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我卻嘗到了“愁滋味”,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高考失利,打碎了我原有的夢想。一番思索過后,我背起行囊,到鎮上新辦的一家企業工作,隨即作為技工被派到上海培訓。
城市的繁華,驅不散我高考失利的痛楚。盡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高考錄取率較低,但是我們班還是有幾名同學考上了大學。從天南海北輾轉而來的同學信件,雖然都在講他們初到大學,如何人生地疏,住宿環境如何艱苦,飲食如何差勁,為我沒有復讀感到惋惜,勸我繼續“搏一搏”,但字里行間難以掩飾他們內心的喜悅。
夜深人靜,我拖著疲憊的身子,蜷縮在宿舍里,如饑似渴地讀著同學們的來信。身在工廠,我的心卻向往大學,多么想了解同學們在大學更多的學習情況,恨不得隨著回信一起飛到大學課堂,哪怕當一回旁聽生也好。
白天,我迷茫地在車間生產一線學習操作技術,繁重的車間勞動使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人生,對前途的困惑時刻纏繞著我。
“人生低谷,讀讀路遙”,畢業典禮上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臨別贈言,突然在我耳畔響起。第二天我便從新華書店買回了一套三冊的《平凡的世界》和收錄《人生》的單行本《路遙小說選》。我躲在宿舍里,廢寢忘食地閱讀,希望能找到解開我迷惘與困惑的鑰匙。
路遙先生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確實是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書中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事跡催人奮進,又發人深省。他們沒能考入大學,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一方狹小的天地,在艱難的道路上拼搏,書寫各自精彩的人生。
他們的起點,類似我當時的處境。有了同病相憐式的感情,我對路遙先生筆下的孫少安、孫少平、高加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潛意識中也開始尋找屬于我自己的人生。我知道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需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
在上海培訓的那段日子,陪伴我的是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苦難是人生的老師,也是磨煉人格的途徑。我想起了埋在心底的文學夢,于是馬上提筆給我的同學們寫信,央求他們給我郵寄一些大學語文、歷史類的課本,讓我能夠自學,提高文化素養。他們寄來課本的同時,也給我出主意,建議我參加更為系統全面的函授、自考或成考,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拿到文憑。
上海培訓結束后,我回到單位,便纏著單位領導選派我去成人高校深造,最終如愿以償地跨進了我夢寐以求的大學。
慶幸的是,在我人生的第一個低谷,我遇見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明白了平凡不是平庸的道理,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我用另一種形式圓了我的大學夢,擦亮了生命最真實的底色,踏上了追逐夢想的平臺。
二
卷簾門被迫拉下來的那一刻,我心灰意冷,頭暈目眩,身體搖晃著,好像隨時都要跌倒,感覺整個世界都要塌下來了。
我苦苦經營兩年的茶餐廳,最終卻慘烈地“關門大吉”。店堂落地玻璃上,張貼著醒目的“轉讓”兩字,盡管我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上大學后一直順風順水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挫折。創業的失敗、投資的血本無歸,使我備受煎熬,仿佛從巍峨山頂一下子跌進了無底深淵。盡管漫漫人生路,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但沒有人喜歡挫折。
那一年的春節長假,我特別傷心。沒有走親訪友,沒有遠足旅行,沒有交際應酬,創業的失敗使我自慚形穢,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只是一個人關在書房里,靜心反思,不愿面對現實。
心情煩悶地待在家里,胡亂地看書。書架上,那幾冊泛黃、卷邊的《平凡的世界》《路遙小說選》映入眼簾,那是我在上海培訓時買的,它們已經靜靜地躺在書架上許多年了。
“人生低谷,讀讀路遙”,觸景生情,我又想起畢業典禮上老師的臨別贈言,想到了我當年在上海培訓時躲在宿舍閱讀路遙作品的日日夜夜。
那就再讀讀路遙吧。我從書架上抽出《平凡的世界》,翻到第三部第二十章,特意找到孫少安燒磚失敗的章節閱讀。
“就像大晴天冷不丁下起了冰雹——孫少安的磚窯砸了!所有千辛萬苦燒制的成品磚,出窯的時候,無一例外地布滿了裂縫,成了一堆毫無用處的廢物。”
字字揪心,句句血淚。“大晴天冷不丁下起了冰雹”的,不只是燒磚失敗的孫少安,還有投資創業失敗了的我。
《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燒磚失敗的原因,在那個高薪雇來的師傅身上:“這個賣瓦盆的家伙實際上根本不懂燒磚技術,而忙亂的少安卻把掌握燒磚的火候的關鍵性環節全托付給他來掌握,結果導致了這場大災難。”
災難是毀滅性的。一位不懂裝懂的師傅燒壞了磚窯,使原本就脆弱的磚廠倒閉了。原本“紅火熱鬧的磚場頃刻間就像散了的戲場。人走空了,只留下遍地狼藉。”站在一夜間敗落下來的磚廠,孫少安夫婦相對而泣。
孫少安跌倒了又站立起來的故事,讓我淚流滿面:“命運總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人才會成熟起來……”
是的,在創業的路上,充滿了矛盾和艱辛,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創業前,我一直在本地一家小有名氣的企業工作,潛意識中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自己開了茶餐廳后,心中依然沒能擺脫那種優越感。內向孤傲的性格,加上潛意識里的優越感,讓我始終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茶餐廳的經營中。
如今,卷簾門已經拉下,“轉讓”二字已經貼出,痛定思痛,路在何方?漫漫人生路,我又該如何邁出腳步?
