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霖是一名機電專業二年級的學生,性格內向,平時學習成績中等偏上。在一次數控機床操作實訓課上,他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工件報廢。雖然指導老師表示“這是學習過程中難免的失誤”,但這件事讓小霖陷入了強烈的自我否定中。
從那以后,小霖的學習狀態明顯改變。他在專業課上總是坐在教室后排,低著頭很少參與互動。實訓課上,他更是畏手畏腳,每次操作時都會反復檢查,害怕再次出錯。因為過度緊張,他的失誤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一次檢查作業時,他的圖紙上有明顯的橡皮擦擦過的痕跡,顯然修改了很多次。
班主任找他談心時,小霖說出了自己的困擾:“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學這個專業,連最基本的操作都做不好,以后肯定找不到好工作。同學們現在也不愿意跟我一組做實訓,覺得我會拖后腿。我總是擔心自己會犯更大的錯誤,每次上實訓課前都緊張得睡不好覺。”
小霖的這種狀態也影響到了其他科目的學習。他開始頻繁曠課,作業經常完成不了。原本關系不錯的同學也漸漸疏遠了他。期中考試,他的專業課成績直線下滑,這加重了他的消極情緒。專業課老師注意到這一情況,找到我這個心理健康教師,希望能給小霖做些心理輔導。
通過初步接觸,我發現小霖正陷入典型的災難化思維中,我要幫助他走出這個認知誤區。
運用“思維解凍”方法,卸下心理防御
第一次見面時,我仔細觀察小霖的狀態:雙手緊握,目光游移,聲音低沉,整個人顯得非常緊張。當我詢問他最近的情況時,他低著頭說:“我覺得自己太差勁了,什么都做不好。每次上實訓課都害怕得要命,生怕又把工件毀了。”他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甚至有些哽咽。
我敏銳地察覺到,小霖此時的心理防御非常強,如果直接分析他的想法可能會加重他的抵觸情緒。于是,我采用了“思維解凍”的方法,先表達對他當下感受的理解:“我能感受到你現在很迷茫,因為你說話時聲音都在發抖;我也感到心疼,因為你似乎把所有責任都歸咎于自己;我很擔心你,因為這種自責會影響你的心理健康。其實,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我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過這種“我信息”的表達,小霖明顯感受到了安全感,他的身體稍微放松了一些。“老師,我就是控制不住胡思亂想,每次上實訓課前就開始擔心,害怕又會出錯。我一緊張手就抖,結果真的就失誤了……”他終于開始傾訴內心的想法。
“你現在能跟我說出這些感受,說明你已經開始面對問題了。這是很勇敢的第一步。”我肯定。“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其他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困難?”這個問題讓小霖沉思了一會兒:“可能……有吧,但他們好像都能很快克服。”
“思維解凍”方法通過真誠的理解和支持,幫助小霖卸下了心理防御,為后續的認知調整創造了條件。我溫和的表達方式和接納的態度,讓他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被評判,這對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起到了關鍵作用。最后,我和小霖約定每周見面一次,共同探討如何克服當前的困難。
設計“現實演練”活動,重建自我認知
第二次輔導時,我設計了一個特別的活動。我選擇了一個安靜的時段,把小霖帶到實訓室。“今天我們來做個小實驗。”我說,“你選一個自己最擔心出錯的操作步驟,我們一起來分析。”
小霖猶豫了一下,指著數控機床的參數設置面板說:“這里,我總是怕輸錯數據。”我注意到他說話時,手又開始微微發抖。“沒關系,我們就從這里開始。你先說說具體的擔心是什么?”我引導他描述自己的想法。
“我怕輸錯了參數會把機器弄壞……那樣就真的完了……”小霖的聲音又變小了。我適時指出:“注意到了嗎?你用了‘完了’這個詞。這讓我想起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在緊張時,常常會把事情想得特別糟糕。實際上,這臺機器有很多保護措施,即使參數輸入有誤,也不會造成嚴重后果。”
接著,我實際操作了一遍,故意在某些步驟中出現一些小的錯誤,然后一起觀察機器的反應。他驚訝地發現,機器會發出警告但不會真的損壞。通過這種實際演練,小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擔心有些多余了。
“現實演練”活動可以幫助小霖直面恐懼,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災難化預期。這種認知重建的方式特別有效,因為它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讓來訪者通過實際體驗獲得新的認知。我觀察到,這個過程中小霖的緊張感逐漸降低,甚至開始主動嘗試操作。
建立“漸進支持”系統,強化積極行為
隨著輔導的深入,我發現單純的個別輔導不夠,還需要建立更完整的支持系統。我和實訓老師溝通,請他在課堂上多給小霖一些展示的機會,并及時給予鼓勵。同時,我也找到班上幾個技術比較好的同學,主動和他們交流,請他們在適當的時候給小霖一些幫助。
在一次實訓課上,我觀察到小霖完成了一個相對復雜的工件。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比之前進步很多。放學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今天我看到了你在實訓課上的表現,特別是處理那個斜面的時候,手法已經很熟練了。”小霖露出了靦腆的笑容:“嗯,這幾天我都在練習,小明同學還教了我一些技巧。”
這種進步給了小霖很大信心。我借機和他一起規劃接下來的學習目標,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每完成一個任務,都在“進步記錄表”上打個鉤。看著表格上的鉤越來越多,小霖的自信心也在逐漸提升。
“漸進支持”系統的建立,為小霖創造了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通過同伴支持、教師鼓勵和自我肯定的良性循環,他擺脫了以往的消極思維模式。這種系統性的支持不僅改善了他的學習狀態,也促進了他的人際關系發展。
小霖的心理輔導實踐讓我對中職學生災難化思維的干預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首先,我們要理解災難化思維背后的心理機制。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認知扭曲,往往是因為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同時災難化了失敗的后果。因此,輔導工作需要同時關注認知和情緒兩個層面。其次,輔導策略的選擇要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需求。采用“思維解凍”“現實演練”和“漸進支持”等方法時,我都注意將方法融入具體的學習情景中,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改變。特別是通過實訓課這樣的實踐場景進行干預,效果往往比單純的談話輔導更好。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完整的支持系統,班主任、科任教師、同學的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營造出積極支持的氛圍,才能幫助學生真正走出認知誤區。同時,教師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預防災難化思維的形成,培養學生積極理性的認知方式和良好的心理韌性。(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本文系江蘇省淮安市2024年度職業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淮安中職生壓力源現狀及應對策略”(課題編號:Hazy240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