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作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亟須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元素。此舉不僅能夠豐富音樂教育的內涵與素材,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契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進而加深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與熱愛。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創新發展,這一融合舉措具有深遠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合與創新路徑,并提出一系列實踐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傳統音樂文化概述
傳統音樂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意蘊。傳統音樂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反映出各地獨特的地域文化與人文思想。從歷史脈絡來看,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發展演變的過程。不同的音樂以其獨特的旋律和節奏,傳遞著人們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念,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在表現形式上,傳統音樂文化涵蓋了多種音樂類型和風格。
同時,傳統音樂文化還承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在民俗活動中,傳統音樂常常作為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來表達情感。在文化交流中,傳統音樂則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與互鑒。此外,傳統音樂文化對于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提升其文化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二、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體系,能夠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其掌握更全面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如獨特的節奏韻律、深厚的樂理基礎,以及精湛的演唱與表演技巧等,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高校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相關內容,學生自身的音樂理論知識體系得以豐富。
此外,將傳統音樂文化引入高校音樂教育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通過這一融合過程,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傳統音樂文化,還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為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二)傳承和弘揚傳統音樂文化
傳統音樂文化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理念與情感寄托,更是社會變遷與時代發展的見證。高校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積極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對于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具有積極作用。傳承和弘揚傳統音樂文化,并不僅僅局限于技藝層面的簡單傳授,更重要的是精神價值的延續與傳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深入學習和賞析傳統音樂作品,能夠深刻體會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這一過程不僅加深了他們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與喜愛,更為他們傳承和弘揚傳統音樂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汲取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精髓,學生不僅能夠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還能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豐富音樂教育素材
傳統音樂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見證,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是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體系,能夠豐富音樂教育素材。不同時期的傳統音樂作品,展現了不同的文化風貌。學生在學習這些作品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領略到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還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歷史背景,從而拓寬自身的音樂視野。此外,將傳統音樂文化中的音樂理論和表演技巧融入音樂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論素養和表演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為音樂創作和表演注入新的活力。
三、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調整教師教學理念
在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調整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在課堂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前提。高校音樂教師應樹立尊重音樂文化多元性的理念,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整合各類音樂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等內容,培養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鑒賞能力。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體系中的融合并非簡單地復制,而是應該有所創新。教師應創新性地將傳統優秀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體系,并將傳統音樂文化和現代音樂文化相結合,鼓勵學生創作出更具時代特色的音樂作品。高校音樂教師應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育人價值,有意識地將其引入課堂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責任感、使命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此外,教師應該踐行終身學習理念,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提高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水平。只有音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和文化觀,才能在音樂課堂中真正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落到實處,為培養更具創新意識、審美素養和文化自信的音樂人才提供保障。
(二)創設良好的傳統音樂教育環境
為了將傳統音樂文化有效地融入高校音樂教育體系,創設良好的傳統音樂教育環境至關重要。
其一,創設沉浸式的校園文化氛圍。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融合創新,離不開濃厚的文化氛圍支持。高校可以圍繞傳統音樂文化主題,定期組織名家講座以及非遺音樂展演等活動,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傳統音樂文化,獲得直觀的認知和感受,并能提高自身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高校應借助內部宣傳欄、校園廣播、短視頻賬號、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推廣傳統音樂相關知識,播放有代表性的傳統音樂曲目,為學生營造沉浸式的傳統音樂文化學習空間。同時,在校園內的壁畫、雕塑設計中,也可以有計劃地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元素,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其二,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為了提升高校音樂教育水平,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軟硬件設施,從而為傳統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高校應著力建設戲曲排練廳、傳統樂器工坊等場所,配備數量足夠的琵琶、古琴、二胡、嗩吶等中國傳統樂器,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基于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整理傳統音樂文化資源,建立音視頻數據庫和虛擬仿真教學平臺,使學生能夠便捷地學習經典傳統音樂曲目、演奏技法,提高教學趣味性與互動性。
