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體驗與細節分析教學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小學生正處于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父母的愛有著深刻的感受。但是由于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可能對母愛的理解還比較膚淺。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中的情感,能夠讓他們更加投入地學習,提升學習效果。其次,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情感體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課文中所傳達的情感。最后,細節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分析課文中的細節,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意圖,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細節分析也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和方法,提高寫作能力。《慈母情深》是一篇情深意切的課文,課文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母親的慈祥與善良,以及對孩子無私的愛。這篇課文語言平實,情感真摯,非常適合進行情感體驗和細節分析教學。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情感體驗與細節分析教學法的應用,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通過各個環節的巧妙安排,緊密圍繞情感體驗與細節分析這兩種教學法展開,二者相互交織、相互促進,從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細節入手,逐步深入到體會情感,再到升華情感并運用細節表達情感,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旨在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愛,提升語文素養和情感素養。
一、新課啟幕,別樣開場
在新課導入部分,教師播放一段關于母愛的感人視頻來開啟課堂,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課文學習前,就置身于濃厚的情感氛圍之中,這是情感體驗教學法的初步運用。以視頻這種直觀且極具感染力的形式,喚起學生內心對母愛的已有認知和感受,為后續理解課文中更深沉、具體的母愛做鋪墊。同時,提問“看完這段視頻,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引導學生表達情感,自然引出課文主題。
二、課堂新程,情暖細節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部分
在此環節,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為后續深入分析做好準備。教師讓學生思考并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從整體層面去把握文章大意,對課文所傳達的情感有初步的、宏觀的感受,這是情感體驗教學法在整體感知環節的體現。提問則進一步引導學生從整體內容中去捕捉情感元素。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講了作者小時候想買一本《青年近衛軍》,于是向母親要錢。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了他錢。
師:非常好!你概括得很準確。那么,從這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了母親對作者的愛。
師:沒錯,這篇課文就是通過一件小事,展現了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接下來,我們再來仔細讀一讀課文,感受母親的深情。
(二)精讀課文,情感體驗部分
1.體會母親的工作環境
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特定段落并畫出描寫母親工作環境的句子。然后,教師讓學生聚焦于文本細節之處,通過對“震耳欲聾”“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湊到縫紉機板上。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等語句的尋找與分析,培養他們關注細節、從細節處挖掘信息的能力。接著,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些細節所傳達的母親工作的辛苦與不易,進而讓學生體會到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母親依然為家庭、為孩子付出,從而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心疼、敬佩等情感,這便實現了從細節分析到情感體驗的過渡,讓學生在了解具體細節的基礎上,深刻感受母愛的偉大。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工作環境的句子。
(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句子)
師:誰來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
生:“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讓你感受最深?
生:“震耳欲聾”,這個詞讓我感受到母親的工作環境非常嘈雜。
師:是啊,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母親該有多辛苦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感受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
(全班齊讀這句話)
師:除了這句話,還有哪些地方也能體現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呢?
生:“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
師:從這句話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母親工作很辛苦,她的身體很瘦弱,而且工作的地方很熱。
師:非常好!通過對這些句子的分析,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母親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母親肯定很辛苦,很累。
師:是啊,母親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卻依然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默默付出,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
2.體會母親的外貌和動作
教師運用細節分析教學法,先讓學生默讀描寫母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對母親外在形象及行為動作的刻畫。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修辭手法(如排比)以及從這些細節中體會母親的貧窮、辛苦以及對孩子的愛等情感,通過討論、交流與朗讀等形式,使學生深入理解這些細節描寫背后蘊含的母愛,讓學生在解讀一個個細節的過程中,情感不斷累積、深化,更加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深沉與偉大。
師:請同學們繼續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母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師:誰來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
生:“背直起來了,……”
師: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這句話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了母親的疲憊和吃驚,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親工作的辛苦。
師:非常好!還有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呢?
生:“母親掏衣兜,……”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我能體會到母親很貧窮,她的手都皸裂了,說明她工作很辛苦。而且她數錢的動作很小心,說明這些錢對她來說很重要。
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到位。母親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然毫不猶豫地給作者錢買書,這充分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些句子,再次感受母愛的偉大。
(全班齊讀這些句子)
3.體會母親的語言
教師讓學生找出母親說的話并體會其中的情感。聚焦于母親簡短卻飽含力量的語言這一細節,這是細節分析教學法的體現。教師通過對“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句話的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其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支持與愛,讓學生明白即使生活艱苦,母親依然重視孩子的愛好,進而體會到母愛也體現在這些樸實無華卻真摯的話語中。教師通過朗讀等方式強化這種情感與感受,再次將細節分析與情感體驗相融合,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外貌、動作、語言等細節)全方位地去感受母愛的豐富內涵,讓情感體驗更加立體、深刻。
師:課文中母親的語言雖然不多,卻充滿了力量。請同學們找出母親說的話,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學生找出母親說的話,讀一讀)
師:誰來讀一讀母親說的話?
