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丁香,是因了戴望舒的《雨巷》。那時候,我對花花草草還了無興致,但癡迷了丁香一樣結著幽怨的姑娘,和戴望舒一詠三嘆的詩歌的音韻。
第一次見到丁香,是在濟南千佛山頂。一位丁香一樣結著幽怨的姑娘說:“這是丁香花?!薄罢嫦??!蔽铱粗俏还媚?,確實嗅到了馥郁芬芳的丁香的香。不過,那個時候,我對花花草草還是了無興致。
真正懂得了丁香,是在百脈泉畔,一條沿湖的小徑,兩側郁郁蔥蔥,全是丁香。這時候,我已垂垂老矣,對姑娘了無興致,卻癡迷了丁香。丁香的芬芳,讓我不由地深呼吸,吸氣,吐氣……仿佛將我的胸腔,將我的靈魂,徹底滌蕩。每一個早晨,我都會在這小園,在這香徑,獨自徘徊,無所思無所想,或者有所思有所想。就像是北宋,那個叫晏殊的人,悠哉游哉,輕聲吟哦: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今天,我在桃花山散步,徜徉在丁香林中,氤氳于花的迷香,一絲悵惘,一絲失落。因為美人遲暮,丁香花就要凋零。我突然想到,興隆寺轎頂山,山上的紫丁香或許還含苞待放,還在等我奔赴約定。大概是去年春天,公園里的丁香花已經像燃盡的燈芯般熄滅了,但爬到轎頂山的山頂,意外地邂逅了如極光一般紫的玄幻的野丁香。
在這寂寞的山頂,少有人光顧的山頂,野丁香就這樣顧影自憐地綻放,暗香流動,無人來嗅。無人來嗅又如何?就像我獨自一人,徘徊在這香園幽徑。
悵惘,但我并沒有無可奈何,因為我知道,丁香花兒落了,還有別的花兒次第開放。比如說黃菖蒲,百脈泉湖畔、桃花山湖畔,都有婀娜多姿的黃菖蒲。我第一次意識到黃菖蒲的存在,是在沂水的蝴蝶谷,空中的蝴蝶翩翩起舞,但最吸引我的,還是水中幾株嬌艷欲滴,葉兒綠得耀眼、花兒黃得耀眼的植物。同行的,沒有人能夠說出她的名字。就像當年迷戀丁香一樣的姑娘,我迷戀上了這種水生植物。后來,幾經查證,終于知道了她的芳名:黃菖蒲。
黃菖蒲,別名水燭、黃鳶尾、水生鳶尾、黃花鳶尾等,葉綠色,長劍形;花黃艷秀美,就像蝴蝶谷的黃蝴蝶,展翅欲飛。其實,自古以來,讀書人對黃菖蒲就情有獨鐘。據說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熏眼之苦。其實,我更喜歡類似于蒲松齡《聊齋》中的故事,菖蒲相伴,猶如美人相依,誰不期望夜深人靜時分,有一場浪漫的艷遇。
徘徊在百脈泉或者桃花山湖邊小徑,我與黃菖蒲默默相對,有所思有所想,或者無所思無所想,這何嘗不是一場別樣的人生艷遇呢?
菖蒲花謝了,我也不悲傷。還是桃花山或者百脈泉畔,薔薇花自在而又熱烈地綻放了。如果說丁香花和黃菖蒲是窈窕淑女,那么薔薇花更像是鄉村少女,純真而狂野。真的,我以前從未意識到,薔薇花竟然如此的美麗而迷人。
百脈泉湖畔那條小徑,一邊是湖水,一邊是亂石,嶙峋參差的亂石崗上,布滿了青枝綠葉,或白色、或粉色、或紅色、或黃色、或紅白粉色相間的薔薇花,光彩照人,奪人耳目。多么純凈而天然的色彩啊,像星空,像晚霞,任憑頂級的畫師、神奇的畫筆,也不能描繪其一斑。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迸腔苍诎倜}泉湖邊的小徑,我依舊有所思有所想,或者無所思無所想。只是,有時,這種寧靜的氣氛會被打破。有時,會有像我一樣愛花兒、愛美的人,嗅著芳香,踏入屬于我的孤寂。兩位美少女,央求我給她們照合影。我看看美麗的女子,看看美麗的花兒,花容月貌,繚亂了湖水,也繚亂了人心。
好在,沒有人像我這樣的執著,愛著花兒,愛著美。曲終人散,終于只留下我,在這小園香徑,獨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