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茶文化研究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余悅教授一直在茶文化研究領域負笈前行,翻越過一座又一座高峰。如今,年過七旬且已經有足夠積淀與儲備的他,可以在茶文化研究上一覽眾山,描繪出一幅幅光彩奪目的美麗畫卷。正因為如此,由他擔綱主編《當代茶文化研究大系》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最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便是研究大系的開山之作,即《茶文化的歷史學派:陳文華茶文化研究路徑與學術貢獻》,洋洋灑灑85萬余字。
在當代茶文化研究領域,陳文華先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茶文化研究初期的領軍人物,也是在海內外有重大影響的茶文化研究的先行者與開拓者。陳文華先生以自己畢生的精力,執著于中國茶文化的復興與弘揚,為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本湟湟大著的第一個特點,是它極其宏闊的研究視野。全書分五大篇章,涵蓋了陳文華茶文化研究專論、主要學術思想、學術成果摘要與評述、學術風采實錄及陳文化生平與學術年表等,對陳文華先生的茶文化研究路徑、成就和學術貢獻作了全面、系統的梳理與集結。這里面不僅有陳文華先生各時期撰寫與發表的茶文化文章,也有他出席各種茶文化活動的講話、接受媒體專訪的實錄,以及其他學人對他及其學術成果、學術生涯的追憶和評述。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徑往上,它們最終匯聚于頂峰,探尋出陳文華先生學術脈絡與學術貢獻的“真面目”。
第二個特點,是這本大著極為明晰的編排體系。它沒有完全按照時間順序對陳文華先生的學術成果進行羅列,而是把有關他的茶文化研究專論擺在前面,做一個概括式導引,把讀者引進門之后,再分類別推出他的主要學術思想。這些學術思想包括了陳文華先生的茶文化綜論、茶道與茶藝論、當代茶論、編書品書文章、茶事札記等,非常系統完整。之后,是更高一層的陳文華先生學術論文、學術報告、學術專著的摘要與評述;再后面,是他的學術風采實錄,收集了極其豐富的有關他的專題報道、媒體專訪、著作評論和回憶文章。最后,為了便于讀者閱讀和檢索,列出了陳文華先生的生平與學術年表。這種脈絡清晰的編排體系,給了讀者一條非常精巧的閱讀路徑,錯落起伏、引人入勝而又不至于迷失方向。
第三個特點,則是這本大著極具創造的學術價值。它不是簡單地將陳文華先生的研究成果進行匯編,而是在回顧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造,即基于陳文華先生學術成果整理的當下學術價值的再挖掘、再升華。書的前面不僅有院士寄語和叢書總序,還有“緒論”部分,主題為“當代茶文化研究的學術歷程和未來走向”。這等于預先構建了一個當代茶文化研究參照系,在這個極具當代視角的參照系幫助下,再往下閱讀陳文華先生的各類學術文章,會有豁然開朗式的收獲與升華。
由此可見,《茶文化的歷史學派:陳文華茶文化研究路徑與學術貢獻》不僅有當代茶文化專家學者學術成果及學術成長史的記錄與梳理,也為當代及未來茶文化研究開拓了一條新路徑,讓新時代中國茶文化研究有了一種“躍上蔥蘢四百旋”的豪邁與自信。
(《茶文化的歷史學派:陳文華茶文化研究路徑與學術貢獻》,主編:余悅,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