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起源于15世紀的歐洲,是一種重要的繪畫形式。16世紀晚期,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將數幅油畫帶到廣州,油畫藝術也由此傳入我國。油畫藝術在我國不斷發展,大量吸收不同的文化元素,其風格也發生了變化。許多藝術家在運用西方繪畫技法創作油畫的同時,也將中國元素融入其中,豐富了作品的內涵,擴大了油畫藝術在我國的影響力。基于此,本文將以經典油畫作品為例,分析將中國元素運用于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意義和實踐途徑,以期為當代油畫藝術的發展助力。
一、中國元素概述
中國元素即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的,由群眾所創造,反映中華民族精神,且具有鮮明中國特質的文化元素。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元素在藝術領域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不僅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也提升了各類藝術品的審美價值。中國元素種類豐富,具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色彩元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黃、青、白、赤、黑”是最重要的五種色彩。此外,傳統中國繪畫所采用的顏料,大多由植物性染料或者礦物性染料提煉而成,如朱砂、藤黃等,也由此誕生了多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色彩,包括“石青、朱紅、豆綠”等,這些色彩元素在油畫藝術中被廣泛運用。
二是圖案元素。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群眾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及各種自然現象為基礎,創作出大量精美的紋樣。這些紋樣富有民族特色,如祥云紋、牡丹紋、回形紋。不同圖案的寓意有所不同,但都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能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感受,也因此在油畫藝術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三是造型元素。造型元素作為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眾多獨特的造型元素,這些造型元素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在精神層面引起人們的共鳴,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如花窗、折扇、燈籠、飛檐、斗拱等,都是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造型元素。
二、中國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價值
中國元素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結合油畫創作需求,合理地運用中國元素,可以豐富作品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豐富油畫作品的內涵
中國元素經過數千年的沉淀,是群眾智慧的結晶,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民族性,如傳統圖案元素中的“梅蘭竹菊”,不僅具有裝飾性,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征,具有高雅、脫俗的寓意;又如造型元素中的亭臺樓閣,與傳統建筑文化密切相關。在油畫創作實踐中,恰當地運用中國元素,可以充實畫作的內涵,提高作品的人文價值。以吳冠中創作的油畫《愛晚亭秋意》為例,作品不僅采用了青綠、朱紅等中國色彩元素,還采用了中國古代“涼亭”的造型元素,整幅作品設色層次豐富,意境深遠,展現了秋日自然風光之美。在傳統藝術中,以“秋”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數不勝數,既有詩詞歌賦,也有繪畫、書法,吳冠中不僅以“秋意”作為繪畫的題材,還在畫作中采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既在視覺層面帶給欣賞者豐富的體驗感,也通過油畫的形式展現了獨特的“秋文化”,讓人們在欣賞畫作的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二)擴大油畫藝術的受眾范圍
從審美理念的層面分析,西方繪畫注重“形似”,傳統中國畫則注重“神似”,因此油畫的技法、表現形式也與我國傳統審美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油畫在我國的傳播受到阻礙。清代乾隆年間,意大利畫家郎世寧進入宮廷擔任畫師,他致力于探索“西畫中用”,不斷嘗試將西方繪畫技法與中國畫的傳統技藝進行融合。經過長時間的實踐,郎世寧創造了一種新畫法,這一畫法也被稱為“郎世寧新體畫”。郎世寧在油畫創作的過程中,讓其筆下的油畫既有反映現實的藝術風格,又具備中國畫獨有的筆墨意韻,深得觀賞者喜愛。由此可見,在創作油畫時,合理地運用中國元素,能夠提升群眾對油畫作品的接受程度,擴大油畫藝術的影響力,使油畫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繪畫形式。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油畫創作者數量不斷增多,很多畫家在進行油畫創作的過程中也開始積極探索,將中國元素用于油畫創作中,使得中國元素與油畫的結合更為緊密,這不僅增強了油畫作品的表現力,也讓現代人對油畫藝術有了更深的認知,油畫藝術的受眾也因此不斷增多。
(三)拓展民族文化傳承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群眾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以及審美趣味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有所減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中國元素應用于油畫創作中,向群眾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吳龍泉創作的《太湖石小景》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幅畫作以傳統山水園林景觀為素材,巧妙地運用了油畫技法,將傳統園林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觀賞者在欣賞這幅畫作時,不僅會被其豐富的色彩所吸引,更會被其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所打動,從而對傳統園林文化產生興趣。園林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理念。其中,“天人合一”和“氣韻生動”是園林文化的核心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統一的藝術境界。在《太湖石小景》中,吳龍泉巧妙地融合了西方油畫技法與中國畫的構圖技巧,使得畫中的“太湖石”與四周的景色融為一體,展現了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園林畫卷。
此外,將中國元素應用于油畫創作中,還能夠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和創新發展。通過借鑒和融合不同文化元素,藝術家可以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和時代特色的油畫作品,從而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關注和喜愛。這種跨文化的藝術交流不僅有助于拓寬群眾的審美視野,還能夠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
