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迅速發展,對乘務員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艙播音》作為空乘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其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承擔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本文結合《客艙播音》課程,探討了《客艙播音》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教學改革,分析其內涵與意義,提出了思政課程整合與教學改革的具體對策。通過以上策略與措施的實施,以期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思想政治素質,為我國民航事業培養更多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關鍵詞:《客艙播音》;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想政治素養
引言
作為安全信息的傳播者和文化的傳播者,空乘專業教育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客艙播音》作為空乘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播音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安全意識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然而,目前《客艙播音》課程教學中存在“重技能輕素質”和“課程內容單一”的弊端,這已無法滿足民航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客艙播音》課程教學中,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與意義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之中,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課程思政強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客艙播音》課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有:(1)在課程內容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和服務意識;(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3)結合民航事業的發展需求,引導學生關注行業動態,增強社會責任感[1]。
(二)課程思政的意義
1.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多元文化的沖擊和挑戰是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客艙播音》課程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誠信、友愛等價值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些價值觀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而且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2.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程思政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課程。在《客艙播音》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溝通協調、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如服務意識、安全意識、團隊精神等。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滿足民航發展的需求。
3.促進民航業的可持續發展
民航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客艙播音》課程教學中,有利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和具有社會責任的空乘人才。
二、《客艙播音》課程特點分析
(一)實踐性強
《客艙播音》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主要通過模擬客艙環境來訓練學生的播音技巧、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實踐教學既能鞏固理論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變能力[2]。
(二)跨學科性強
《客艙播音》涉及新聞學、傳播學、心理學以及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多學科知識的整合,能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學科交叉性的特征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知識的整合和拓展,以適應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三)服務性強
在航空運輸行業,服務是核心要素,其鮮明的服務性特點決定了,只有讓學生具備較強的服務意識、嫻熟的溝通技巧以及能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才能契合民航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客艙播音》課程圍繞這一目標,引導學生將服務理念貫穿始終,使他們能在未來的客艙播音工作中,憑借良好的職業素養,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展現民航風采。
三、《客艙播音》課程思政融合策略
(一)課程內容思政化
1.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客艙播音》課教學應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愛國、集體主義、誠信、友愛等。通過具體案例、歷史事件、工業實例,讓學生了解這些價值觀,并將其付諸實踐。如在客艙安全教育中,可以采用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精神的力量。
2.引入行業典范和時事熱點
將行業標桿和時事熱點融入課程內容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邀請民航方面的專家、學者和航空公司在飛的乘務長為學生授課,分享經驗,使學生對民航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挑戰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另外,也可以把一些時事熱點,如民航安全事件和國際形勢等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深度地思考和討論,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思政化
1.采用情境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加以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客艙播音》為學生提供了模擬環境下客艙播音的能力,在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和服務意識。
2.實施項目式學習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項目中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在《客艙播音》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設計出客艙安全宣傳片、開展航空文化活動等相關活動。通過項目學習,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民航產業的發展需求和文化特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3]。
(三)課程評價思政化
1.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通過對《客艙播音》課程教學質量的評價,可以建立一套以技能評價、態度評價和團隊協作評價為內容的多元評價體系,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依據。技能考試側重于對播音技巧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態度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服務意識;小組合作主要評價學生之團隊精神及責任意識。總體而言,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能更好地反映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
2.引入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
課程評價可以通過互評、自我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溝通;自我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據此制定改善計劃。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四、《客艙播音》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優化課程內容結構
