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思維活躍且富有創造力的階段。小學美術“神奇的小畫冊”一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教學契機。通過制作小畫冊,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提升創造力和想象力。在美術課堂中,多元教學能夠綻放藝術之花。教無定法,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及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讓他們自由表達。同時,多元教學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使他們接觸不同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教師應適應現代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美術課堂充滿活力與魅力,從而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藝術之花。
一、導入啟思——“奇幻畫冊,魅力開場”
在導入環節,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一個神秘的魔法世界情境,以充滿奇幻色彩的方式導入課程,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神奇小畫冊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為后續的學習營造積極的氛圍,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投入美術學習的情境中。教師快速翻動一本制作精美的小畫冊,讓學生看到畫冊中畫面的不斷變化。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和夸張的表情動作,引導學生想象這個神奇的世界,引發學生的驚嘆和好奇,激發他們想要制作自己的小畫冊的愿望。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進入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一本神奇的小畫冊,它可以變出各種各樣奇妙的畫面。你們想不想看看這本神奇的小畫冊呢?
生:想!
教師展示小畫冊,快速翻動畫冊,讓學生看到畫冊中的畫面不斷變化。
師:這本小畫冊是不是很神奇呢?畫面是怎么從小白兔變成大灰狼的呢?你們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本這樣的小畫冊呢?
生:想!
教師隨之引出本課課題“神奇的小畫冊”。
二、知識探秘——“畫冊密碼,逐一解鎖”
(一)欣賞小畫冊
教師運用直觀演示法展示一些優秀的小畫冊作品,讓學生欣賞、感受小畫冊的魅力;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創意、繪畫技巧、色彩搭配等,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接著邊示范邊講解小畫冊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材料的準備和制作步驟的詳細介紹,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制作過程,為他們的實踐操作提供指導。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這些小畫冊作品都非常有創意。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小畫冊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學生觀察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總結):這些小畫冊作品有的是用繪畫的方法制作的,有的是用剪紙的方法制作的,還有的是用粘貼的方法制作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制作方法。
教師運用直觀演示法,邊示范邊講解小畫冊的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白紙、剪刀、膠水、彩筆等。
制作步驟:準備若干張白紙,將它們對折。在對折后的白紙上進行繪畫或粘貼,可以畫出不同的圖案或貼上不同的圖片。將畫好或貼好的白紙按照順序裝訂成冊。
師:同學們,你們看,一本簡單的小畫冊就制作完成了。現在,請你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神奇小畫冊吧!
(二)實踐操作
學生在美術基礎、學習風格、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在多元教學的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及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
1.創意工坊,動手時刻
實踐操作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作品的關鍵環節。小組合作制作小畫冊,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提高他們對美術的熱愛和自信心。
分組合作:教師運用小組合作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4~6人。教師在分組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繪畫水平、性格特點等因素,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以便他們在合作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明確任務:教師向學生明確實踐操作的任務,即共同制作一本神奇的小畫冊,強調小畫冊要有創意、畫面精美、制作精細;同時,提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制作方法,如繪畫、剪紙、粘貼等。
準備材料: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準備制作小畫冊所需的材料,如白紙、剪刀、膠水、彩筆等。教師在教室中巡視,確保學生準備的材料齊全,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安全操作:在“神奇的小畫冊”實踐操作環節,學生使用剪刀裁剪紙張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教師在課前要向學生強調剪刀正確的使用方法,如手持剪刀的姿勢、剪東西時的注意事項等。
2.靈感碰撞,創作之旅
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膽嘗試不同的表現手法和創意。小組內的交流和討論,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創作出富有個性和創意的小畫冊作品。
創意構思:各小組學生圍繞小畫冊的主題進行創意構思,可以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組共同討論,確定小畫冊的主題、內容和表現形式。
繪畫與制作:學生根據小組確定的創意,開始在對折后的白紙上進行繪畫或粘貼。在繪畫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色彩,注意畫面的構圖和細節。對于手工制作部分,教師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剪刀、膠水等工具,確保制作的精細度。而且,教師要不斷巡視,及時糾正學生不安全的操作行為,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完成小畫冊的制作。
團隊協作: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強調小組內的團隊協作。學生之間要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繪畫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幫助繪畫基礎較弱的學生,手工制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指導其他學生進行制作。
3.教師指導,精益求精
教師通過實踐操作環節中的個別輔導,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提高作品的質量,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支持,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巡視指導:教師在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進行巡視,觀察每個小組的制作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繪畫技巧、手工制作、創意表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個別輔導。
針對輔導:對于繪畫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些繪畫技巧的指導,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對于手工制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些制作方法的指導,如如何裁剪、如何粘貼等;對于創意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啟發等方式,引導他們開拓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意。
鼓勵與肯定:在輔導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例如,教師可以表揚學生的創意、繪畫技巧或手工制作的精細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時間管理,高效創作
多元教學中,教師容易出現為了追求形式多樣而忽略教學目標的情況。每一種教學方法和活動都應該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確保學生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合理的時間管理可以確保學生在實踐操作環節中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小畫冊的制作,同時能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
設定時間節點:教師在實踐操作開始前,向學生明確各個階段的時間節點,如創意構思階段需要多長時間,繪畫與制作階段需要多長時間等,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提高創作效率。
提醒與督促: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時間節點及時提醒學生時間的進度。對于進度較慢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督促,讓他們加快創作速度,同時注意避免學生因為趕時間而降低作品質量的情況。
