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表示,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推進,中國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已經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p>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這是中央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2025年全國兩會,“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寫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綠色轉型“路線圖”逐步明晰。
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推進,中國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已經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點“綠”成金 互利雙贏
3月8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帶著兩塊從北京市大氣環境監測儀上取下的濾膜,走上“部長通道”。他手中的濾膜一塊來自2015年,因吸收了太多PM2.5變成了灰黑色,另一塊來自2024年,仍維持著灰白色。十年間,濾膜的黑白轉變,正是中國生態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的生動縮影。
在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眼中,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更意味著“環保產業旺,百姓呼吸暢、腰包鼓、心里亮”。
“我的家鄉在寧夏,這些年我也一直在寧夏開展水環境治理工作,親眼見證了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痹谌珖f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黃綿松講述了寧夏的生態變遷。他介紹,清水河是寧夏固原的母親河,過去因沿岸直接排污,導致河水又黑又臭。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治理,如今的清水河已經變得名副其實。隨著生態環境整體改善,2024年,固原成功入選聯合國“自然城市”名單。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
如何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滿足人民期待?黃綿松告訴記者,憑借生態優勢,固原發展了菌菇、冷涼蔬菜等產業,產品遠銷粵港澳大灣區等地。不僅如此,由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區搬遷到賀蘭山東麓的生態移民更因地制宜,發展起葡萄酒產業。近40萬畝的戈壁荒灘,如今已經變成綠地和葡萄園。當地種植釀酒葡萄的總面積占全國近40%,葡萄酒產業也因此發展成寧夏六大地方特色產業之首?!半S著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近13萬生態移民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秉S綿松說,“這就是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互利雙贏。”
據他介紹,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生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已超過340萬人,營業收入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相比10多年前增長了近4倍,成為綠色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科技助力 逐“綠”前行
春寒料峭,黃海之濱的日照港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隨著一艘煤炭運輸船靠泊在煤炭泊位上,萬噸煤炭通過流程化系統自堆場一路被輸送至自動化裝船機,精準高效進入船艙。
這里是全球最年輕的5億噸級港口,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七——然而,這里也曾經面臨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模式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相悖的困局。
今年2月,隨著2025年全國兩會臨近,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華信工貿集團董事長拜文匯再次來到山東港口日照港實地調研。
“我關注的重點是港口智慧化綠色化建設進展。”拜文匯告訴記者,日照港是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糧食等的供應鏈樞紐,以煤炭、鐵礦石等為代表的大宗干散貨占據了日照港吞吐量的半壁江山。在港口傳統作業模式下,干散貨物被貨輪運送至港口,通過門機等設備接卸后,再用汽運方式運送至后方堆場,帶來了揚塵、尾氣排放等環境污染問題。
如何破局?“綠色轉型升級是推動日照港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卑菸膮R說。近年來,日照港著力加強科技要素對傳統產業發展的賦能,圍繞生產數智化、用能低碳化、環境綠色化、集疏運清潔化等方面不斷發力,取得很大進展。
2024年12月27日,全國首個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港口一階段在山東港口日照港建成投用。項目首創全貨類適用、全流程互通、全系統智能的大宗干散貨作業體系,不僅提高了裝卸效率,還大大減少了污染物排放,為推動干散貨港口智慧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方案。
中國力量 “碳”路未來
2025年是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五周年。
2024年11月15日,在COP29大會中國角舉辦的“節能降碳 中國行動”主題邊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文華曬出了中國“雙碳”工作的成績單:中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齊全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下降80%,2023年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幫助其他國家減碳達到8.1億噸……
“雙碳”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對此充滿信心。“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為全球碳減排和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彼硎?,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在凝心聚力、積極行動。
“我所在的實驗室就是做傳統污染物治理的?!弊鳛樗拇ù髮W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石碧告訴記者,實驗室正在開展對工業園區的水固氣以及復合污染物協同治理,以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記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在關于“雙碳”的表述上,不僅延續了去年“積極穩妥推進”的基調,還提出要建立碳標識認證制度、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等新舉措。
石碧認為,“雙碳”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對于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皯斪⒁獾?,由于各國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科學依據存在差異,我國出口產品可能面臨不同合規要求,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睘榇?,他帶領團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聯合制定碳排放與碳足跡核算方案和標準,助力中國產品突破綠色貿易壁壘,提升出口競爭力。
談到未來的工作重點,石碧說,隨著國家“雙碳”戰略日益深化,引導皮革行業做好相關工作,建立皮革行業碳排放與碳足跡核算和評價體系勢在必行。同時,他將帶領團隊進一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使科技創新真正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