我一時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也沒有勇氣。沉浸在路遙所創造的世界中,孫少安、孫少平、高加林經歷的挫折與磨難,讓我感到同病相憐;他們的夢想與追求,也讓我感同身受。漸漸地,我的心境越來越明朗。我創業失敗的那點小事,在他們忍辱負重的磨難面前,根本不算什么。人生之路,向來都與挫折相伴而行。挫折對于強者來說是墊腳石,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對于弱者而言則是絆腳石,束縛了前進的腳步。
遭遇挫折、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丟失了信心,挺不直身軀。從某個角度看,挫折也是一件磨煉意志的好事。在此次挫折中,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改變,磨煉了意志,懂得了唯有挫折與困境,才能使人變得更加堅強,更懂得了跌倒了仍要站起來的道理。
我徹底放下包袱,四處找工作,終于又謀到一個理想崗位,在保稅區一家大規模企業擔任行政人事經理,后來又被提拔到公司高層,成為董事長的“左膀右臂”,開啟了又一段我的高光歲月。
三
過了十多年歲月靜好的安穩日子,命運的漩渦再次擊中了我,在最為尷尬的年齡遇上了最為尷尬的事情。人到中年,我所供職的保稅區企業因經營失誤而倒閉,我也因此丟了飯碗。
我臨危受命,處理完善后工作,默默地收拾個人物品,與奮斗了十多年的企業作了最后的告別。我怯怯地回家,心中的沮喪無法形容,麻木得如一具行尸走肉,不愿也不敢去考慮今后的生活。
妻子云淡風輕地安慰道:“回來就回來吧。趁現在不用工作,不如將新房子自行裝修了,免得找到新工作后,包給裝修公司。這樣省下來的費用,就等于是你的工資了。”
我欣然接受。在書柜抽屜中尋找卷尺時,無意間又瞥見那幾冊泛黃、卷邊的《平凡的世界》和《路遙小說選》,它們蜷縮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如我此時的處境。
我輕輕地抽出一冊,抖落書脊上的浮塵,撫摸著留有歲月痕跡的封面。“路遙”,我在心底默念作者的名字,深深地震撼于這個不屈的靈魂。路遙先生的一生,坎坷而堅強,貧窮而富有,短暫而輝煌。文學就是他的生命,文學就是他的財富。他的生命在文學中永生,他的精神在文學中永恒。
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念頭驟然向我襲來,仿佛一股暖流瞬間匯入我的心房。那個沉睡的文學夢想,瞬間被激活,如同火山噴發。剎那間,我明白了,也許這輩子我都無法成為財務自由的物質富裕者,但我有希望成為靈魂自由的精神富有者。一位作家曾這樣說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只有一次生命,但因為有了文學,我們便比別人多了一次生命。”我要在平凡的世界里,不甘平庸,哪怕只能取得很小的成功,也要擦亮生命最真實的底色,綻放屬于自己的絢麗人生。
于是,我白天忙著裝修,做“監理”、購建材,晚上坐在電腦前,沉浸在文學創作中,一則是為了實現心底的文學夢,二則也是為“稻粱謀”,賺取稿費,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裝修完工后,在親友的幫助下,我去了一家相對輕松的單位,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追求我的文學夢。
曾經,有多少個寒冷的夜晚,我佝僂著身體,在揀拾六便士與仰望月亮之間徘徊。“人生低谷,讀讀路遙”,畢業典禮上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臨別贈言,竟成了照亮我人生道路的一盞明燈。那幾冊厚厚的《平凡的世界》《路遙小說選》,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在我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總有不同的感悟。是它們溫暖了一個個寒冷的夜晚。
平凡不是平庸,它是生命最真實的底色,孕育著無盡的可能與希望。人生處處有風景,挫折也是一道別致的風景,無論經歷了多少挫折,承受了多少痛苦,只要擁有信念與勇氣,擦亮生命最真實的底色,就能夠書寫精彩的人生。
(責任編輯 宋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