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訓是全國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實施國防教育的重要舉措,隨著國防教育的深入發展,部隊數量減少、任務加劇,外出承接軍訓人數和時間難以保障,工作已是難上加難,與此同時,隨著近幾年大學生入伍積極性提高,高校中退役大學生士兵數量逐年增多,這就為高校軍訓全面開展自訓模式提供了有利條件。本文通過對山西工商學院近4年軍訓自訓模式的探索、實踐,歸納、總結了相關經驗,對于高校開展軍訓自訓模式改革有著現實的借鑒意義,從而提高軍訓的質量、水平,圓滿完成軍訓任務。
關鍵詞:軍訓;自訓;軍訓團;自訓模式
引言
大學生軍訓是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養“四有”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培養、儲備和壯大國防力量的有效手段,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1]。
進入21世紀后,高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部隊訓練任務繁重、保障任務眾多,承訓壓力大,如何化解這一矛盾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近幾年大學生參軍入伍積極性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選擇參軍入伍,這也使高校中退役復學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如果能充分發揮退役大學生的作用,使他們通過培訓加入軍訓隊伍,開展高校軍訓自訓模式,不僅可以緩解承訓部隊的壓力,發揮朋輩教育引領作用,也為退役大學生提供繼續成長鍛煉的機會,提高“三自教育”的成效。山西工商學院從2020年開始逐步實行軍訓自訓模式,培養了一支以退役大學生為主的軍訓隊伍,在未來幾年中,將逐步發展成全員都為退役在校大學生承接軍訓的模式,并在“老帶新”“傳幫帶”的模式下,不斷進步[2]。
一、高校開展軍訓自訓的背景
進入21世紀后,全國高校招生人數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增加,從最初2000年的556.09萬,到2010年2231.79萬,再到2020年的3285.3萬,直至2023年已突破4000萬人,短短23年,招生人數翻了近3番。全國高校的學生入學后需要參加《軍事技能》的學習,即軍訓,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承訓人員承接相關學校的軍訓任務,然而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大會上宣布,將實施裁軍30萬員額的舉措,這使我國部隊僅有200萬人左右,由于部隊人數減少,實戰化訓練、任務增多,使相關人員外出承接軍訓任務成了燙手山芋,大學生軍訓面臨缺少承訓人員的尷尬境地[3]。
另一方面,2013年秋季征兵首次登上歷史舞臺,部隊的各項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在2020年我國首次實行了一年兩征的征兵政策,這使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攜筆從戎,投身軍營,退伍復學后回到學校,也使在校的退役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為高校軍訓自訓創造了條件。
二、高校學生軍訓自訓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高校學生軍訓自訓模式的優點
1.能夠有效達到既定的訓練目標
全國現行高校中,大部分校園武裝部和學生處都屬于“一班人馬,兩套牌子”的體制,學生處的主要職責是對于學生的管理,屬于高校中重要的職能部門,其對于學生基本情況的全面掌握優于其他職能處室,能夠非常清晰的明確學生所想所需,與此同時校園武裝部管理入伍及退伍的學生,其很清楚各個學院退伍人員數量及每個退伍學生的能力素質,這就使得在高校采取軍訓自訓模式的話,在軍訓工作的安排、訓練內容、組織協調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有利于軍訓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4]。
2.為緩解退伍軍人不適應校園生活的尷尬窘境,起到緩沖作用
經過兩年軍旅生涯的大學生,帶著滿腔熱血重新回歸校園,經常面臨著難以融入校園、找不到組織等尷尬困境,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難以適應校園生活。在原單位時無論管理還是訓練都非常嚴格,突然回到相對寬松的校園,生活一時間難以適應,此時如果成立高校“軍訓團”就能完美解決這一困境,學校可以將退役大學生士兵集中起來,按照統一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給學生一個適應的時間和空間;其次,滿腔熱血的退役大學生也可以在軍訓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為盡快適應校園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5]。
