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宛如一場悠遠綿長且綺麗美好的漫漫旅程,它似潺潺溪流,潤澤著求知若渴的心靈;又如熠熠星辰,照亮著逐夢奮進的征途。在時光的素箋上,我希望以知識為筆墨,用智慧作篇章,緩緩書寫成長、蛻變與希望的詩篇,引領莘莘學子跨越山川湖海,奔赴熠熠未來。
晨曦初露,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戶,溫柔地灑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我在鄉村小學的第一節語文課準時開始。孩子們端坐在座位上,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期待著新老師帶來不一樣的精彩課堂。
在教孩子們讀生字詞時,我注意到了一位靦腆的小女生。她微胖的身子,短短的頭發,一雙肉嘟嘟的小手平放在桌子上。她在跟讀的過程中,總是把含有翹舌音“zh、ch、sh”的字詞讀成平舌音“z、c、s”,這一現象引起了我的關注。盡管我及時單獨進行了領讀,可她依舊難以區分。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問題所在,我邀請她走上講臺,讓她多次嘗試朗讀。
她怯生生地來到講臺,小臉漲得通紅,聲音也有些顫抖。我能感覺到她的緊張和不安,但我還是用溫和的目光鼓勵著她。經過幾次嘗試,我終于明白了她無法準確區分的真正原因。原來是她的發音部位和方法存在一些偏差。我輕輕撫摸著她的頭,半蹲下身子,與她平視,耐心地示范著正確的發音方法。“來,看老師的嘴巴,舌頭要這樣……”我一遍又一遍地領讀,在具體的字詞中讓她感受差異,她也努力地跟著模仿。漸漸地,她的眼神中不再充滿迷茫,似乎對這兩種容易出錯的讀音有了新的認識。
“現在,你來自己讀一讀,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我鼓勵著她。她猶豫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開口讀了起來。當她第一次準確無誤地讀出這兩種音時,下面的同學不約而同地為她鼓掌。他們用真誠的掌聲表達著對小伙伴的祝賀。
那一刻,我被同學們之間真摯的情感深深感動。這簡單而清脆的掌聲,充滿了孩子們之間純粹的友愛和鼓勵。而臺上的小女生,忍不住哭出了聲。也許這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讀準這兩個音,內心的喜悅與激動難以抑制;又或許她明白了自己并非無法讀對,只是缺少正確的引導,這是她對過去委屈情緒的一種宣泄。
我再次撫摸她的頭,當著同學們的面給予她充分的鼓勵和肯定:“你真棒!只要繼續努力,一定會讀得越來越好!”她含著淚點了點頭,回到座位上時,眼神中多了一份自信和堅定。
從那以后,我不僅在課堂上對她格外留心,課后也主動去了解她的家庭情況。原來,小女孩三歲時父母就離異了,父親常年外出務工,很少回家,奶奶成了她唯一的依靠。多年來,由于隔代的交流局限,她逐漸變得自卑,在課堂上也很少主動發言。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在語文教學中對她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和耐心。在后續的語文課上,只要遇到帶有翹舌音和平舌音的生字詞,我都會讓她讀一讀。雖然她偶爾還是會出現混淆,但總能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迅速更正并重新讀正確。她的努力和進步,讓我感到無比欣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欣喜地見證著她一點一滴的變化。她對學習的態度從最初的懵懂迷茫變得積極主動。作業本上的字,從最初的大而不規范,慢慢變得工整有序。她的學習成績也在逐步提升,在階段性評估和期中評估時,她的分數總是在及格線邊緣徘徊,到這次期末檢測,竟然進步了二十多分!這巨大進步的背后,是她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對學習日漸深厚的熱愛。在這個小小的教學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使命。這段教學經歷也讓我深受啟發。
首先,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節奏。我們要敏銳地捕捉到他們的特點和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教學方法。就像這位小女生,她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細致的指導,讓她在反復練習中找到正確的發音方法。
其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呵護。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支持。一個輕輕的撫摸、一句肯定的話語,都可能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發現每個孩子的問題和閃光點。
同時,在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還要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傳承意識。在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室里,我看到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也更加堅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教,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語文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精彩。
回顧這段教學經歷,我深感自己在不斷成長和進步。孩子們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滿足和自豪。我知道,在未來的教學道路上,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付出,用愛去陪伴,就一定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在語文的世界里暢游,收獲知識和快樂。
盡管學習條件相對艱苦,這所鄉村小學孩子們的純真和努力讓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我愿意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堅守初心,為他們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