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價值,往往不取決于收獲了什么,而是取決于放棄了什么。”這話放在講述她的故事中,似乎覺得那么貼切。在女律師李小穗的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堅毅、執著、情懷。
李小穗的執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沒有優越的背景和資源,但她心中卻懷揣著對公平正義的熾熱追求。在學校里,李小穗總是那個為受欺負的同學挺身而出的勇敢者。她的善良和正直,如同春日的暖陽,溫暖著周圍的人。
1993年技校剛剛畢業,她就自學法律專科,隨后開始了煤礦電工生涯,可因時運不濟,1999年面臨下崗。失去工作看似一件極不幸運的事,卻激發了她的潛能,沖刺新的人生。
說起這段人生經歷,李小穗自豪感滿滿,那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挫折與成長的歲月,每一個瞬間都鑄就了如今堅強且自信的她。
面對家庭的經濟壓力和學業的挑戰,李小穗的求學之路也充滿了坎坷。但她心中對法律的熱愛從未熄滅,毅然決然選擇了自考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無數個日夜,她與燈光為伴,與書本為友。每一個知識點的攻克,都像是攀登一座高山;每一次考試失利,都會成為她重新出發的動力。
1998年5月,她決定再次參加考試,當她跑到洛陽去買法考書籍時,書店老板揶揄:“別人年前都開始復習了,還有三個月就要考試了,你現在才來買書,那能考過?”從不服輸的李小穗,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拼就是3個月,最終以超過分數線24分的成績順利取得律師資格,那一刻,她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也深知這只是一個開始。
1999年6月,她自薦到洛陽東垣律師事務所實習兼律師助理,她跟著主任律師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復印文件、整理卷宗、協助調查,每一項任務她都一絲不茍地完成。
1999年11月,她協助主任律師共同代理一起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因信心不足,心有膽怯,師傅鼓勵她:“你不比一顆星暗,也不比一棵樹低。”最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著經驗的積累,李小穗逐漸將目光聚焦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上。她目睹了太多女性在婚姻中的無奈和兒童在成長中的無助,決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有志者事竟成。從2017年,李小穗就計劃著手創辦律師事務所,直到2019年終于掛牌成立了河南長顧律師事務所。隨著一個個成功案例的積累,李小穗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她被人們譽為“女俠客”,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壓力。
歲月流轉,李小穗在法律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她的名字被詩話為:生長在希望田野的律政“麥穗”,也成為了正義鋒芒的代名詞,她的事跡被人們傳頌。每一次勝訴的背后,都是李小穗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她深入研究案件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蛛絲馬跡;她與當事人深入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痛苦和需求。
調查取證,是律師辦案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法庭上要的是充足有效的證據,沒有證據,一切口頭辯解都會蒼白無力,為取證,她幾乎天天在外邊跑。白天忙完了活兒,晚上還得抓緊時間收集整理。為了把案件辦實辦細,她幾乎每天都要熬到深夜,有時甚至熬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
2013年,洛陽某地發生一起命案,嫌疑人一家三口被公安機關羈押,僅剩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留在家中。女孩的小姨找到了已擔任副主任律師的李小穗,希望能為其姐姐韓某一案提供法律援助。接案后,通過查閱檢察機關的卷宗材料,李小穗發現該案除了嫌疑人口供和一些言詞證據外,沒有相應的客觀證據予以證實,疑點重重,可能涉及一樁冤案。于是,她趕緊向所在律師所主任匯報,從律所抽調經驗豐富的律師為嫌疑人一家提供法律援助。辦案期間,李小穗曾帶領幾名律師,多次到被指控的案發地實地勘察,親自往返洛陽至新安,計算被指控的作案時間是否合理,實地考察被指控的作案過程是否符合客觀實際,認真查閱、研究刑事卷宗材料,積極尋找對嫌疑人有利的事實證據和辯點;庭審期間依法提出合理、合法、有力、有效的辯護意見,面對受害人家屬的指責、謾罵,到律所找碴、堵截重重障礙,但他們從未放棄,堅信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決不會缺席,該起案件來來回回持續將近7年時間,最終嫌疑人一家三口被宣告無罪釋放。
在很多人眼中,律師是一個很風光的職業。那只是表面現象,她們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危險。主要來自當事人對手的威脅和恐嚇。在李小穗辦理過的一起經濟糾紛案,委托人的對手多次打電話威脅恐嚇,讓她退出代理,揚言如果她不退出,將給她“好看!”并且當夜在大街上尾隨堵截,“面對這些威脅恐嚇,說不害怕也絕對不可能,但我既然接受了委托人的要求,就不可能中途退出,否則砸了自己的飯碗。又丟了律師所的人,這個罪名我可擔待不起。”李小穗毫不猶豫地選擇依法報警維權。
李小穗每每接手委托代理,在開心或憤怒的時候,右眼眉就會隨心情而波動。氣憤時,仿佛是一柄出鞘的利劍,帶著凌厲的氣勢,讓人感受到她對不公之事的堅決抗爭。開心時,又如一片詩意的柳葉,在春風中輕舞,洋溢著溫暖與愜意。
