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的荊楚大地,藏著一座滿是煙火氣的小城——監利。清晨,漁民從溝渠湖泊里撈出活蹦亂跳的鮮魚;破曉,街頭巷尾的早點攤就升騰起裊裊熱氣。咬一口鮮香魚肉,嗦一口熱乎小吃。這些美食,就像相識多年的老友,讓天南海北的食客,都按捺不住奔赴這里,只為一品地道風味。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監利如此豐富的美食文化,卻一直缺乏全面而系統的記錄。監利市稅務干部皮東,作為土生土長的監利人,對家鄉美食懷有深深的眷戀與熱愛。自2017年5月起,在長達近8年的時光里,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化身執著的文化探尋者,穿梭于監利的大街小巷、鄉間村落。無論是清晨霧氣未散的早餐攤,還是暮色沉沉的夜宵檔,都留下了他走訪調研、查閱資料、深入考證的身影。最終,皮東憑借著這份堅持,完成了美食手冊《快收藏!早酒之都監利美食打卡指南》,為家鄉美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皮東的美食探尋之旅,從街邊熱氣騰騰的早餐攤起步。在監利,早酒文化別具一格,是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容城的大街小巷,空氣中便彌漫著早酒的醇厚香氣。民主路的“鱔魚涼湯面”,選用筒子豬骨、羊骨、土雞、大鯽魚等多種食材,經過數小時的精心熬制,是監利人心中面食的不二代表。在城東的“劉記鹵鴨”、城西的“立伢特色鹵鴨”,鴨頭、鴨翅、鴨脖、鴨腸等鹵味,搭配上一杯香醇的早酒,為不少監利人開啟了活力滿滿的一天。
監利的美食版圖,遠不止早酒這一隅。中晚餐和夜宵同樣精彩紛呈。城區和各鄉鎮的餐館、小吃攤,都有自己的“招牌秘籍”。朱河的“姜絲米粑子”,軟糯香甜,帶著淡淡的姜香;新溝的“原味鹵菜”,遵循傳統工藝,鹵香四溢;棋盤的“湖鮮”,食材新鮮,烹飪手法質樸,保留了魚肉最本真的鮮美……皮東不僅詳細記錄下這些美食的分布位置,還深入到每一家店鋪,尋訪每一位廚師,探尋美食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及獨特的制作工藝,為游客和美食愛好者們繪制了一份專屬的美食地圖。
在挖掘美食文化的過程中,皮東重點聚焦于監利早酒、監利團子、監利結炒米等特色美食。清晨,老人們圍坐在一起,點上幾盤鹵味,倒上一杯散酒,談天說地,分享著生活的喜怒哀樂。監利團子歷史悠久,相傳與三國時期關羽值守華容古道的傳說有關。如今,監利團子已經被列入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監利人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監利結炒米等傳統小吃,也承載著監利的農耕文明和深厚的歷史記憶。
身為稅務干部,皮東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冊子中專門編寫了飲食涉稅章節,詳細介紹了經營美食所涉及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相關知識,提醒美食商戶們誠信經營、依法納稅。只有每一位商戶都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才能讓監利的美食產業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蓬勃發展,讓舌尖上的美味更“健康”,讓美食生意長長久久,為監利美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皮東表示,他希望通過這本冊子,讓更多的人了解監利的美食文化,讓監利美食走出荊州,走向全國。這本冊子,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美食攻略,更是監利文化傳承的重要資料,是皮東獻給家鄉的一份厚禮。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監利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