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主題公園散步,我一邊聽著溪澗里轟鳴的泉水奔流,一邊圍繞山丘快步行走。丘上海棠正盛,葉色蒼翠,果子累累。圍繞著路徑是大片的野薔薇,偶爾還有黃色的薔薇花,從枝葉間探出頭來,露出一抹心儀的花色。
正走間,不小心被刺了下,腳腕上頓時一道血印。那是拉拉秧,它攀爬到了路邊。我皺著眉,捂著發疼的傷口。我不敢觸碰地上的拉拉秧,怕它的刺再劃到我,不然會把它長長的秧拖開。
打眼一看,拉拉秧幾乎占據了整個小徑。它們借助路徑上的冬青、薔薇,見樹爬樹,見溝走溝,把勢力范圍無限擴大,把原本健康鍛煉的小路,擠得成了窄窄一條,走路一不小心,就會被它狠狠刺一下,小腿上瞬間紅印淋漓的。
小時候去坡里,最忌諱這樣的秧,總是小心翼翼避開它。可我家里的老黃牛,卻特別喜歡吃。一大抱拉拉秧,它總是眨眼間就吞咽沒了。每次看著它大口撕扯著秧子吃,我的心里都像被刺著一般,渾身的汗毛都直立著,不時還打個冷戰。
拉拉秧的生命最是強盛,坡里到處都是。傍晚,父親干完農活,在回家路上,用鐮刀刷刷砍下大捧的拉拉秧。我看到父親堅實的胳臂上,經常有著道道血印,可是父親從來沒說疼過,我不曉得父親為啥對疼痛沒知覺,或許干慣了活的父親,對這樣的小傷是從不在意的吧。
那些拉拉秧被扔進牛棚,牛在那里扯著秧蔓,津津有味地咀嚼。我感覺太不可思議了,被拉拉秧劃一下,就會留下道道血印子,而大黃牛那么不管不顧地咀嚼,它不怕舌頭會被刺傷嗎?看著牛吃,我真替它疼啊。牛每咀嚼一下,我的五臟六腑七經八脈就收縮一下,似乎一下掉進數九寒天里。
老黃牛生了牛寶寶,有著嫩金色細毛的小黃牛,歡悅著滿院子倒騰,可是父母很袒護它,它破壞了家里的水缸,母親都沒舍得揍它一下,只是說它太調皮。后來,父親換了口更大的水缸,母親把小黃牛擋在了牛廄里,小黃牛很不服氣,總是把前蹄扒在木門上,沖母親哞哞地喊。后來,小黃牛拉肚子,母親給它用拉拉秧煎熬的水喝,沒想到它竟然很快好了。
母親也經常給我用拉拉秧療傷,如果手或哪里有傷口了,母親就會扯一根拉拉秧,用蒜臼把它搗黏了,敷在傷口處,很快,就會神奇的止血。每次,我都驚嘆這刺人的大藤條,還有它這么利好的一面。
不僅如此,秋燥時節,我總是流鼻血,鄉醫說我是內火大,母親便用拉拉秧給我煮水喝,當時不懂它的奇效,但是喝了段日子拉拉秧煮的水,便不再流鼻血是真的。
后來上學,我了解到更多拉拉秧的知識。拉拉秧有許多名字的,鋸鋸藤、娃娃拳、拈拈草、小活血、活血草、小血藤等等,屬于它的“芳名”真是太多了。雖然都是很老土的鄉下名字,可是過去的鄉下人就是喜歡用老土的名字給孩子起名字,比如狗蛋、拴住、鐵索、碌碡……有好多。據說那些嬌孩子大多這樣起名,越是土土的名字,孩子就會長得越壯實。這拉拉秧,就是村人的心頭好。
不過,拉拉秧也有自己很雅氣的名字,它叫葎草。相比,我更喜歡叫它拉拉秧,那樣拉扯不斷,姐妹相連,纏纏挽挽地順著地勢四處蔓延,團結一致,從不分離。這樣的家族情結,心生喜歡。
其實,拉拉秧的作用很早前就被人利用了。拉拉秧始載《神農本草經》。大唐醫學家蘇恭說:“葎草生故墟道旁。葉似蓖麻而小且薄,蔓生,有細刺……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或生搗汁服。古方亦用之。”你看看,大唐人早就知道它不可小覷的藥理作用。
我家小寶也受過拉拉秧的恩惠呢!
記得那年帶小孩子回家,不知是過敏還是水土不服,小孩子起了滿身紅點子。她癢得用手去撓,一看不仔細,就會被她抓破。當時,好擔心會留下疤痕,把俺家寶寶嬌嫩的小皮膚傷害了。當時老家也沒處買藥,我急得不行,母親用拉拉秧煎了水,給小孩子洗澡,她竟然很快好了。自此,這拉拉秧也成了我的心頭好。你看,今天被它刺了,竟然心內不是那么怨怒,只是嗔怪一下下嘍。
拉拉秧還有一個很少被人知道的秘密,那就是它可以做鮮美的湯羹。掐了拉拉秧頂端嫩葉,開水焯一下,用來做清口的菜湯喝,味道清鮮無比。
拉拉秧的作用實在很多!
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拉拉秧是我國秋季花粉癥的致敏植物之一,有花粉過敏史的人一定要遠離盛花期的拉拉秧!
看著腳腕上的道道紅印子,我想,不知道這滿是刺的拉拉秧,對蚊子叮咬引起的瘙癢有沒有療效。我想反正是植物,沒啥毒害,于是小心尋了拉拉秧頂端嫩葉,掐了滿滿一把,預備回家煮水,洗蚊子叮咬的地方。
回望滿徑攀扯的拉拉秧,這給點水土就奔放生命活力的野草,卻蘊含著巨大的潛能量。自然,以她博大的胸懷,提供了各種唾手可得的天然藥物。只是,我們的中醫學知識現在普及還不夠廣泛,很多在久遠的年代被人們熟知的植物藥理作用,在今天,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的日歷上或許該印上花花草草的基本藥理作用,讓植物學的知識走進生活常態,讓所有人都受到植物醫藥的惠顧。
經歷了被拉拉秧劃傷的痛,也曾經受惠拉拉秧的奇妙功效,這雙重的強盛蔓草,讓我由怨生愛,都只因它不但有鐵血的外殼,也有內心的多面柔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