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初中作文教學存在計劃“無序性”、操作“隨意性”等問題。學業壓力和負擔讓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經典、眺望世界、體驗生活,投射到寫作上,就是視角相對單一狹窄,內容枯燥乏味,套作宿構情況較多。
怎樣從這樣的困局中突圍,是每個初中語文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從李文婷老師的這堂寫作指導課里,我們可能會找到破局和突圍的方向。
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行走在這樣的春天里”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對象主體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人;“這樣”究竟是什么樣子,每一個人的視角、理解可能都是不一樣的。李文婷老師這節課的導入部分,通過師生對話對以上兩個維度進行了很好的詮釋。李老師像一個“導演”,引導“演員”把視點、興奮點聚焦在“春天”這一話題上,從自然到課本,從生活到節氣,從“我”到作家,領略“春天”的無限風光。
課堂上四個“任務群”的設計巧妙,李老師帶領學生穿越時空,“行走”在詩詞散文里、家鄉原野上、中國節氣里、名家作品中,尋找、體會、感悟春天的妙趣。每一個活動板塊落腳點不同,側重點不同。“藏在詩詞散文里的春宴”,李老師借助鄭板橋的《春詞》、茅盾的《白楊禮贊》等詩文概括提煉出表現春天的寫作方法,如抓住景物把握特征、調動感官變換角度、巧用修辭發揮想象等。“藏在家鄉原野里的春味”,李老師用文學刺激學生的味蕾,側重于“味覺”視角下的春天。關于吃的討論,學生積極參與,氛圍和諧。有關“野味”的視頻,薺菜、馬蘭頭、香椿……春味濃濃,趣味多多。屏顯《一味野,春的突圍》《一盤鮮,春的躁動》等關于野菜野味的文字,美不勝收。“藏在中國節氣里的春語”板塊,李老師帶領學生感悟立春、雨水、驚蟄等節氣里的智慧和秘語。最后一個板塊“藏在名家作品里的春心”,李老師要求學生從豐子愷《春》、路遙《平凡的世界》、林清玄《發芽的心情》、巴金《春天里的秋天》等節選中選擇內容,小組合作交流閱讀心得。這一活動雖然簡略,卻是課堂的升華和點睛之筆。
李老師整節課的設計體現了“語文無處不在”的“大語文”觀,資源融通整合,素材豐富多樣。但是多而不雜,豐而有序,書本、自然、節氣、文學成為師生共享共生的資源寶庫。誠如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當教師拋出“行走在這樣的春天里”的作文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李文婷老師帶領學生在不同的春天情境和語境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思維的天窗被打開,從而形成生動多彩的作文思維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寫作要有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力求有創意。整節課,李老師都在踐行這一理念,注重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發散思維表達和訓練。從導入開始,李老師便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眼中的春天,以及對春天的感受。四個活動形成的學習任務群分別從書本、自然、節氣、文學等角度展開,本身也是一種發散漸進式課堂結構。
任務群驅動學生把個人體驗、生活情境、詩文語境等巧妙融通起來。以第三個活動板塊“藏在中國節氣里的春語”為例,學生觀視頻談感受,揭開節氣里的春天的神秘面紗,亮點頻出。針對視頻中提到的“媽媽”一詞,李老師追問“春天為什么像媽媽”,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回答很精彩,春天具備媽媽的包容、溫柔等特點。接著李老師又帶領學生品味“博大”“通達”等詞,從而感悟春天的“智慧”。通過回顧莫懷戚的《散步》,讓學生體會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行走的和諧場景,以及作者對親情和生命的感悟。這樣漸進式推進的課堂,使學生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斷 “生成”高階的思維活動,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和主題提煉很有價值和意義。
蘇軾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李老師的這節作文課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整節課,李老師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引進活水,搭建支架,讓學生多維發散,深度思考,個性表達,不斷呈現“沒有預約的精彩”。
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筆者和李文婷老師相識、相處已經多年,她一直在探索和踐行著“大語文觀”,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整合和建構起斑斕多彩的語文世界。特別是她在作文教學上的嘗試更是持之以恒,成績突出,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這一堂“行走在這樣的春天里”作文課便是她教學主張很好的體現。劉禹錫詩云:“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對于我們語文教師而言,只有辛苦 “行走”,千淘萬漉,才能把學生帶進更廣闊的世界,最終掘到“真金”。這一堂作文課可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最終由萬物又歸一;從感性認識和體驗,到理性的思考和升華,春天的意蘊豐富而無窮,但是指向又明確集中。
李文婷老師的這堂寫作指導課不僅引領學生多維度厚積素材,更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和多元化主題構思能力,有效地沉積了學生的寫作素養。李老師的作文教學探索,具有借鑒意義。
(點評人為江蘇省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導師、淮安市學科帶頭人、淮安市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任教于淮安市周恩來紅軍中學藏軍洞路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