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我們班轉來了一個新同學——小欽,一個從私立小學轉來的插班生。小欽有著一雙明亮的眼睛,總是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眼神中透露著一絲不安和迷茫。
“老師,新學校和我以前的學校很不一樣。”第一天放學后,小欽對我說。我微笑著回答:“每個學校都有它的特點,我相信你會很快適應這里的。”他點了點頭,但眼中的不安和迷茫仍然沒有消散。
小欽的學習基礎并不扎實,學習習慣也算不上好。小欽上課時常走神,作業也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完成。我想,新的同學和新的環境,對于孩子來講需要時間適應。持續觀察一周后,我發現小欽適應得很吃力。因此,為了更好地支持小欽,我決定與他的家長進行一次深入地溝通。
經過深入溝通,我才知道,這是小欽第一次系統地接觸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他沒有學過拼音,沒有學過乘法口訣,現在所有的知識都是在暑假惡補的。我很驚訝,也很佩服他,驚訝于那些我們早就學習過的基礎知識,小欽卻不會;佩服小欽父母的耐心與魄力。我在溝通中知曉,小欽是一個有小提琴天賦的男孩,小小年紀已經有著豐富的舞臺經歷。小欽的母親著急地說:“老師,我們希望小欽能夠全面發展。但是,他的基礎不夠好,我們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去溫習知識。我們愿意配合學校、配合老師,一起幫助他。”
小欽父母的話給了我一顆“安心丸”:有態度就會有進步,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我接著說:“我堅信有態度就會有成績。小欽需要的不僅是我們的耐心和支持,更需要我們共同的理解和鼓勵。基礎差可以補,只要堅持,他就會有進步和成長。”
于是,我和小欽父母達成了一個共識:不以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我們決定給予小欽更多的耐心和支持,幫助他逐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小欽,我注意到你在語文課上有些吃力,你能告訴我你覺得哪里最難嗎?”我問他。他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覺得課文中的很多字我都不認識,閱讀的速度也很慢。”我鼓勵他:“沒關系,我們慢慢來。你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識字,比如制作一些生字卡片,或者用歌曲來識字,或者讀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書籍。”
班上的同學也對小欽展現出了極大的包容和友愛。他們沒有因為小欽的學習暫時落后而排斥他,反而主動伸出援手,幫助他理解課堂上的內容,一起完成小組作業。
“小欽,這個數學題我幫你解釋一下,你看這個圖形可以這樣理解……”學習委員在一次小組討論中耐心地幫助小欽。小欽認真地聽著,時不時提出心中的疑惑。
作為班主任,我時刻關注小欽的點滴進步。我鼓勵他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即使答案不完美,也值得表揚。我安排他參加學校的小提琴社團,讓他的才華得到展示。在家長會上,我都會與小欽的父母分享他的進步,讓他們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和變化。
轉眼間,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小欽的變化顯而易見,他的學習穩步提升,學習習慣也逐漸改善。更重要的是,小欽變得更加自信和開朗,他的笑容成了班級中最溫暖的風景。
在學期末的班級聚會上,小欽拿出了一張精心制作的卡片遞給我,卡片上寫著:“老師,您是我心中永遠的光。”那一刻,我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我知道,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更是對整個班級的肯定。(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