3.有效解決承訓人員不足的問題
以山西工商學院為例,每年招生人數大約在5000人,按照現行高校軍訓的連隊編制,大約每個連隊100人左右,顯而易見,所需要的承訓人員大約在50人左右,如果全部由現役人員承接軍訓,將調動接近兩個排的兵力外出承接軍訓任務,其調動不僅破壞了原有的編制體制,也削弱了整體的作戰能力,與此同時山西工商學院每年參軍入伍人數大約在100人,這也就意味著退伍人員數量也相當可觀,校園武裝部可根據每年的招生、退伍復學等情況,提前制定、安排軍訓編制體制表,做好個人報名—學院初審—軍事教研室復審—組織訓練—期末考核—聘任錄用6步流程,組建“軍訓團”以保證所有承訓學生能夠有過得硬的軍事素質,能夠承擔相應軍訓任務,按照往年經驗來看,山西工商學院自2020年以來,每屆參與軍訓任務的承訓學生分別為2020年35人、2021年25人、2022年23人、2023年23人,共計106人次,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承訓人員不足的問題。
4.可以作為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途徑,使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生士兵退伍后,大多數為高年級的學生,其不論其年齡、閱歷還是專業都全面優于大一新生,在對于大一新生的管理上游刃有余。退役大學生在原單位的訓練、管理非常嚴格,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作風硬朗、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作為承訓學生也可以將這樣的優良作風傳遞給大一新生,同時也是對其個人素質、管理能力的再提升;其次他們為在校學生,由于在校園中已經生活過一段時間,對于校園生活,學風校風較為了解,作為大一新生入校后的第一任“老師”,在軍訓過程中也可以潛移默化影響到大一新生,使大一新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6]。
(二)高校學生軍訓自訓模式的缺點
1.課程問題
現行高校軍訓大多安排在開學的第一周和第二周,在軍訓期間,學院課程已經開始,而軍訓又需要承訓學生全天時全天候在訓練場上組織訓練,這使其在這兩周期間無法上課,所造成的課程耽誤問題難以解決,加之軍訓耗時耗力,學生普遍反映時間精力跟不上,白天進行軍訓,晚上回到宿舍還需要完成繁重的課程作業,難以兩頭兼顧,容易造成軍訓訓練質量下降和課程內容難以完成的尷尬境地,最終造成學生期末成績低下的情況;其次,兩年的軍旅生涯使學生原本的課程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很難重新快速適應學習生活,種種跡象表明課程問題已成為學生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7]。
2.承訓學生的待遇問題
軍訓期間工作量最大的就是具體組織實施的承訓學生,其耗時長、強度大,對于自身是極大的挑戰,加之其經驗不足,使承訓學生的付出遠超出部隊人員,所以應當給予承訓學生相關的待遇,據了解,社會上的軍訓機構內人員外出帶軍訓,每人每天的純收入為150元上下,由于各高校的軍訓自訓模式還在初步探索階段,大多數高校均未形成對于承訓學生待遇完善的制度規定,以山西工商學院為例,學校為承訓學生提供了水杯、金嗓子、口哨等軍訓必需品并保障了伙食,但為其支付的勞務費僅為每人每天30元,遠遠低于社會平均水平,使部分承訓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主要表現為申請加入軍訓團的積極性較低,為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加軍訓團,學生的待遇已然成為繼課程問題之后的第二大問題。
3.難以進行特殊科目的訓練
退伍學生原先都在不同的單位進行服役,而原單位中也都有著不同的專業,其中僅有共通科目是相同的,然而軍事訓練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訓練科目是有些退伍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內容,這樣就造成了比較大的困擾,承訓學生需要重新學習,有些甚至是“現學現賣”相關軍訓的專業科目,容易造成軍訓質量低下;其次,退伍學生大多為兩年義務兵退伍,相較于在部隊耕耘多年的老班長,其軍事素質、作風養成還有所欠缺,在對大一新生的訓練中難以把握尺度,總體而言,承訓學生不論在軍事專業、軍事素質方面,相較于現役教官有所欠缺,短時間難以達到軍事訓練教學大綱的要求[8]。
三、高校軍訓自訓的實踐探索
(一)承訓學生的選拔
以山西工商學院為例,承訓學生通常情況下在3月份開始選拔,分別通過個人報名—學院初審—軍事教研室復審—組織訓練—期末考核—聘任錄用6步流程,個人報名其硬性條件為要求有服役經歷或優秀的國旗護衛隊成員,以此來保證承訓學生的基本軍事素質,二級學院通過審核后報送至軍事教研室進行復審,軍事教研室根據本部門掌握的情況進行篩選,通過復審的學生即為“軍訓團”的預備人員,預備人員可以參加組織訓練,以選修課課程形式進行,主要訓練內容為隊列動作、技戰術學習和戰場救護等,組織訓練結束后進行期末考核,通過最終考核的人員即為承訓學生,納入學校軍訓團,但有部分學生由于退伍時間較長,習慣養成不足,所以在考核合格的基礎上,在學生暑假期間應當組織軍訓團成員進行為期15天的集訓,完全按照一日生活制度執行,加強學生的習慣養成[9]。