靈活調整:如果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時間不夠的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時間節點,適當延長創作時間,但注意不要讓學生養成拖延的習慣。
(三)展示評價
教師通過小組展示和學生互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創作的喜悅。這樣也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讓他們在欣賞他人作品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展示,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介紹自己小組制作的小畫冊。代表要闡述小畫冊的主題、創意和制作過程,讓其他同學更好地了解作品。同時,教師開展學生互評活動,讓學生互相評價其他小組制作的小畫冊。教師引導學生從創意、繪畫技巧、手工制作等方面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
三、總結提升——“畫冊之旅,收獲滿滿”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包括小畫冊的制作方法、創意表現、小組合作等方面,讓學生總結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和體會。其次,總結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強調在制作小畫冊的過程中要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注意畫面的構圖、色彩搭配和手工制作的精細度。最后,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自己再制作一本小畫冊,可以選擇不同的主題和制作方法,并鼓勵學生將作品分享給家人和朋友,或者參加學校的美術展覽。
四、反思優化——“畫冊回顧,砥礪前行”
在“神奇的小畫冊”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多元教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情境創設、直觀演示、小組合作等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實踐操作環節中,部分小組未能按時完成小畫冊的制作,影響了后續的展示評價。其次,學生的評價能力有待提高。在互評環節,學生的評價較為單一,不夠全面與深入。最后,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還需加強,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為了通過多元教學更好地展現小學美術課堂的藝術之花,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以便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一)多元平衡,避免失衡
在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元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各種方法之間的平衡,避免過度側重某一種方法而忽視其他方法。如教師不能過于依賴直觀演示法,而忽視了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全面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例如,在“神奇的小畫冊”教學中,教師在導入環節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神秘的魔法世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在講解小畫冊制作方法時采用直觀演示法,邊示范邊講解;在實踐操作環節運用小組合作法,讓學生共同創作。其次,教師應定期對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反思和總結,分析每種方法的效果和不足之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多元教學方法的平衡運用。如在課后反思中,教師發現直觀演示法使用過多,可能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探索的機會,那么在下次教學中可以適當減少直觀演示的時間,增加探究式教學的環節。
(二)學生主體,適度引導
雖然多元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不能完全放手,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及時的引導和正確的指導,否則學生可能會在探索過程中迷失方向,影響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進展,當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偏差時及時給予引導和提示。例如,在“神奇的小畫冊”小組合作創作過程中,教師發現有的小組在創意上陷入困境,這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如“你們可以想想生活中哪些有趣的場景可以畫進小畫冊呢?”幫助學生打開思路。而且,教師要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小組合作創作小畫冊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如何讓小畫冊更有創意?”“怎樣運用色彩才能讓畫面更吸引人?”等,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討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給予學生一些建議,如分享一些優秀的色彩搭配案例,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色彩。
(三)資源整合,避免混亂
多元教學往往涉及多種教學資源,如圖片、視頻、實物等,如果教師不加以整理,容易導致資源混亂,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前要對教學資源進行精心篩選和整理,確保資源的質量和適用性。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將資源分類整理,方便在課堂上使用。例如,在“神奇的小畫冊”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收集到的優秀小畫冊作品圖片,按照繪畫風格、制作方法等進行分類,這樣在展示時會更加有條理。其次,教師建立教學資源庫,將常用的教學資源進行存儲和管理。這樣可以方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快速找到所需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如教師可以將各種美術教學資源存儲在電腦的特定文件夾中,或者使用在線教學資源平臺,方便隨時調用。
(四)評價多元,全面客觀
在多元教學中,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不能僅僅以作品的美觀程度作為評價標準,而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創意、合作能力、學習態度等多個方面,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教師首先要制訂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包括創意、繪畫技巧、色彩搭配、手工制作、合作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讓學生明確評價標準,以便在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在“神奇的小畫冊”評價環節,教師可以設計詳細的評價表,如創意占30%、繪畫技巧占20%、色彩搭配占20%、手工制作占15%、合作能力占10%、學習態度占5%。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通過不同主體的評價,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在“神奇的小畫冊”展示評價環節,教師先讓小組代表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然后其他小組進行互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
(五)持續學習,更新方法
美術教育不斷發展,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不斷涌現。教師如果不持續學習,就會落后于時代,影響教學質量。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活動,了解最新的美術教育動態和教學方法,也可以通過參加美術研討會、觀摩優秀美術課等,拓寬自己的視野;教師還要與其他美術教師進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還可以通過建立美術教師交流群、開展教研活動等方式,促進教師之間的共同進步。例如,教師在交流群中分享一些成功經驗或遇到的問題,其他教師也分享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建議,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六)文化滲透,拓寬視野
美術作品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多元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文化元素滲透到教學中,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在講解“神奇的小畫冊”時,教師可以引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畫冊風格,如中國有傳統的精美工筆繪本畫冊,畫面細膩、色彩典雅,西方有色彩濃烈的插畫風格畫冊等。教師可以展示這些不同文化的畫冊圖片,讓學生比較它們在繪畫風格、主題內容、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差異,使學生在學習小畫冊制作的同時了解不同文化的美術特點。
總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神奇的小畫冊”的教學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多元教學的魅力與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創意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培養了創造力與合作精神。教學反思與改進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多元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讓美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提升素養的舞臺,師生共同書寫小學美術教育的精彩篇章。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正寧路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