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經擔任過三個單位的派駐紀檢組長,不少人說派駐監督工作不好做,容易得罪人。我的體會是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作為以執紀監督為己任的紀檢干部更應該做遵守紀律的模范帶頭人,唯有如此,才有擔當的底氣和勇氣,也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尊重。孔子在《論語·子路篇》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記得在2015年10月,上級黨委決定調我到派駐紀檢組任職,主要領導找我談話時,我感到十分突然,更感到紀檢工作責任重大,自己對紀檢業務不熟,擔心做不好工作而辜負組織的信任,有些為難和顧慮。領導聽了我的想法后,對我說:“業務不熟可以學,作為紀檢干部首先自己要做到干干凈凈,清清白白,只有干凈清白,自身正自身硬,你才有監督的底氣和勇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尊重。”
多年來在紀檢崗位的工作實踐,讓我深切地體會到紀檢干部首先要分得清大是大非的問題,要站穩立場,保持定力,不為利益所動所惑,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只有自身正自身硬,才有監督的底氣和勇氣。
江蘇省開放型經濟發展迅速,加工貿易十分發達,加工貿易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廢品成為廢品廢料回收商人眼中的“金庫”, 海關是加工貿易廢品廢料處理的監管部門。過去,曾經有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收受賄賂,干預廢料回收業務,受到處分甚至鋃鐺入獄。
其實,無論是在機關工作還是到基層任職,多年來我也受到同學、戰友、老鄉等數不清的請托,請我幫忙與企業打招呼拉關系,讓他們參與廢品廢料收購。但我從未所動,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被嘲諷為“有錢不掙的傻子”“六親不認,退休后沒人理”“自絕后路”等。無論別人如何冷嘲熱諷,但我很是心安,因為自身干凈過硬,平添了我執紀監督的底氣和信心,我也贏得了派駐單位干群和企業的敬重。
俗話說,做人要“小事糊涂,大事清楚”,這主要是說平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但對紀檢干部來說,不僅要做到大事上“拎得清”,而且在小事上也不能含糊。古人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作為執紀監督的紀檢干部,盡管自己做到嚴格遵守紀律規矩,但是在小事上稀里糊涂也容易讓人詬病。紀檢干部的言行就是導向,別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要求別人做到的做好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和做好。
記得有一次,我請門衛師傅寄個快遞,門衛師傅稱不要付款了,讓快遞員取件后將快遞費記在單位的賬上今后統一結算,盡管只有區區13元錢,但這是自己的快件,我堅持自己掏錢結清。同時我舉一反三,將所派駐單位近年來的快遞費用專門梳理了一遍,查找有無“揩公家油”的問題。紀檢干部自己做好了,過得硬,群眾嘴上盡管不說,但他們心里佩服甚至很敬重你的人格,這就是人格的魅力和無聲的力量。
紀檢干部只有從細處入手,從小事入手,廉潔自律,才不會為外部力量掣肘,才會敢于擔當、敢于碰硬,無懼無畏,忠誠履職,群眾才把你當作信得過的人,才會對你說真心話。
對下級單位和與自己工作沒有關聯的單位開展執紀監督容易,然而對上級機關開展監督檢查是考驗一名紀檢干部是否有擔當精神的現實問題,更是對一名紀檢干部對黨是否忠誠的考驗。
有一年,黨委紀檢組安排我擔任辦公用房專項檢查組組長,對上級機關各部門辦公用房是否超標進行檢查,我曾經是上級機關的一員,大家在同一棟辦公樓辦公10多年,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而且機關部門多、領導多,這是一項很容易得罪人的工作。
但是,我懷著責任感和使命感,率領檢查組的全體同志對機關辦公大樓每一間辦公用房都進行認真細致的測量,特別是對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的辦公室,嚴格對照標準進行測量,并請群眾現場監督。機關上下都看在眼里,群眾心里佩服,因此在機關檢查進展十分順利。
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軟。一個自身要求不嚴、自身不干不凈的紀檢干部,很難讓人信服,就很難有足夠的底氣、勇氣開展監督工作。還有一次,我擔任巡察組組長帶隊到某單位開展巡察工作,該單位聯絡員熱情地給我們一行在網上聯絡了一輛“專車”,“專車”司機和該單位巡察聯絡員拒絕收取來往車費,稱區區十來元錢,就當個人請客。我與司機“閑聊”得知每趟來往車站接送的費用后,在巡察結束前,堅持將車費全部付清。
任何時候,紀檢干部都要心存敬畏、嚴格自律,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守住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政治責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始終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警覺,才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只有如此,自身的腰桿才硬,干事的底氣才足,也才能贏得群眾發自內心的信任信服。(作者系南京海關黨委紀檢組原二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