她是一位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律師。她展示了女性的智慧與獨特的魅力,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里遇見了更好的自己。在眾多的案件中,有一起令人痛心的家庭暴力案件。一位年輕的母親,長期遭受丈夫的毆打和虐待,身心俱疲,卻因恐懼和無助不敢反抗。李小穗得知此事后,主動聯系了這位母親,給予她安慰和支持。在法庭上,她那如劍般的眉梢,透著堅定與果敢,目光堅定,言辭犀利,以扎實的法律知識和豐富的訴訟經驗,將對方的狡辯一一擊破。最終,這位母親獲得了應有的賠償和保護,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氣。
在每一起案件中,李小穗都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她常常加班加點,研究案件細節,尋找法律依據。她的辦公室里,堆滿了厚厚的卷宗和法律書籍,燈光常常亮至深夜。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她所接的刑事和民事訴訟案件,勝訴率高達 80%。這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她為正義而戰的勛章,也詮釋著法律的力量和溫度,讓更多的人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小穗,力挺正義鋒芒;大智,洞察是非真相。李小穗的身影不僅出現在法庭上,還活躍在社區和學校。她經常舉辦法律講座,普及法律知識,讓更多的婦女兒童懂得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而她那或凌厲或溫柔的眉梢,也成了人們心中正義與關愛的象征。
有一名高中女學生,找到李小穗訴說自己上當受騙。為了賺取學費,她背著家人和對方簽約干起了“刷單賺錢”行當。可干了一個月后,發現根本賺不到錢,于是她和對方商議解除合約,對方以違約、征信等條款為由,要示賠償兩萬元經濟損失,一下就把這個女學生嚇住了。李小穗聽后,當場就給對方公司、市場監管熱線打電話,并亮明身份,用豐富的法律知識,捍衛了涉世不深的高中學生的合法權益。經過3天的據理力爭,對方敗下陣來,同意解除合同,但要求女學生限期退回配置的電腦工具。問題得到了解決,不僅沒有收取這個女學生的服務費,還聯系了一家公司就近安排這個學生打零工,賺學費,解決了新學期的后顧之憂,每每講起這件事,那位學生的母親都是熱淚盈眶,逢人就夸李小穗這位善良的律師。
在李小穗的人生世界里,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黑暗的角落。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法律的真諦,讓公平正義在每一個案件中得到彰顯。
她是一位戰士,在涉案的戰場上依法拼搏;她也是一位慈愛的母親,用溫柔的懷抱呵護著那些受傷的心靈。
她是正義的化身,是法律的使者,是婦女兒童心中的希望。
身為婦聯執委、洛陽女律師協會婦聯副主席,她深度參與“巾幗法律明白人”到新安縣和洛寧兩地為婦聯干部進行普法宣傳,進一步引導婦女同志們尊法、守法、學法、用法。并榮獲2020年度新安縣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2023年度新安“十大法治人物”。積極組織洛陽市女律師參與洛陽市婦聯和女律師行業婦聯共同舉辦的市民之家免費法律咨詢服務,組織、匯集全市女律師向洛陽市婦聯網站、洛陽市律協網站投稿“以案說法”,向社會宣傳法律知識,引導社會公眾尊法、學法、守法,以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作為河南長顧侓師事務所主任,為實現“高明善辯,揚善維權”這一執業宗旨,她帶領全所律師團隊擔任縣、鎮政府法律顧問,為其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代理各類經濟訴訟、行政訴訟、勞動爭議仲裁、非訴調解等,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人民幣,為企業依法依規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有家破產重整企業,因環保設備滯后,限期整改到位,被處以7000萬元的罰款。面對巨額罰款,企業將再次面臨破產。看著無助的企業管理者,李小穗從服務營商環境角度出發,幫企業代理行政訴訟。在她建議下,企業先期投入1000萬元進行配套整改。李小穗則通宵達旦起草了9個行政起訴狀,并收集整理了相關證據材料,依法提起行政訴訟,該案歷經一審、二審、再審,最終將7000萬元的罰款降低到了100余萬元。企業再度起死回生,為新安縣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律支撐。
李小穗是律師,也是新安人大代表兼法工委委員,20余年律師生涯經手案件600余起,累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0余件,為4000余人次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參與認罪認罰案件3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元。她先后25次獲獎,先后榮獲“洛陽市律師工作先進個人”“法律援助優秀案件律師”“新安縣先進法律服務工作者”“新安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連續5年被洛陽市司法局評選為“洛陽市優秀律師”。
解讀李小穗,她不僅專注于個案的解決,還致力于法律知識的普及和傳承。她每年都會花費幾萬元配合司法局、婦聯、教體局走進30余家村委、社區、學校開展法律講座,培養新一代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有人說現在的你,是十年前你的決定;十年后的你,是現在你的決定。未來的日子,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挑戰和困難等待著李小穗,但她無所畏懼。因為心中有夢,眼中有光,手中有劍。她將繼續揮舞著法律的利劍,奔走在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道路上,用她的智慧和勇氣,續寫一個又一個以法為度的篇章。
作者簡介:
李健,筆名李建樹,洛陽新安人。義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河南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奔流文學院作家研修班第十二、第十四期學員,曾在《人民日報》《中國民族報》《時代報告》《散文選刊》等發表散文隨筆。
責任編輯/孫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