三、中國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具體運用
(一)圖案元素
在油畫創作中,圖案元素可以增強油畫的裝飾美感,賦予作品更豐富的人文內涵。因此,部分藝術家在創作油畫作品時,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元素,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充實畫作的內涵。中國圖案元素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不僅具有較強的美感,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寓意,在創作油畫時恰當地運用中國圖案元素,可以顯著增強畫作的藝術特色,體現創作者的藝術個性,從而在欣賞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陳逸飛創作的《西廂待月》為例,在這幅畫作當中,畫家主要刻畫了兩位身穿旗袍的年輕女子形象,通過人物的舉止和表情,來詮釋畫作的主題。兩位女子的頭飾、妝容、衣著都具有濃厚的古典韻味,在描繪女子的衣飾時,畫家采用了大量中國圖案元素,將其運用于人物衣服的前襟、裙擺等處,豐富了畫面的視覺層次和文化內涵,更通過圖案的象征意義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和情感。又如王沂東在創作油畫《吉日》時,運用了大量的牡丹花卉圖案作為整幅畫作的背景,再搭配鮮明的紅色,使整個畫面充滿了濃郁、熱烈的喜慶氛圍。從當代藝術家油畫創作實踐來看,結合畫作主題,靈活選擇不同的中國傳統圖案元素并加以運用,不僅可以提升畫作的美感,還能充實畫作的內涵,讓欣賞者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造型元素
造型元素,包括器物、建筑、山水等,經過歷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油畫創作實踐當中,合理運用類似的圖案元素,可以豐富畫面的層次感,增強作品的藝術張力。比如陳衍寧在創作油畫《昨夜星辰》時,巧妙地運用了“屏風”這一中國傳統造型元素,還繪制了兩個紅色的燈籠,置于人物兩側,再加上人物手中的折扇,使得整幅畫作呈現出濃郁的民族色彩。“屏風”“燈籠”“折扇”,都是具有中式風格的造型元素,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而“紅燈籠”還具有“興旺、紅火、光明、幸福”等諸多美好的寓意,為作品增添了文化內涵。又如李忠祥創作的《晚霞》,以點綴著荷葉的水面作為畫作的主體,正上方運用了“拱橋”的造型元素。這一設計不僅體現了畫家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捕捉,也展現了他對東方美學中“靜謐與和諧”理念的深刻理解,還能夠讓原本扁平的空間顯得更加立體,更有層次感。在創作《晚霞》這幅作品時,畫家巧妙地通過“拱橋”這一獨特的造型元素,再加上水面的倒影,金色的霞光,營造出一個夢幻的場景,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中國油畫作品獨特的魅力。
中國藝術家在創作油畫時,習慣于運用中式的審美理念進行構圖,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可以巧妙地運用不同的造型元素,豐富畫面的層次,這種手法不僅增強了畫作的可觀賞性,也推動了當代油畫藝術的創作與發展。
(三)色彩元素
在油畫創作實踐中,色彩是最為重要的元素,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通過色彩語言,畫家不僅能夠表達內心的情感,還能夠將自身情感傳遞給欣賞者,帶給欣賞者豐富的審美體驗。中式色彩元素以“青、黃、赤、白、黑”五種為主,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多種色彩元素,如朱紅、石青等,畫家通過對這些色彩的巧妙運用,不僅賦予了畫面濃郁的民族特色,更在色彩的對比、調和與漸變中,展現了他們對油畫色彩語言的獨到見解。比如,趙玖大膽地將中西方抽象繪畫語言融為一體,通過色彩的碰撞以及水墨畫的意蘊,表達了一種全新的創作觀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以油畫作品《山高水長》為例,在創作時,趙玖以傳統色彩中的“青綠”作為主色調,這一色彩選擇不僅符合中國傳統山水畫中自然山水的特征,更賦予畫面一種清新脫俗、寧靜致遠的意境。同時又巧妙地搭配了赭紅、銀白等色彩,通過色彩的碰撞與交融,營造出一種既傳統又現代、既具象又抽象的視覺效果。
油畫藝術在色彩運用上與中國傳統審美理念存在一定差異,中國油畫家在創作實踐中,打破了中西方繪畫色彩運用的界限,通過巧妙運用各種“傳統色”,賦予了油畫“東方神韻”,使中西方不同的繪畫理念、繪畫技法相互融合,從而為當代油畫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結語
中國元素源于優秀的民族文化,而油畫起源于歐洲,隨著世界各國文化的不斷交流與融合,“中國元素”與“西方油畫”之間也能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油畫創作不僅是一種文化藝術實踐,也是油畫家自身的創造性活動,每一位油畫家,對“中國元素”及“油畫藝術”的理解不盡相同,在創作時所采用的技法也存在差異。但毫無疑問,多數中國油畫家對于傳統文化都有著深厚的情感,在創作油畫時,也會積極探索將中國元素用于油畫創作的途徑,而這種探索也為中國油畫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動力。從藝術家的實踐來看,在油畫創作過程中,積極運用具有中式風格的“圖案元素”“造型元素”和“色彩元素”,不僅能夠增強作品的感染力,還能夠豐富作品的人文內涵,使當代油畫藝術得以不斷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習寧.從油畫本土化談中國元素“塔”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20(17):
66-67.
[2]李智詠.中國元素在油畫教學中的應用——以王沂東繪畫創作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09):129-130.
[3]周凱.魏碑里的大塊文章——趙培智油畫中的中國元素[J].當代油畫,2016(03):136-141+172.
[4]梁佳卿.論中國傳統元素在當代油畫藝術中的運用和發展[J].科幻畫報,2019(02):270-271.
[5]孟霞.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在當代油畫創作中的應用[D].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6.
[6]張嘉琪.傳統文化元素在中國現代油畫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文獻,2022(10):91-93.
[7]孫正翎.繪畫再現生活——油畫語言與情感表達的關系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2.
[8]胡雪松.民間藝術的現代性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J].藝術品鑒,2020(17):149-150.
[9]蘇雪薇.現代油畫創作實踐教育專題性探究——評《現代油畫創作與試驗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04):120.
[10]強世軍.從“眼中竹”到“手中竹”——論現代油畫創作過程中客觀色彩與主觀色彩的轉換[J].美術大觀,2019(03):42-43.
(作者簡介:張瀟,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油畫)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