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送外賣,科長跑滴滴……近日,江蘇蘇州相城經開區開展了“換位跑一次”行動,7名機關干部脫產兩周,全流程沉浸式體驗了網約車司機、快遞配送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的日常工作。
江蘇蘇州相城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張亥秋身著外賣制服爭分奪秒地在街巷間穿梭送貨,長達4000?字的“配送日記”中記錄了如高峰期如廁需“掐表計算”、老舊小區單元門難找導致訂單超時、驛站選址偏僻等外賣員實際工作中的難點;黨群辦副科長王銘科化身網約車司機滿城接單,觀察到網約車司機日均工作?12?小時、平臺抽傭超?20%、導航系統滯后等痛點……
解決問題需要到問題發生的地方去。群眾工作生活中真實的體驗,具體的細節性問題,需要政策制定者走出辦公室,“腳底沾泥”,直面冰冷算法,沉浸體驗方能獲悉。
事實上,近幾年不少領導干部都撲下身子、沉到一線,進行了體驗式調研,類似新聞屢引熱議。但隨著新鮮感褪去,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化,此次討論中,不少群眾提出了新的疑問:然后呢?
一些網友認為,外賣、快遞、滴滴等行業復雜多變,這種短期的、片段式的體驗可能只能觸及表面,無法了解行業全貌、深入核心問題,更像作秀;還有網友認為,許多活動僅停留在“體驗式調研”的形式上,缺乏后續的跟進和反饋機制,無法真正達到調研和解決問題的目的,純屬形式主義。
面對質疑,蘇州市政府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體驗時長不再是一天兩天,而是兩周的完全脫產沉浸,參與干部們回歸本職崗位后立刻進行了問題梳理,且已經著手整改。能夠立刻解決的立刻解決,如對未填平的凸起窨井蓋進行緩沖處理,并加快推進整條道路的鋪設工作;仍需時間解決的部分問題,也將分給各個職能部門進行推進。
只有將整改、優化問題落到實處,讓“換位跑”的終點不再是體驗與發現,形成從體驗到發現再到解決問題的閉環,才能發揮“換位跑”的真正價值,“跑”出民生的獲得感。
盡管這種短期體驗很難一次性補齊所有政策漏洞,解決所有問題,但干部“換位跑”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有益嘗試。只有當政策制定者從管理者視角切換到服務者角色,躬身體驗,政策設計才能夠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數據。因此,重點不在于“換位跑”,而在于“換位”。
換位體驗、換位看問題、換位思考,是政策決策者應該堅持的基本準則。這樣的換位工作應有持續性,不能停留在“換一次”上,而是要“持續換”,延長時間,發現更深入的問題;還應擴大“換”的區域,如體驗群眾辦事流程,了解更多就業群體的煩惱等等;更要深化“換”的實效,在后續落實等方面持續下功夫。而這既需要政府有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決心,也需要干部保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密切關注民生一線,傾聽民聲,才能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問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