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續與轉型——湖北美術教育專題研究展(1920—1985)”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也是湖北美術館“20世紀湖北美術”系列研究專題之一,基于以地域美術史為課題策劃實施的固定陳列“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展”的學術框架。
湖北美術教育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以湖北美術館館藏作品與相關文獻為基礎,結合唐小禾、程犁、張廣慧和湖北美術學院、湖北省美術院、武漢美術館、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等機構提供的重要作品和文獻資料,全面梳理了湖北美術教育從1920年至1985年的發展脈絡。展覽分為四個部分:“活躍的前奏”“創始與發展(1920—1949)”“調整與融合(1950—1977)”和“創新與繁榮(1978—1985)”,通過文獻、作品和檔案的多元呈現,展現了湖北美術教育緊跟時代步伐、扎根生活、弘揚美育精神的歷程。
活躍的前奏:湖北近代美術教育的萌芽
湖北近代美術教育的源頭可追溯至晚清洋務派在湖北興辦的各類新式學堂。清末,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局勢,清政府推行新政,引進新式教育,提倡“經世致用”的理念。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在督鄂期間,在湖北興辦了大批實業學堂、普通學堂及師范學堂。實業學堂多開設“繪圖”“測繪”等課程,普通學堂和師范學堂則開設“圖畫”課程,作為“各項實業之初基”。與此同時,民間的各類“工藝傳習所”也順勢興起,課程內容廣泛涉及多種西式工藝技術。在國內興辦“女學”的影響下,湖北陸續創辦了“淑賢文藝女學校”“漢口崇實女校”等女子學校,雖然開設了“圖畫”課程,但仍以“女工”類課程為主。此外,還出現了“女子美術學校”“湖北圖畫函授專校”等專門教育機構。
這些學堂中的圖畫課程、工藝傳習所以及圖畫函授學校,多以培養工藝技能和實用能力為目的。盡管這些教育形式在民國中期之后逐漸消失,但它們為湖北現代形態美術教育的成型奠定了基礎,上演了湖北美術教育史上最為活躍的前奏。
創始與發展(1920—1949):武昌藝專的輝煌與堅守
1920年4月,武昌美術學校成立,標志著湖北現代美術教育的正式起步。1922年11月,學校由湖北省教育廳轉呈教育部批準立案;1930年1月,學校遵照教育部頒布的專科學校規程改校名為“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簡稱“武昌藝專”)。武昌藝專的創辦,確立了藝術與社會的關系,使湖北美術教育變得有序,不僅為湖北美術教育事業的開創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還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成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力量。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五四時期留學海外的大批青年美術家學成歸國,他們投身于美術教育事業,力圖通過美術溝通中西文化,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現代精神的藝術。這一時期,中國的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進入了一個充滿朝氣、人才輩出、盛況空前的時代。武昌藝專遵照現代教育形式辦學,設有中國畫、西洋畫、圖案、圖音、公共必修課等課程,并配備了繪畫實習室、木工室、金工室和圖書室等教學設施,成為一所完備的藝術院校。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武昌藝專師生積極參與抗日宣傳,在武漢街頭繪制了《向萬惡的倭寇討還血債》《還我河山》等抗日宣傳畫。1938年,武昌藝專遭日軍空襲炸毀,被迫西遷至四川江津(現重慶江津)。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學校仍堅持辦學,師生們以頑強的毅力繼續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武昌藝專于1946年復員武漢。從創立、發展到遷徙再到復員,武昌藝專的變遷沉浮,勾勒出20世紀上半葉湖北美術教育的主要線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時期湖北美術的狀況與面貌。
調整與融合(1950—1977):新時代美術教育的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北美術教育進入了承續、調整與融合的新階段。武昌藝專復員后,因辦學條件受限,并入中原大學,部分師資進入湖北教育學院。在全國高等美術院校的調整中,湖北教育學院美術科重組為華中師范學院圖畫系,而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則重組為中南美術專科學校。
1958年,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成立,整合了湖北省各類高等美術學校的力量,形成了本科、專科和附中多層次的教學體系。這一時期的美術教育在黨和國家的文藝方針指導下,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美術教育的方向,強調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1965年,湖北藝術學院招生中斷,學校被劃編為湖北美術院。盡管如此,推行美育的工作并未停止。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術教育工作者深入工廠、農村,開展美術輔導工作,群眾性美術逐漸普及。此時,美術創作條件有所提升,美術作品的面貌也大大豐富,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和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作品。
創新與繁榮(1978—1985):改革開放與美術教育的騰飛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湖北美術教育迎來了創新與繁榮的黃金時期。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擴大為美術分部,在辦學上獲得了更大的獨立性和主動權。全國各高等美術院校陸續開始獲得各級學位的授予權,湖北藝術學院美術分部也逐步將大學專科教育提升到大學本科層次,并于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培養研究生,形成了完整的專業美術教育體系。
至20世紀80年代,湖北美術院校形成了包括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進修生、附中生的多層次教育體制。專業設置也更加多樣化,增設了美術師范、美術史論等新專業,招生人數成倍增長。1985年前后成立的湖北美術學院和湖北高等院校的美術系科,標志著湖北專業美術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歷程不僅見證了湖北地域美術教育的獨特發展軌跡,也折射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在時代變遷中的探索與創新。
湖北美術教育的時代意義
“承續與轉型——湖北美術教育專題研究展(1920—1985)”通過對湖北美術教育發展歷程的梳理,展現了其從萌芽到成熟、從承續到轉型的獨特發展軌跡。湖北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是一部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歷史。湖北美術教育始終緊隨國家與社會的變革步伐,扎根時代生活,踐行美育使命,以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為己任,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湖北美術教育的歷史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美術教育不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不僅是藝術的追求,更是美育精神的弘揚與踐行。
(作者系湖北美術館策劃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