(三)創新音樂教學方式
通過在高校音樂教育體系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推動其傳承與創新,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探索多元、高效的教學方式,使得傳統音樂文化契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一,開展體驗式教學。相較于傳統講授式教學方式,在傳統音樂文化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十分必要,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教師可以根據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內容,采用樂舞結合、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擬體驗傳統音樂文化語境,使學生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在課堂講述古琴樂器要點時,可以嘗試營造古人雅集的場景,結合即興演奏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在講解戲曲相關傳統音樂文化內容時,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也要從實踐角度組織戲曲表演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戲曲文化的精髓。
其二,推行信息化教學。高校音樂教師應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授傳統音樂文化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慕課平臺,開發名家示范視頻庫或微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聯合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理論知識,注重師生交流。高校可以加大VR/AR設備采購力度,創設虛擬音樂場景,使學生在虛擬場景中體驗傳統音樂藝術特色。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AI技術,幫助學生分析傳統音樂作品的節奏、音律等,還應幫助學生創作、改編音樂作品,降低傳統音樂作品創作門檻,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與創作熱情。
(四)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
完善、合理的課程體系,可以為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提供載體支持。高校可以實行分層分類課程設計,在音樂教育必修課程中增設《民族音樂賞析》《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等基礎理論課程,選修課中融合地域特色音樂形式,如,南音、花兒、吉劇等,開設《西北花兒研究》《江南絲竹藝術》等選修課程,邀請非遺傳承人來校授課,介紹傳統音樂文化背景,以及傳統音樂的多樣性。關注音樂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同時,更要注重實踐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可以在《民族音樂學》課程中加入“儀式音樂還原”實踐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場景學習中理解音樂和民俗之間的關系;在作曲課程中加入創作環節,學生需要根據散板節奏、五聲音階等傳統音樂創作技法,創作出更符合現代審美取向的音樂作品。此外,校內還可以成立古琴社、戲曲社、民樂團等學生社團,鼓勵學生自發組織開展田野調查、非遺傳承等項目,在實踐中內化所學傳統音樂文化內容。高校還可以同當地的文旅部門、文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建立實習基地,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到傳統音樂文創產品開發、演出策劃等活動中,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目標。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自身的傳統音樂理論素養和知識儲備情況,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有著直接影響。新時期,高校應持續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更新和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強化教師的實踐育人能力,從而打造一支懂傳統、能創新的教師隊伍。因此,高校可以建立分層分類研究體系,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類傳統音樂文化專題培訓活動,持續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邀請非遺傳承人來校開設課程,有針對性地提高音樂教師的傳統音樂技藝水平。高校應當注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前往非遺保護中心或地方劇團實習,實現音樂教師的實踐傳承和學術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除此之外,還應構建以研促教、教研相長的循環體系,建設傳統音樂研究團隊。例如,可以圍繞客家山歌、花兒等民間音樂文化形式建立研究團隊,既能豐富理論研究成果,又能提升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音樂文化博大精深,至今仍然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體系,帶領學生深層次挖掘傳統音樂作品的內涵,有助于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和文化自信心,帶動其主動投身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于推動高校音樂教育創新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子千.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路徑探析[J].戲劇之家,2024(36):119-121.
[2]段志敏.以高校音樂教育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評《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24(06):145.
[3]曾曉萍.湘中傳統音樂文化在本土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三角洲,2024(28):205-207.
[4]郭清.探究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戲劇之家,2024(28):132-134.
[5]黃莉麗.新師范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融合的路徑[J].當代音樂,2024(09):
9-11.
[6]李磊.高校學前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研究[J].當代音樂,2024(08):46-48.
[7]呂陶陶.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3(18):166-168.
[8]王瑞,李娟霞.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入與傳承[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6(08):112-114.
[9]尚媛.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當代高校專業音樂教育探究[J].才智,2023(21):53-56.
[10]馮譯允.高校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與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3(07):171-173.
[11]鄭晨雨.淺析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藝術評鑒,2022(18):
133-136.
[12]薛海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策略研究[J].大觀(論壇),2021(11):
85-86.
[13]蔡翠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21(06):91-95.
(作者簡介:吳柯非,女,本科在讀,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