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了高鐵,踏上漯河這塊陌生的土地,便把疑問拋給來接站的鄭同志:漯河市是否有一條河叫漯河?
鄭同志徹徹底底、正經八百地給我講了個明白。漯河不是河,但漯河有河,一條叫沙河,一條叫澧河。這個“澧”,不常用,左邊水字旁,右邊上頭是個“曲”字,下邊是個“豆”字。
商周時期,初見雛形的漯河小鎮,因濱臨隱水也就是今天的沙河,叫隱陽城。到了元代,澧河由此改道入沙河,交匯處“二水洄環如海螺”,開始叫螺灣河渡。
明嘉靖年間,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改“蟲”字旁為“水”字旁。而“漯灣河渡”叫著又拗口,便又簡化為漯河。
這一改,名字順口了,城市也靈氣靈動起來,喬知縣也因改了一個字,名垂漯河青史。
好的名字,自帶光芒,也自帶風水。漯河依水而建,依水而興,雙河匯城,本就風光秀麗,加之作為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全省重要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雙十字”交通樞紐,區位優越,怎能沒有一個好名字?
弄明白了“漯河”是怎么回事,又一個問題來了。
走丹江路,過太白山路,又過淞江路,走白云山路……這些道路名稱都是與山啊、水啊有關的,漯河市區的其他道路是不是都山山水水、水水山山的?
漯河缺山不缺水,那就把對山的渴望、對水的熱愛,寫在醒目的道路指示牌上。這樣,天天念叨著這山那水的,也就天天愜意地如同穿行在這些“綠山青水”中了。
漯河人很有創意。
鄭同志直夸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他說,確實如你所說。漯河市區的道路,南北向與山有關,東西向與水有關。名稱若沒有規律可循,人們怎能分清記清那么多的城市道路?
民政部門在道路的命名上確是高瞻遠矚,認真對待,替群眾著想了的。
二
到漯河,不能不去看許慎文化園。
許慎,因一部《說文解字》而為后人敬仰,被稱為“字圣”。《說文解字》地位之高,在于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字典。它總結并發展了先秦以來關于漢字構造的“六書”理論,第一次全面而系統地研究了漢字的形音義,首創了符合漢字特點的部首編纂法,對小篆的保存和流傳,促進了當時和后世漢字的規范與統一。
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有很多。我更關注的是許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會癡迷于此,耗盡心血,用了38年的時間去寫這樣一本書呢?
許慎生活的東漢時期,推崇儒家經學,因對漢字字形字義解釋不同,古經學和今經學兩大學派持續爭論了將近200年。許慎認為,字形不辨,則不識文字本源;文字不訓,則文義不明;盡快編寫一部字書,釋義訓詁,正本清源,十分重要。
歷史選擇了許慎,許慎選擇了擔承。
這是一項浩瀚的文字說解工程。一個字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去寫,它代表什么樣的概念,又為什么代表這個概念。一文一字,皆有根源;一字一文,皆有生命。不能張冠李戴、指鹿為馬,若人云亦云,含混其詞,不會開口的文字要蒙冤含屈的。
為搞明白一個個漢字形音義的來歷,許慎查閱了大量的典籍,向各方專家請教;為準確解析方言俗語,他走訪進京商賈,與各地官員交流;為考察秦刻石文字,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親臨探其究竟。
就這樣長此以往,其說解文字的庫存越來越豐富,達到了13萬之多。他發現,這些文字的組成確有規律可循。從偏旁部首入手,再復雜眾多的文字也有序可查、有門類可歸。
《說文解字》初稿花費了16年,定稿又花費了22年。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許慎黑發漸變為白發后,15卷、540部、9353條的《說文解字》,終于橫空出世了。
在人類文化的演進過程中,語言的出現是第一個里程碑,文字是第二個里程碑。文字是文明的載體、民族的基因。有了文字,歷史的長河就不再斷流、干涸。
漢字獨具的生命力、創造力、表現力、凝聚力和影響力,鑄就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說文解字》一經問世,中國文字學也就相應創立了。
許慎日積月累,執著堅定,用一文一字做基石,將漢字文化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會貫通,架起了一座讓中華文明綿延庚續的文字橋梁,恩澤的是一代代龍的傳人。龍的傳人也把“字學宗師”的桂冠戴在了許慎的頭上。
許慎也許不知道,他對文字的說解,無意中為漢字的發展埋下了伏筆,對后世的福蔭在不斷擴大。
20世紀40年代,美國人發明電腦時,只設計了26個字母鍵,漢字幾乎被電腦置于死地。
“改革先鋒”“中國發明協會第一屆發明創業獎”獲得者王永民,從《說文解字》“獨體為文,合體為字”解字思路中獲得啟示,創立了“五筆數碼”輸入法,解開了計算機漢字輸入難題,開通了漢字輸入技術發展應用的高速公路。
許慎是偉大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王永民,無疑也是偉大的。
三
在聽講解員介紹許慎生平時,許慎的名與字,讓我眼前一亮。許慎,名慎,字叔重。名與字恰好組成了“慎重”一詞,慎重,慎重,許慎撰寫《說文解字》,抱的不正是慎重的治學態度嗎?