首先,《客艙播音》課程教學內容單一,不利于學生對行業的全面了解,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不利影響。若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增加與民航發展緊密聯系的前沿學科。以民航安全條例為例,其中包括了許多在客艙播音過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規范和要求,學生只有對這些規定非常熟悉,才能準確地傳達出緊急情況下的撤離指令、安全設備的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讓乘客清楚地知道如何保障自身安全[4];其次,引入國際航協的相關規定是十分必要的。現在,隨著國際航班的增多,從這些規定中,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航線服務時,客艙播音的內容、語氣語調等方面應如何調整,才能使播音達到國際標準,不因文化差異或對規則的不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客艙播音》課程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能力和經驗對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素質的教師;這些教師大多來自民航一線,具有豐富的飛行經驗。比如,在航班延誤、氣流顛簸等特殊情況下,如何通過廣播安撫旅客的情緒,提供準確的信息,將這些在實際情況下的播音技巧和應對策略傳授給學生,使他們能夠學到一些與工作有關的實用知識;其次,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和學習也十分重要。通過專業的播音訓練,教師的播音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進而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語音、語調、語速等技巧。同時,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也要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將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職業道德的培養。
(三)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首先,針對傳統《客艙播音》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存在的諸多弊端,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參與度低等問題,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其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一條有效的途徑。線上方面,教師們可以提前將系統的播音理論知識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上,大量的經典案例和優秀的播音示范視頻供學生在上課之前自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深入了解播音的基本原理,為今后在課堂上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線下的課程主要是互動討論和實際操作。在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線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互相交流心得體會。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在模擬艙內進行播音訓練,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及時發現并糾正自己在播音中出現的發音不準、情感表達不到位等問題,提高自身的播音能力;最后,運用翻轉課堂、專題學習、個案分析等教學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在課前自行預習后,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主動分享自己對播音內容和技巧的理解,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并給予深入的指導。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會布置一些項目,例如,設計主題航班廣播方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在此過程中,針對航班主題、旅客群體特點等精心設計的廣播內容,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案例分析法是以實際的客艙播音為例,讓學生分析其優缺點,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這些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綜合運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極大地提高,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思想政治素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客艙播音》課程的實踐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是強化實訓教學的重要舉措。在此,學生可以練習播音,從最基礎的客艙歡迎詞、安全檢查等播音內容入手,再到根據不同的飛行階段、不同的突發情況,模擬相應的播音場景,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播音技巧的熟練度和準確性,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自然,更加具有感染力[5];其次,還可以在校內培訓基地開展應急演練。例如,在客艙發生火災、緊急迫降等突發情況時,學生要通過播音準確地傳達緊急撤離的步驟、注意事項、安撫乘客的情緒等關鍵信息,鍛煉在突發事件中保持冷靜、清晰的播音能力,對于確保客艙的安全和秩序至關重要;最后,構建校外實訓基地是高校建設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環。通過與航空公司,機場的合作,為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實習。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到真實的航班廣播工作中,在真實的飛行中體驗不同的氛圍和需要,了解不同的航班類型、不同旅客群的特點,學會靈活地調整播音的內容、語氣和節奏,將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將來順利進入民航乘務員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
(五)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首先,對《客艙播音》課程進行評價是衡量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其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課程能否持續優化發展。構建多元人才評價體系的關鍵在于構建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其中技能測試就是其中之一。技能考核以播音主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重點。例如,著重檢查學生在播音時的發音是否清晰、準確;語調是否符合相應情景的情感需求;語速是否適中;語句是否連貫。通過這些具體的評價指標,能夠直觀、準確地反映出客艙播音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這也是衡量學生能否勝任客艙播音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考查學生的服務意識、團隊精神等能力。在客艙播音工作中,服務意識極為重要,學生要站在旅客的立場上思考,如何讓廣播傳遞出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比如,主動關心旅客的需求、及時回答旅客的問題等。
最后,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完成作業的態度等。積極的學習態度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渴求,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能反映出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對課程內容的深入思考。綜合評價這些方面,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思政素養,為下一步的教學改進提供明確的方向和堅實的基礎,從而推動《客艙播音》課程的持續優化,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行業崗位的需要。
結語
《客艙播音》課程思政一體化教學模式及教學改革意義非凡,它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育高素質民航人才的有力舉措。在具體實踐中,通過精心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巧妙融入思政要點,讓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并行;著力建設師資隊伍,提升教師思政素養和教學水平,使其成為思政育人的骨干力量;大膽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如運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讓思政教育鮮活起來;切實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的責任擔當;不斷完善課程評價,保障教學質量。總體而言,如今民航事業蓬勃發展,對人才要求愈發嚴苛,這離不開廣大教育工作者與航空公司攜手奮進,積極探索創新,共促民航事業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2024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程思政的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E202404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秦翼.空中乘務員客艙播音的技巧淺析[J].中國航班,2023,(29):15-17.
[2]楚喆.淺析空中乘務員客艙播音的技巧[J].科技風,2020,(07):264.
[3]尉壯壯.淺析客艙播音的語言特征與播音技巧[J].新聞傳播,2023,(22):103-105.
[4]紀影莉,余方敏.人際功能視角下客艙英語廣播詞語言特點分析[J].海外英語(下),2021,(10):94-95.
[5]劉珣.媒體融合背景下播音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04):161-163.
(作者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