生:“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師:這句話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情感?
生:這句話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支持和愛,她的生活雖然很艱苦,但還是愿意為孩子的愛好買單。
師:非常好!母親的這句話雖然簡短,但是飽含著深深的母愛。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感受母親的愛。
4.組織學生討論細節背后的情感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討論課文中的細節描寫所體現的情感。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個細節進行深入分析,然后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巡視指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細節背后的情感。
全班交流:在小組討論結束后,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后,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進行補充和提問。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和總結,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通過全班交流,學生在相互啟發中深化對細節背后情感的體驗。
(三)細節分析,深入理解部分
針對文中“反復”的修辭手法以及各類細節描寫的作用進行分析,提升學生對文學表現手法的認知,強化他們的細節分析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我的母親”這樣反復的表達方式以及像母親外貌等細節描寫在增強文章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更立體生動、讓讀者更易產生共鳴等方面的作用,從寫作技巧層面深化學生對細節的理解。而理解這些寫作技巧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悟文中作者如何通過這些細節來傳達深厚的母愛,進一步促進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文章、感受情感,并學習寫作方法。
1.分析“反復”的修辭手法
師:同學們,在課文中,作者多次使用了“我的母親”這樣的表達方式,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呢?有什么作用呢?
生:這是反復的修辭手法,強調了母親的辛苦和作者對母親的心疼。
師:非常正確!反復的修辭手法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通過反復強調“我的母親”,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和作者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2.分析“細節描寫”的作用
師:課文中有很多細節描寫,如母親皸裂的手、瘦弱的脊背等。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呢?
生:這些細節描寫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母親的辛苦和貧窮,也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師:非常好!細節描寫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讓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部分
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母愛故事,喚起他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與母愛相關的情感記憶,讓他們把課文中體會到的母愛情感和自己的生活情感相融合,使情感體驗更加真實、可感,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母愛的認知與感恩之情。接著,教師讓學生寫一寫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將內心的情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借鑒課文中細節描寫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使他們在實踐中運用細節去傳遞情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同時升華他們對母愛的理解和感恩之情,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
1.分享自己的母愛故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請大家回憶一下,你的媽媽為你做過哪些讓你感動的事情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分享自己的母愛故事)
師:聽了大家的故事,老師很感動。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她不求回報,默默付出。讓我們一起感恩母親,珍惜這份偉大的愛。
2.寫一寫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師:現在,請大家拿出紙筆,寫下你想對媽媽說的話,可以是感謝的話,也可以是你對媽媽的承諾。
(學生寫對母親感恩的話語或承諾)
師: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寫的內容?
生: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我以后一定會好好學習,報答您的養育之恩。
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寫出了自己對媽媽的真情實感。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夠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媽媽的愛。
三、總結全文,感悟延伸
在結尾處總結全文,強調通過情感體驗和細節分析體會到的母愛的偉大和深沉。教師引導學生將在課堂上對母愛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回報母親,使情感體驗不僅停留在課堂學習層面,還切實影響學生的生活態度和行為,體現了情感體驗教學法在培養學生情感素養與價值觀方面的重要作用,讓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情感教育閉環。
四、教學深思,精益求精
《慈母情深》的教學設計圍繞情感體驗與細節分析展開,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細節,如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與深沉。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對細節的理解不夠深入,討論時參與度不高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其進行優化,以更好地發揮這兩種教學法的作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引導
在情感體驗教學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對抽象的情感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多采用直觀的方式,如圖片、故事等,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情感認知。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一些母親照顧孩子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引出對母愛的討論。在細節分析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細節進行分析。低年級學生可以選擇比較明顯、簡單的細節,如人物的表情、動作等;高年級學生可以分析更復雜的細節,如語言背后的含義、情節的發展等。
(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小組討論環節,教師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分工的方式,給每個學生分配好角色,如記錄員、發言代表等。同時,教師要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巡視,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在全班交流環節,教師要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發言,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積極的反饋和評價。對于回答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糾正。
(三)拓展教學資源
情感體驗教學與細節分析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文內容。教師可以拓展教學資源,如引入相關的課外文章、影視作品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細節分析素材。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其他關于母愛的文章,或者觀看一些關于母愛的電影,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母愛的偉大。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如圖片、音頻、視頻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感染力。例如,在分析母親的外貌描寫時,教師可以展示一些與課文中描述相似的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母親的辛苦和疲憊。
(四)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情感體驗教學與細節分析教學最終要回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情感和細節與自己的生活經歷相結合,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體會。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作業,如讓學生為母親做一件小事,寫一篇關于母愛的作文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情感素養和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體驗教學與細節分析教學相輔相成,為學生打開了感悟文本之美的大門。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細節中品味情感,在情感中領悟人生。通過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我們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和語文能力。相信在這兩種教學法的助力下,小學語文課堂將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段家灘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