先民留下的文字,凝聚著生活的發現與勞動的智慧。也許許慎想到過,父母為自己起了這樣一個名字,不是對自己一生的行為進行了規范嗎?那就謹遵父母之命,不負父母期望,慎重地對待先民傳下的文明。
許慎曾在《說文解字》中說:“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他這樣高度地評價和認識文字,這就使他幾十載無怨無悔的付出、慎重地對待文字,有了淵源和注解。
慎重,會讓你對事物做整體的、細節性的考慮,三思而后行。說話慎重了,不誤人;做事慎重了,不誤事;做學問慎重了,不誤世。
慎重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成功的人往往是慎重的,成功的團隊更是如此。
在漯河,要數“雙匯”名氣最大,企業做得最成功。它現在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年產銷肉類產品300多萬噸,品牌價值為700多億元,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序200位。
一位世界名人說過:肉類食品幾乎現成地包含著身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物質。做肉類食品生意,無疑市場廣大,前景廣闊。
沒到雙匯集團參觀前,只知道它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業為主。其實,現在的雙匯,主業突出,養殖業、飼料業、屠宰業、肉制品加工業、化工包裝、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業外貿等配套產業,也勢均力敵。
雙匯集團的榮譽堆積如山。我的目光則停留在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一塊牌子上:“國家質量管理卓越企業。”雙匯集團歸根結底是與食品打交道的,食品安全至高無上。
來看他們的質量理念:產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來看他們的質量方針: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高于一切,雙匯品牌形象和信譽高于一切。
再來看他們的“兩鐵方針”:鐵腕抓質量,鐵心保安全。
還有他們的誠信文化:誠信立企,德行天下。
企業是大樹,安全是沃土。不管是“兩高”還是“兩鐵”,可以看出,企業對待食品的慎重態度。
因了這種慎重,雙匯集團年銷售收入,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不足1000萬元,到1990年就突破了1億元,2003年突破100億元,2010年突破500億元,去年超過600億元。
因了這種慎重,雙匯集團成為跨區域、跨國經營的大型食品集團,在全國18個省(市)建有30多個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在31個省市建有200多個銷售分公司和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通過完善的供應鏈,每天有8000多噸產品配送到全國各地。每年進出口貿易額突破1億美元。
關于“雙匯”的名字,有三種釋義,各有奇妙:沙河、澧河兩河交匯;匯集世界高科技,匯集世界新工藝;“雙匯”與“雙惠”諧音,寓意雙匯與股東、雙匯與員工等同舟共濟,互惠共贏。我個人更喜歡第三種。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四
看過雙匯的生產線,走出168米高的雙匯總部大廈,忍不住也想替雙匯做個廣告:雙匯火腿腸,營養又健康。
一路上,也一直在回味著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作詞、著名作曲家李昕作曲的《雙匯之歌》:
走過歲月,踏過風霜,歷經坎坷,歷盡滄桑,我們雙匯人意志堅強,乘著改革的春風,雙匯展翅飛翔。
啊,我們是光榮的雙匯人,敬業誠信,實現理想;
我們是自豪的雙匯人,手挽手,心連心,一路高歌向前方。
向前方!向前方!
大企業靠慎重,一路高歌向前方。小企業想展翅飛翔“168”,對安全也須慎重又慎重。
微康益生菌(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專注益生菌菌種、發酵食品菌種、有益微生物菌種與人體健康的研發生產及運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益生菌的應用除了食品外,可以發酵青儲飼料,對家畜生長發育有好處;用來秸稈還田,改良土壤;在環保方面,還能進行水處理。在這家公司,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他們堅定的生產態度。
安全生產要做到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安全生產還要做到十禁十查:查設施器材,禁毀損挪用;查通道出囗,禁封閉堵塞;查照明指示,禁遮擋損壞;查裝飾裝修,禁易燃易爆;查電氣電路,禁亂搭亂接……哪一項都是黃線,不可逾越。
安全生產還有15條硬的措施。
在3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發酵車間、離心車間、乳化車間、凍干機控制室、乳酸菌調配區、殺菌區等生產區域,智能化設備高速運轉,工作人員全副武裝,在專心記錄參數。
公司雖小,但在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保障中,效益勢必不用擔心。目前,已有50多家食品企業與該企業進行合作,加入益生菌的產品涵蓋薯片、牙膏、乳酸菌飲料等。此外,他們還與葵花、拜耳等知名藥企合作,聯手打造綠色大健康產業品牌。
在不遠的將來,益生菌行業的上下游企業都將匯聚漯河,益生菌產業園將呼之欲出,一條完善的產業鏈將逐步形成。
放眼漯河的食品產業園,乃至其他行業,哪一家企業、哪一個部門,不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始終慎之又慎呢!
行走在漯河的土地上,我時時處處感受到“字圣”許慎的存在,那是一種品質對漯河春風化雨般的影響。許慎身上流淌的“堅韌不拔、兼眾博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精神,如涓涓溪流,匯入美麗的沙澧河中。
崇文尚德,務本圖強,慎重其事,朝乾夕惕,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人能不心想事成,行穩致遠?
作者簡介:
馮清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散文學會理事,洛陽市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主任,宜陽縣文聯四級調研員。出版個人散文集《一路好奇》,作品入選《2023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2021年河南文學作品選散文卷》《洛陽文學年選散文卷(2020-2022)》《洛陽文學年選散文卷2023》等,獲202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第五屆奔流文學獎優秀獎。主編《宜陽散文選》。
責任編輯/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