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同源”這一說法最早由唐代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提出,其對筆墨寫意與繪畫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提出了“書畫本來同”的觀點,使得書法與寫意山水畫的聯系更加緊密。在明清時期的寫意山水畫創作中,無論是畫面構圖、用筆技巧還是意象表達,都融入了書法技法,使得書法意趣在寫意山水畫中得到了充分展示,為我國傳統審美的表達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基于此,本文將對書法技法和中國山水畫筆墨進行研究,探析書法技法對山水畫筆墨的影響,以期為山水畫的創作提供靈感。
一、書法技法與中國山水畫筆墨概述
(一)書法技法
書法是一項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傳統藝術形式,其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具有重要地位。書法以字體的造型、點畫的位置、腕力的輕重、筆墨的干濕效果等要素,展現了獨特的藝術審美,承載了豐富的文化精神與情感內容。
1.筆法
筆法是“寫”的技巧,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為執筆與用筆。唐代書法家陸希聲歸納闡明了“五字執筆法”,即“擫、押、鉤、格、抵”。除了掌握正確的拿筆姿勢、坐姿、運腕等執筆基本功,書法還注重用筆技巧。用筆也稱運筆,書法以用筆為上,書法的點畫與形體都由運筆產生。在筆法運用過程中,落筆、運筆與收筆是主要部分。落筆又稱起筆,是書寫的開始,起筆分為順入、逆入和折入三種技法,其影響著行筆的方向、速度等。運筆又稱行筆,是指落筆后的書寫過程,最常見的用筆方法為中鋒和側鋒。同時,為了加強筆畫的粗細變化和轉折,還需輔以提、按、頓、駐等技法。收筆又稱束筆,是筆離開紙面的最后一個動作,最常見為藏鋒收筆和露鋒收筆。
2.結字法與章法
結字法,又稱結體,是指按照一定的規則將筆畫組成字,涉及點畫的安排和空白的布置。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線條造型藝術,字體的美觀與否關鍵在于造型設計,即通過字體的結構安排展現漢字的造型魅力。結字法的形成包含以下幾點:一是筆畫的形態和對比,如長短、斜正、輕重等;二是偏旁部首的排列和比例搭配,如高矮、虛實、俯仰等;三是字體的構成形式和組合規律,如獨體字、合體字,字體是否比例協調、重心平穩、筆畫連貫、空間布局合理、風格統一等。章法則是指書法作品的布局和結構安排,是筆畫與筆畫、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相呼應的規律法則。它通過字體之間的平衡、對稱、大小、長短以及行間的距離與留白等因素,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效果。
(二)中國山水畫筆墨概述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它以表現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講究經營位置和意境營造。筆墨是中國山水畫的特征和精華所在,從廣義上講,筆墨指的是繪畫語言中畫面的氣象、色彩、章法、意境等諸方面的綜合表現;從狹義上講,筆墨則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1.筆法
在中國山水畫中,筆法由點、線、面構成,其中線條的運用最為關鍵,是表現山水形態和氣勢的重要手段。中國畫的用筆深受書法技法的影響,如藏鋒、露鋒、中鋒、側鋒、逆鋒等,強調“意在筆先”,即以意使筆,因意成象。中國山水畫的皴法種類繁多,如披麻皴、斧劈皴、雨點皴、云頭皴等,每種皴法都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例如,披麻皴由參差松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用筆靈活,常用于表現土質山或質地疏松的巖石;斧劈皴則先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再用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皴紋,以表現山石的蒼勁厚重。
2.墨法
