主要通過提升民眾信息素養、加強人才培養、保障數字閱讀等途徑,以確保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6精準服務、#7服務兩個類團有部分重疊,“文化服務”“知識服務”“建設”等關鍵詞同時出現在這兩個類團內,結合圖5中類團的輪廓值與首現年份,可推斷出隨著公共數字文化的發展,圖書館服務正逐步發展至精準服務階段。類團#8互動關系、#4文旅融合輪廓值都接近1,表明其內部關聯性較強,研究較成熟。
3.關鍵詞時間線圖譜
筆者進一步分析聚類后的關鍵詞類團,生成時間線圖譜(圖6),該圖譜反映了不同時間段內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熱點與演變趨勢,體現了該領域的研究重點與發展歷程。其中,節點與關鍵詞的大小代表研究熱度的高低,連線數量的多少表示關鍵詞之間的聯系緊密程度。通過分析圖6,可以發現我國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的發展歷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8—2019年):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關鍵詞有“圖書館”“鄉村振興”“農家書屋”“鄉村旅游”,關于該主題的研究初步顯現,主要集中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解讀以及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方面,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出臺,明確提出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文化振興[10],而公共圖書館依托于總分館體系可以更好地融入鄉村文化建設中。在相關政策的引領下,關于該主題的研究逐漸增多且日益深入。
第二階段(2020—2021年):快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關鍵詞有“鄉村文化振興”“鄉村閱讀”“閱讀推廣”“文旅融合”“文化建設”,關于該主題的研究向多元化方向深入發展,主要集中在通過閱讀推廣、提升民眾信息素養、文旅融合等促進鄉村文化振興方面,如王忠友[11]等人通過分析“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推廣項目的優勢與戰略意義,總結出該項目對鄉村閱讀推廣的啟發性建議;王春梅[12]等人以農民閱讀知識貧困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從找準位置與設定目標兩個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
第三階段(2022—2024年):深化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關鍵詞有“路徑探索”“總分館制”“服務體系”,關于該主題的研究不斷深化,主要集中在智慧服務、總分館建設、閱讀服務等方面,如楊琴[13]從圖書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可行性出發,系統梳理智慧圖書館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提出相應融合發展路徑;肖蒙[14]等人指出縣級圖書館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對其總分館體系建設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四條建設路徑。
三、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趨勢與未來展望
(一)主題突發詞探測圖
突發詞探測是一種檢測文本中突然出現或變化的關鍵詞的手段,旨在探索某一領域研究的演變趨勢。基于關鍵詞共現圖譜,筆者選擇Burstness進行突發詞探測,調整γ參數為0.5,Minimum Duration為一年,得到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主題突發詞探測圖(圖7)。結合關鍵詞圖譜分析,發現關于該主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扶貧路經的演變。研究內容經歷了從精準扶貧到脫貧攻堅,再到文化扶貧的逐步深化,反映出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一演變貼合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有助于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第二,服務體系的深化。服務模式從基礎服務向精準服務、信息服務不斷升級,體現了服務模式隨需求的動態調整,也表明技術在服務變革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技術賦能,數字鄉村文化服務展現巨大的發展潛力。
第三,鄉村文化發展的路徑探索。研究內容從農家書屋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階段,逐步邁向閱讀推廣和文旅融合的發展階段,揭示了鄉村文化發展的多元化探索路徑,不僅豐富了鄉村文化的內涵,還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二)未來展望
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已初顯規模,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研究主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理論探討,在實踐探索方面有待提升。二是研究深度仍須增強,研究內容存在部分同質化現象。因此,未來關于該主題的研究應該持續創新及深化,加強跨地域、跨單位、跨學科的交流,探索新領域。
1.提升數字素養:夯實農民發展基礎
提升數字素養是實現信息減貧的重要手段。目前,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信息獲取渠道不足、數字技能欠缺等問題,導致農民在生產和生活中無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因此,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信息服務平臺,豐富農民信息獲取途徑,為其生產和生活提供技術支撐。此外,相關部門可以提供農業技術指導、開展數字技能培訓,幫助農民掌握基礎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獲取、評估及利用能力,提升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激發鄉村活力。同時,相關部門強化數字素養教育還有助于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確保農民能夠平等地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和獲取資源,從而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
2.推進文化建設:塑造鄉村精神風貌
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相關部門通過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可以有效改善鄉村精神風貌,增強農民的文化自信。相關部門可以對農家書屋進行數字化改造,豐富農民信息資源獲取渠道,方便農民進行碎片化閱讀,鼓勵農民分享閱讀心得,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引進鄉村書店,著力打造文化聚集地;積極挖掘鄉村文化遺產,建立文化特色資源庫,涵蓋地方戲曲、民俗、民族特色文化等,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開展對口幫扶活動,鼓勵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及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通過組織文化活動,加強城鄉文化交流,推動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2017(11):15-34.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5):25-30.
[3]2024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EB/OL].(2024-05-15)[2025-01-15].https://www.cac.gov.cn/2024-05/15/c_1717449026412502.htm.
[4]王曉軍,趙文平.21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教材研究熱點主題及演進趨勢: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7):71-81.
[5]王月娥,劉佳怡,袁杰萍,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武陵山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探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共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2(06):82-85.
[6]伍芳芳.鄉村振興戰略下高校圖書館“文化助力鄉村”活動的實踐及啟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03):15-17.
[7]岳景艷,楊紅巖,常倩倩,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閱讀文化困惑的破解理路[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04):24-32.
[8]楊素紅,王志純.優秀傳統文化鄉村閱讀推廣實踐與路徑研究:以皖北縣級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3(03):67-71.
[9]王子舟,李靜,陳欣悅,等.鄉村圖書館是孵化鄉村文化的暖巢:關于鄉村圖書館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討論[J].圖書與情報,2021(01):116-125.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 [10]中共中央2022年)》[EB/OL].(2018-09-26)[2025-01-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31958.htm.
[11]王忠友,韓雷,林風謙.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閱讀實踐探索:以平度市“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推廣項目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01):77-83.
[12]王春梅,王虹,岳景艷,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閱讀知識貧困解決路徑探索[J].圖書館,2020(09):80-86.
[13]楊琴,魏海燕,劉西義,等.圖書館智慧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策略分析[J].圖書館,2024(07):56-61.
[14]肖蒙,曲如曉.鄉村振興背景下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3(02):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