(二)承訓學生的激勵政策
通過考核并且被納入學校軍訓團的學生可享受相關政策。(1)補課辦法,在軍訓期間,由于其時間跨度長、任務重且要求全天候在崗在位,所落課程在軍訓結束后應當安排補課或者由教師安排課后輔導等幫扶制度,保證承訓學生的課程學習狀況,考勤需按照正常出勤填寫,嚴禁因為承訓學生帶軍訓無法正常上課而降低平時成績的現象出現;(2)選修課辦法,由于軍事訓練強度大,尤其對于體能的要求較高,其各項體能要求均向部隊看齊,其成績早已高于體育課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充分提升其積極性,被納入軍訓團的學生可免修體育類選修課并且免于體育課中關于體能類的考試項目;(3)獎助評優,學校可根據承訓學生的訓練時間,適當給予軍訓補助,如伙食補助、軍訓物資、勞務費等,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軍訓期間表現優秀,被軍事教研室評為優秀的承訓學生,在學院內評優評先,同等條件下可優先錄取。
(三)承訓學生的管理
學生納入軍訓團后即為軍訓團編制內人員,應當實行統一住宿、統一管理制度,要求其搬離原宿舍,轉移到由軍事教研室統一管理的宿舍內,并按照一日生活制度嚴格執行,加強其習慣養成,在學校教學周正常進行期間,承訓學生每周一、周三和周四晚自習進行集中訓練,訓練內容為共同科目加特殊專業訓練,以保證軍訓不再是簡單的隊列訓練,可以加入更多的元素[10]。
結語
退伍學生在服役期間接受過系統且完善的訓練和政治教育,其不論在思想方面還是個人信念都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與此同時,退伍后身份轉變為在校學生,并且大多數為大一新生的學長,對于校園生活、文化、習慣頗為了解,由退伍學生訓新生,這將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加強新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情操,成為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可以作為學長的身份使大一新生盡快熟悉大學環境,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承訓部隊外出承訓的壓力。總之,高校軍訓自訓模式的開展已成為現代高校軍訓的主流方式之一,一方面可以提升退伍學生的個人能力,進行多方面的培養;另一方面對于學校軍訓工作的開展也是利大于弊,同時也能夠緩解承訓部隊外出帶軍訓的壓力,但是也不能否認退伍學生帶軍訓的弊端,高校應當結合自身學校實際情況,不斷充實和完善高校軍訓自訓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卉淼,徐旭敏,代云年.高校軍訓承訓教官自主培養模式探究——以中南大學軍訓承訓教官自訓營建設為例[J].高教學刊,2021,7(31):168-171.
[2]張文明.高校軍訓退伍學生帶訓模式的價值與路徑探析[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21,24(06):86-88.
[3]昌燈圣,劉姝利,徐盼.高校學生軍訓自訓模式發展研究——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34(03):100-101+104.
[4]李晨旭,周姝.高職院校軍訓自訓模式研究——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25):89-90.
[5]張未未.關于高校軍訓自訓模式中學生教官應用與實踐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0,(13):30-31.
[6]周志杭,龍宋軍.普通高校軍訓“自訓式”模式及其特征——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為例[J].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阿文),2020,(02):176-177+180.
[7]沈國俊.退役大學生擔任軍訓教官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09):85-87.
[8]李靜.退役復學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優勢發揮實踐模式探索——以陜西某高校為例[J].國際公關,2022,(09):137-139.
[9]李曉麗.學生教官自主管理新模式的探索與成效[J].職業,2023,(01):56-58.
[10]王坦,金峰,周寵,等.學生軍訓與民兵預備役制度相結合的新型軍訓模式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63-64.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