墨法在中國山水畫中同樣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墨法通過控制墨色的濃淡和干濕變化,強調山水的遠近、層次,營造獨特的氛圍。墨分五彩,即濃、淡、干、枯、濕五種效果。根據水的多少,墨法又可以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變化階梯。中國山水畫的墨法豐富多樣,如淡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等。這些墨法各自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例如,破墨法是在墨色將干未干時進行,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產生豐富的墨色變化;積墨法則是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渾厚華滋。
二、中國山水畫筆墨中書法技法的體現
(一)筆法
書法的筆法有中鋒、側鋒、藏鋒、順鋒等方式。中鋒用筆畫出的線條圓潤有力,粗細變化豐富,在山水畫中,多用于勾勒物體的輪廓,如樹木枝干。中鋒用筆能精準塑造其挺拔形態。側鋒運筆,即將筆鋒和手掌都側向一邊,這種筆法多用于山石的皴、擦技法,能夠突出明暗、粗細對比效果。藏鋒運筆,筆鋒藏而不露,逆鋒運筆則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這種筆法畫出的線條毛糙、斑駁,帶有古樸厚重的質感,適合刻畫歷受歲月侵蝕的老石或盤曲的古樹等。順鋒是指筆桿向線條運行方向傾斜,筆鋒運行與筆桿傾斜方向一致的筆法,這種筆法使線條流暢自然,適合表現柔和、連貫的形態。
(二)墨法
書法用筆對氣韻和力度非常重視,這種對氣韻和力度的追求也滲透到了山水畫的墨法之中。例如,積墨法是墨色層層疊加的技法,墨色由淡漸濃、反復渲染,以塑造畫面的立體感與深邃感。這種墨法的運用,需要畫家對筆力進行精準控制,才能使墨色層層累積而不顯雜亂,最終呈現出渾厚、濃郁的美感。這種對筆力的掌控,正是書法用筆中的核心要素。又如破墨法,是在前一層墨色未干時,用濃墨、淡墨或清水沖、破、滲、染,使墨色相互滲透、交融。這種墨法的運用,需要畫家對筆墨的干濕、濃淡進行精準把握,而這種對筆力的把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書法用筆的鍛煉。
(三)章法布局
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畫面結構的章法布局與書法的書寫技藝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國山水畫畫家通常借鑒書法中的布局方法設計畫面,不僅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形式,也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內涵,使畫面在結構上更加嚴謹,在意境上更加深遠。例如,書法中的“布白”技巧,即在書寫過程中需要留出空白以增強畫面的美感,這一技巧被廣泛運用于中國山水畫的創作中。創作者通過巧妙的留白,精心調整山石分布、樹木的間距以及水流的方向,使畫面更加富有意境,使山、水、木呈現出一種既有變化又不失和諧的觀感。同時,書法中常用到的“顧盼”“呼應”等一系列手法也常被借鑒到山水畫的構圖之中,畫家通過這些手法展現山勢的轉折、樹木的分布以及水道的迂回,使畫面引人入勝。這種別出心裁的構圖手法使畫面呈現出流動的韻律美,在增添畫面趣味性的同時,也深化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三、書法技法的運用對中國山水畫筆墨的影響
(一)提升畫面表現力
書法技巧的運用與融入提高了山水畫的視覺表現力,對中國山水畫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方面,書法用筆的輕重緩急賦予了線條更強的生命力。書法筆法中頓筆、提筆、轉折等技巧,進一步豐富了山水畫的層次感。筆法的合理運用不僅生動展現了畫作中的山石、河流、草木等要素,更營造出自然獨特的韻味和意境。例如,在顧愷之的《雪霽望五老峰圖》中,他將書法中蒼勁、古樸的點和線,將云的飄逸、山石的輪廓、草木的柔美等表現得恰如其分,展現了極高的藝術造詣。
另一方面,在山水畫中,書法的墨色控制技巧豐富了畫面的層次感。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畫家通過對墨色的控制,突出了空間和時間的變化,表現出山水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樣形態。書法技法中,濃、淡、干、濕、焦以及渴墨、漲墨、宿墨、沖墨等技巧的運用,進一步增強了山水畫在意境上的豐富性和層次上的立體感。書法墨法在山水畫創作中的融入,進一步增強了山水景物的表現力,使畫作更加生動、傳神,為作品注入了更深刻的藝術內涵。
(二)豐富畫面層次感
書法技巧的運用不僅影響著山水畫的視覺表現力,而且對山水畫的層次構建也起著重要作用。
一方面,根據書法技巧中不同筆觸的運用變化,山水畫中的層次感更加強烈。例如,中鋒落筆的線條圓實厚重,多用來勾勒山石、樹木,能使主體更加清晰;側鋒用筆的線條筆觸豐富多變,多用來描繪樹葉、草木的紋理,使畫面更加細膩;而逆鋒和拖筆產生的線條更突出變化感,能使水流更加富有層次感、立體感。
