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紙是我國節日慶典中重要的裝飾元素,展現出獨特的地域特征。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剪紙藝術的過度商業化現象,影響了剪紙藝術傳承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因此,為了保護并傳承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本文將探索剪紙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方法,以期提高學生對剪紙的關注,為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美術剪紙教學現狀調查
問卷調查表以紙質版形式在懷化市東晟中學共發放200份,收回192份,有效150份。問卷調查結論如下:
(一)學生對于民間美術的了解程度
根據回收的問卷調查數據,筆者對初中學生對民間美術的了解程度進行了評估。僅有5.44%的學生表示對民間美術有深入的了解,這一比例表明大部分學生對這一領域的認識尚顯不足。這一發現強調了在初中美術教育中增加民間美術內容的緊迫性,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學生對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認知度和關注度。筆者又進一步分析了學生獲取民間美術知識的主要途徑,數據顯示學校是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主要渠道,占比高達78%。此外,電視節目也是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重要渠道,有14.2%的學生主要通過這一方式接觸民間美術。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館、手機公眾號推送以及短視頻等新興媒介也發揮了一定作用,成為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輔助途徑。綜上所述,學生對民間美術的了解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且學校在這一提升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二)學生對于剪紙課程的興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剪紙課程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具體來看,有24.3%的學生對剪紙藝術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70.45%的學生表示對剪紙課程有興趣。這一數據表明剪紙藝術在學生群體中擁有較高的接受度。這一發現對于教育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揭示了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而且為學校的相關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持,通過增加剪紙相關的教學內容,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
二、剪紙在中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陳舊
在深入探訪湖南省懷化市東晟中學的過程中,筆者通過與多位美術教師的深入交流及對學生的隨機訪談,發現該地區初中美術教育所使用的教材自2013年起沿用至今,現行教材的更新情況并不十分理想,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對剪紙藝術最新發展和創新實踐的了解。剪紙藝術始終處于不斷地發展與創新之中,陳舊的教材內容會讓學生失去接觸最新藝術發展情況的機會,不僅會削弱學生對藝術深度理解的能力,也可能阻礙他們在藝術創作中創新能力的展現。
(二)教學模式單一
在剪紙教學領域,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教學方法亟須創新,應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當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和協助者,幫助他們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意思維和自主創作能力。
藝術教育強調多感官的互動體驗,這在剪紙這門課程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然而,初中美術課程通常以鑒賞為主,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模式并不適用于剪紙教學。在大班教學環境中,若教師在講臺上進行剪紙示范,后排學生往往難以清晰觀察具體步驟;而采用投屏技術,又可能因光線等因素影響清晰度。此外,教師在課堂中雖然能為學生提供個別指導,但難以全面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這不僅影響了教學效率,也會導致整體教學效果的下降。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選擇讓學生進行相對簡單的剪紙創作,如對稱的團花剪紙或連續紋樣,這些基礎技法雖然易于掌握,但學生很快會感到缺乏挑戰性,這與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和求知欲不符,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從而影響他們對剪紙藝術的深入探索。
(三)剪紙藝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缺失
剪紙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在實際教學中并未體現出剪紙藝術的重要性。具體來說,部分學校對美育關注較少,且在資源配置上未能充分體現對傳統藝術,尤其是對剪紙藝術的重視。剪紙是一種需要特定材料和精湛技藝的民間藝術,其教學實踐需要相應的支持,學校若未能提供必要的剪紙材料、專用教室和專業指導,學生便難以深入學習剪紙技藝,這限制了剪紙藝術的傳播。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審美的變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在不斷變化,如果剪紙藝術的課程內容不能與學生的現代審美和興趣相結合,可能會影響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剪紙在教學中的創新實踐策略
(一)更新剪紙教材版本
剪紙藝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擁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在本項研究中,筆者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旨在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并努力培育其傳承和發揚傳統民間藝術的能力。因此,精心挑選與學生相匹配的教材內容,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極為關鍵。
首先,要制訂一個定期更新的機制,組建一個由教育專家、剪紙藝術家和一線教師組成的專業團隊,負責對教材內容進行持續的評估和更新。該團隊對剪紙藝術的最新發展進行關注,包括新技術、新風格和新理念,以確保教材內容與時俱進。同時,教材應設定明確的更新時間表,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及時獲取最新學習資源。
其次,教材要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將現代設計元素,如幾何圖案、抽象藝術和數字圖形融入剪紙教材中,以提升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并鼓勵他們探索剪紙在當代藝術中的應用。也可以結合流行文化,如電影、動漫等,設計主題剪紙活動,使學生能夠將熟悉的文化元素與剪紙學習相結合,從而提高他們的創作熱情。
