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侶無話可說,很多人選擇了分手。都說感情需要經營,到底該怎么經營;溝通很重要,但應該溝通點兒什么。每晚15分鐘的“話療”真的管用嗎?
男朋友陳默是個寫小說的,性格內斂,而我則是個感性又有點兒急性子的人。三年前,我和他在一起時,從來沒想過我們會走到“無話可說”的境地,每當我試圖溝通,他總是用一句“沒事”敷衍過去,然后繼續低頭看手機。下班后,我們待在各自的空間里,像兩個合租的陌生人。
直到閨蜜送了我一套“睡前聊聊卡”,隨機抽取的卡片,讓嚴肅對談不再緊張,而是變成一場真心話游戲。
第一天晚上,陳默正靠在床頭看手機,我拿著“你最近的壓力來自哪里”的卡片深吸一口氣,說:“我最近工作壓力挺大的,項目進度一直趕不上,領導每天都在催,我總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他還是低著頭,手指在屏幕上滑動,不知道有沒有在聽。說實話,我有點兒失望,但還是繼續說:“其實我知道你也很累,但有時候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好像越來越遠了。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該怎么和你溝通。”說到這里,我的聲音有些哽咽,陳默才抬起頭看了我一眼,但依舊沒有說話。我嘆了口氣,把卡片放在床頭柜上,關燈躺下。
第二天晚上,我決定不再期待他的回應,而是自己先分享小時候最難忘的事。我講起了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種菜的故事,講著講著,自己笑了起來。陳默還是沉默,但我知道他在聽。第三天、第四天,他依舊沉默。
直到第五天,我問他最近有沒有想做但還沒做的事,他忽然開口說:“我想去學鋼琴。”我愣了一下,問他為什么沒去。他沉默了幾秒,說:“總覺得沒時間,也沒人陪我去。”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他并非不想說話。從那以后,他開始參與“睡前聊聊”游戲,雖然話依舊不多。
有一次,我們抽到的卡片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他沉默很久才說:“我最怕的是你離開我。”我的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原來他不是不在乎我,而是害怕表達自己的脆弱。漸漸地,我發現許多裂痕其實源自誤會。比如,我以為他不愿意陪我回家是因為不喜歡我的家人,其實他只是擔心自己不善言辭,會讓我家人覺得他不熱情。我以為他總是不記得我們的紀念日是因為不在乎,其實他只是覺得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
有一天晚上,我抽到的卡片是“你對婚姻的期待是什么”。他轉過頭,看著我的眼睛,認真地說:“我希望和你一起過平凡的日子,每天都能像現在這樣,聊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我說:“那我們就結婚吧。”他點頭。現在,我們開始認真商量結婚這件事了。
每當我翻看那疊用舊的卡片,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筆記和隨手畫的小表情,都會忍不住笑。那些看似簡單的“睡前聊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儀式。我疲憊時,他會輕輕遞上一杯熱茶,說一句“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