另一方面,豐富山水畫的層次感也需要依靠書法技巧中的墨法運用來完成。中國山水畫講究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表現景物的遠近、虛實,而書法技巧中的墨法運用又在這個基礎上豐富了墨色的變化。例如,可以通過沖墨使墨色更深厚,營造出大氣磅礴的意境;也可以通過渴墨和淡墨的層層渲染,使墨色層層變化,渲染出山石的滄桑與厚重感;還可以通過漲墨和宿墨在墨色相互交融中,讓墨色變化更為生動,進一步突出畫面的層次感。
(三)有助于畫面的意境營造
書法技巧的運用影響著山水畫的意境營造,對繪畫技法的提高與畫作精神思想的表達有著深刻的影響。
一方面,書法線條的韻律感賦予了山水畫流動的生命力。書法中側鋒技法的靈活運用,能夠展現出山川河流、花鳥魚蟲各異的形態。通過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畫家既能描繪出遠山的朦朧煙雨,又能清晰地刻畫近景,從而給觀者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
另一方面,書法技法的融入使山水畫在精神層面上與觀者產生共鳴。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將書法技法融入山水畫中,不僅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形式,更賦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觀者在欣賞山水畫時,不僅能夠感受到畫面的美感,還能夠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精神追求,從而與畫家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共同體會山水畫的意境之美。
四、結語
中國山水畫注重“以形寫神,以形寫意”,即通過描繪物體的形態來表達其內在的精神與意蘊。中國山水畫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畫作的題材、內容、構圖和著色等方面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關。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探析中國山水畫與傳統書法技法的融合,不僅能夠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還能進一步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參考文獻:
[1]楊泉煜.書法技法的運用對中國山水畫筆墨的影響探究[J].美與時代(中),2023(07):123-125.
[2]邢鵬飛.探究書法技法的運用對中國山水畫筆墨的影響[J].中國文藝家,2018(02):31.
[3]趙曉宇,張雨.淺談書法技法的運用對中國山水畫筆墨的影響[J].明日風尚,2016(11):108.
[4]詹鴻.中國山水畫與書法藝術的內在審美關系[J].新美域,2022(03):37-39.
[5]王南溟.書法研究與文化視野:評胡傳海[J].書法,1998(03):44-45.
[6]林東靈.中國山水畫筆墨語言的美學意蘊[J].鄂州大學學報,2024,31(02):58-59.
[7]余平平.中國山水畫筆墨語言的有效性探究[J].中國文藝家,2020(10):10-11.
[8]王建平.中國山水畫筆墨語言的美學意蘊[J].中國民族博覽,2023(12):193-195.
[9]丁汝佳.米芾書法與繪畫作品中筆法的相通性分析[J].藝術品鑒,2020(20):29-30.
[10]趙劍溪,余思偉.探究中國山水畫中書法用筆的體現[J].美術教育研究,2020(07):20-21.
[11]邢永峰.山水畫用筆“以書入畫”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2.
[12]佟烏日娜.書法用筆在中國山水畫中的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跨界”“回歸”視角下廣西小學鄉土美術資源整合與特色教材研發》(項目編號:2024ZJY8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閉春桂,男,博士研究生,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副高,研究方向:美術、書法;閉江文,男,碩士研究生在讀,廣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書法)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