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黑灰產亂象和危害再度成為輿論焦點。3月14日,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局召開會議,聯合部署開展為期6個月的金融領域“黑灰產”違法犯罪集群打擊工作。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依法打擊金融領域“黑灰產”違法犯罪的重要意義,全面加強刑事執法與金融監管部門行政執法協調聯動,依法嚴厲查處金融領域“黑灰產”突出違法犯罪,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決維護金融管理秩序。
打擊金融“黑灰產”也是今年“3·15”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點題”之一。根據該局統一部署,要提升金融消費者防范“代理退保”“代理維權”“減免債務”等不法中介的能力,營造和諧健康的消費與投資環境。
圍剿黑灰產,媒體有擔當。南都灣財社日前推出“擦亮火眼金睛,遠離金融黑產”3·15系列觀察,揭露行業亂象,深入消費信貸、保險和信用卡等領域剖析典型案例,展示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的實踐之路。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金融黑灰產正在呈現組織化、產業化、規模化的特點。在消費信貸領域,南都灣財社起底一些操作套路——“法務公司”成為黑灰產的“外套”,以普法培訓為幌子,展開反催收培訓和業務。他們藏在短視頻平臺攬客、層層賺分銷費。
保險領域也是黑灰產的“重災區”。記者調查發現,保險詐騙既是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魔咒”,也成為保險機構的“噩夢”。對此,南都灣財社透視一個涉案超1000保單的意外險詐騙系列案件,也揭開該黑產鏈條的運作模式。與此同時,在黑產的運作下,一場精心偽造、索賠50萬賠款的“意外身故”,最終是如何被“AI大腦”慧眼識破的?為害頗廣的“關閉百萬保障”騙局的幕后運作流程是什么?南都灣財社也一一做了曝光。
信用卡同樣是黑灰產的“猖獗地”。南都灣財社通過聚焦一名從“催收公司”離職又入“反催收”行當的信用卡客戶,透視惡意投訴、反催收、修復征信等黑產“套路”,窺見所謂“維權”背后的冰山一角。
毫無疑義,金融黑灰產的快速發展對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對金融秩序造成顯著的壓力,也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帶來阻礙,構建健康金融消費環境勢在必行。
響應監管號召,南都作為主流媒體“3·15 ”系列報道曝光亂象,不僅有助于提高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也為規范經營的金融機構“正名”,更意在呼吁各界聯手筑牢安全防護屏障,共建誠信消費生態。
在業界有識之士看來,筑牢防線讓黑灰產無所遁形,僅靠金融機構單一力量很難得以根治,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媒體、學界各方合作與多元共治。重拳出擊黑產鏈條,守護金融權益,仍需綜合施策,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