最后,應在教材中加入學生作品展示,教材中將專門設立章節,展示學生的剪紙作品和創作過程,以此激勵學生,肯定他們的創造力。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
為了提升剪紙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需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可以引入具有互動性的教學活動,例如,組織剪紙接力賽、開展剪紙故事創作活動、舉辦剪紙藝術展覽等,學生不僅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剪紙的基本技巧,還能在團隊合作中培養協作精神。這些活動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在享受剪紙樂趣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其更加積極地投入剪紙藝術的學習中。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動手能力,還能在社交互動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同時,在課堂中融入現代科技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互聯網和虛擬現實技術,為剪紙教學的創新開展提供技術支持。互聯網可以為剪紙藝術課程提供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料,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剪紙藝術。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學生置身于三維的藝術空間中,體驗到剪紙作品創作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如剪紙的基本技巧,如剪切、折疊等。
2.教學評估與培訓
評估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需要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首先,應設定清晰的評估目標,這些目標需包括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技能掌握水平和激發創新活力。其次,基于這些目標,建立一套詳細的評估標準。在整個評估周期中,要持續監測學生的成長情況,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同時,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記錄他們所取得的進步和面臨的難題。最后,將評估的結果整理成一份全面的報告,并以此作為教學改進的依據。
教師剪紙技能的提升和對民間剪紙藝術的深刻理解是指導學生的關鍵。只有教師深入了解剪紙藝術,才能引導學生真正領會剪紙的深層意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校應通過調研了解教師的剪紙技能水平和學習需求,并設定明確的培訓目標,開發與之相匹配的課程內容。組建一個由剪紙傳承人和經驗豐富的美術教師構成的培訓師資隊伍,為教師提供培訓與指導,同時,還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教師創作剪紙作品,增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如圖1)。此外,通過技能考核評估教師的學習成果,并在培訓結束后通過網課等形式,提供持續的培訓指導。
(三)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剪紙藝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為傳統故事的講述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表現形式。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將剪紙藝術與《西游記》相結合的跨學科課程,旨在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快速、深入地了解《西游記》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同時掌握剪紙的基本技巧,并能夠將其靈活運用到剪紙的創作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西游記》簡化讀本和剪紙工具等教具,通過圖片展示、故事講述、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既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四)舉辦校園剪紙文化活動
學校中的剪紙藝術社團對于傳承和發展這一傳統藝術起著關鍵作用。學校可以調動對剪紙藝術有興趣的學生組建剪紙社團,并派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協助他們提升剪紙技能。該社團可以定期組織會議,開展剪紙技藝交流和創作活動,并通過舉辦展覽來提高成員的參與度和技藝水平(如圖2)。在校園開放日,可以開展“剪紙藝術進校園”活動,通過舉辦剪紙藝術的專題講座,向學生深入介紹這一傳統藝術形式,有助于加深他們對剪紙背后豐富歷史和文化的理解,從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推動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持續傳承與創新發展。
四、結語
本文以懷化市東晟中學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剪紙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學策略。未來,筆者將持續深入研究剪紙藝術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不斷改進教學策略,以更好地適應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學生的需求,使剪紙藝術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弘揚,使其在當代社會繼續展現其獨有的魅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唐蔚.指尖乾坤剪藝傳情——現代剪紙藝術進入中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中小學美術,2023(09):4-10.
[2]白乃芳.莒縣過門箋剪紙在中學美術中的教學實踐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23.
[3]丁宇晴.瑞昌剪紙融入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
[4]陳竟.中國民俗剪紙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蘇世靜,付嬋娟.非遺剪紙藝術在兒童文學文藝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造紙科學與技術,2025,44(02):135-138.
[6]顧飛飛,伍立峰,劉新月.蘇州剪紙在鄉村振興中的活化傳承與創新性利用研究[J].中外文化交流,2025(02):167-169.
[7]王宇,宣圣慧.剪紙藝術在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實踐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5,45(02):133-135.
(作者簡介:廖丹瑜,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方向:中國畫)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