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會催生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也能讓師生的生命變得更加充盈。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和幾十顆等待愛的滋潤的心靈一起成長,我深刻地意識到:教育是愛的藝術,需要教師真正走進孩子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克服暫時的困難,收獲長遠的發展。
記得班上有個孩子叫小陶,胖乎乎的,能說會道,但上課經常走神,做作業既磨蹭,質量也不高,對學習沒有太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找他談過幾次話,但效果并不顯著,小陶依然我行我素。看來,得尋求更多的路徑和支持。
架起家校協作育人的橋梁。我主動與小陶的家長聯系,爭取他們的合作與支持,讓他們更加全面細致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特別是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具體的改善途徑:從鍛煉和飲食兩個方面入手,控制孩子的過度肥胖。鍛煉的過程也是磨煉孩子意志的過程,健康的身體更是成長的重中之重。同時,我還就每天的學習任務和家長溝通,請家長配合各科老師共同幫助小陶完成好復習鞏固的任務,監督孩子以認真端正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學習任務。
架起師生無間溝通的橋梁。有了家長的配合助力后,小陶變化明顯,我便趁熱打鐵,又和小陶深談了幾次,讓他袒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顧慮,逐漸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樹立起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內驅力。有了長遠的目標和科學的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定可以實現夢想。我給予小陶持續的關注和關心,只要他有了進步,我都會及時肯定、表揚。這慢慢提振了小陶的自信心,讓他有了更加充足的動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架起同伴共學共進的橋梁。我發揮同伴助學的作用,讓品學兼優、樂于助人的小石做小陶的學習伙伴,既幫助他解決遇到的具體問題,又以身作則地進行示范。有了共同進步的伙伴和互助樂學的氛圍,小陶的狀態一天比一天好,最終考上了自己心儀的高中。
從小陶的變化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做一名好班主任需要愛心,需要智慧。
以人為本,愛心感化。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教育學生,首先要構建一座與他們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這樣,學生才能信任老師,老師才能真正以學生的立場來思考、處理問題。特別是對于暫時遇到困難的學生,更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讓他們敞開心扉;用師情、師愛去溫暖、感動他們,用目標、夢想去督促、激勵他們,從而激發他們的成長動力。
同伴相助,攜手共進。同伴的力量是強大的。友誼的橋梁一旦架起,他們就會分享經驗、分享喜樂,共同感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共同承擔暫時的失利和痛苦。有了同齡人的鼓勵與陪伴,學生會產生更多的責任感,即使面對難關,也會從同伴那里獲得更多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力量。這種互幫互助、攜手共進的班級氛圍,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片沃土,讓他們樂于分享、勇于承擔、快樂前行。
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成長節奏有異,面臨的實際問題也是千差萬別。這就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面臨的實際困難,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有的學生是學習態度的問題,需要老師點明努力的意義和方向,激活他們的內在動力;有的學生是學習方法的問題,需要老師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有法可循;有的學生通過談心談話就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而有的學生需要集合多方力量,持續給予幫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需要教師增強做好學生工作的能力,在經驗的不斷積累中提煉帶班智慧。
教師承擔著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我們見證著學生的點滴成長與進步,也為他們提供著為夢想而努力的動力與方法。架起更多溝通的橋梁,用愛滋潤學生的成長,我相信在教學相長中,學生能收獲更好的明天,教師也能收獲更多的教學智慧。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崇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