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菜根腫病是一種由蕓薹根腫菌引發的嚴重病害,對油菜生長和產量構成了較大威脅,不僅會導致油菜根部腫脹變形,還會嚴重影響油菜的品質和產量,給油菜種植戶帶來了嚴重經濟損失。本文分析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油菜根腫病的傳播途徑、發病規律以及影響病害發生的各種環境因素等。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防控對策,通過科學合理的防治手段,有效控制油菜根腫病的蔓延,提高油菜的產量和質量,為當地油菜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油菜;根腫病;昌明鎮
油菜是國內油料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食用油安全及農民的經濟收益。然而,油菜根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會嚴重威脅油菜的生產。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全球氣候的持續變化,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都六村、黃土村等村的油菜根腫病發病情況愈發嚴重,不僅導致油菜產量大幅下降,還嚴重影響油菜的品質和農民的種植效益。因此,深入研究油菜根腫病的發生特點和防控對策,對于提高油菜產量和質量、保障食用油安全、推動油菜種植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1油菜根腫病概述
1.1油菜根腫病病原
油菜根腫病是一種由蕓薹根腫菌引發的嚴重病害,該病原菌在分類上屬于藻狀菌綱根腫菌目根腫菌科。蕓薹根腫菌是一種專性寄生菌,生活史復雜,主要通過侵染油菜的根部組織來繁衍和傳播。病原體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休眠孢子囊,這些孢子囊能夠在土壤中或黏附在油菜種子上度過嚴寒和酷暑,展現出極強的生存能力。在適宜的條件下,休眠孢子囊能夠萌發并釋放出游動孢子,進而侵染油菜的根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非常長,可以達到10年以上,這意味著一旦土壤中感染油菜根腫病菌,病害就有可能長期存在并持續影響油菜的生產[1]。
1.2油菜根腫病癥狀
油菜根腫病是油菜生產中一種極具破壞性的病害,其主要危害集中在油菜的根部。一旦感染,油菜的根部會異常腫大,形成形狀各異的腫瘤,這些腫瘤通常呈紡錘狀或指形,初期表面光滑且顏色潔白無瑕。然而,隨著病情的加重,腫瘤的表面會逐漸變得粗糙,顏色也會變深,甚至會出現龜裂的現象,這使得油菜的根部更加脆弱,容易遭受其他病菌的二次侵染,導致根部腐爛并散發出難聞的臭味。
地上部分的油菜植株同樣會受到根腫病的嚴重影響。由于根部受損,植株無法有效地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地上部分生長受阻,植株變得矮小,葉片逐漸失去綠色,變得枯黃并出現萎蔫現象。病情嚴重時,整個油菜植株會完全失去生機,最終枯死。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油菜的產量和品質,也給油菜種植戶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1.3油菜根腫病分布與危害
油菜根腫病是一種廣泛分布的病害,在我國各油菜種植區幾乎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從地理位置上看,該病害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和南部的一些省份,如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等,這些地區溫暖濕潤,土壤條件適宜,為油菜根腫病菌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在西南地區的云南省以及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都六村、黃土村等村,油菜根腫病的發生也呈現出較為嚴重的態勢。
油菜根腫病對油菜生產的危害嚴重。據相關統計,該病害在油菜種植區的植株發病率普遍為10%~30%,而在一些重病區,發病率在50%以上。這意味著大量的油菜植株會受到根腫病的侵害,其生長受阻、產量下降、品質變差。更為嚴重的是,油菜根腫病的發生還會增加農藥的使用量,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潛在的風險[2]。
2昌明鎮油菜根腫病發生特點
2.1發病時間與病程
在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都六村、黃土村等村,油菜根腫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特點。該病害從油菜苗期就開始顯現,病菌通常從根毛或者幼根處侵入植株體內,隨后在主根或者側根上逐漸形成腫瘤。這些腫瘤在初期可能較小且表面光滑,但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腫瘤會逐漸增大,顏色也會發生變化,由最初的白色逐漸轉為深色,并最終出現龜裂現象。
油菜根腫病的病程通常較長,從發病初期到植株死亡可能經歷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油菜植株的生長會受到嚴重阻礙,葉片逐漸變黃并出現萎蔫現象,嚴重時整個植株會完全失去生機并枯死。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油菜的產量和品質,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2.2發病條件與影響因素
在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油菜根腫病的發病條件與影響因素多種多樣,共同作用于油菜的生長環境,導致病害的發生與蔓延。
土壤酸堿性是影響油菜根腫病發生的關鍵因素。據當地農業技術人員的監測,當土壤pH為5.4~6.5時,病害最為嚴重。這是因為酸性土壤為油菜根腫病菌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環境。當土壤pH達到7.2時,病害的發生相對較輕。
土壤溫濕度也是影響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在昌明鎮,油菜根腫病的發病適溫為19~25℃。當溫度低于9℃或高于30℃時,病害的發生都會受到抑制。此外,病菌的適宜相對濕度為50%~98%,土壤含水量低于45%時,病菌會死亡。這些數據為當地農民提供了科學的病害防控依據,使他們能夠根據天氣和土壤條件的變化,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3]。
2.3發病區域與危害程度
昌明鎮的油菜根腫病發病情況愈發嚴峻。該病害的發生區域逐漸擴大,從最初的零星分布到現在的廣泛蔓延,幾乎覆蓋整個油菜種植區。當地農業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油菜根腫病的危害程度也在不斷加重,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均呈上升趨勢。
在昌明鎮,油菜根腫病不僅導致油菜植株生長受阻、產量大幅下降,還嚴重影響了油菜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一些重病區,油菜植株的發病率超過50%,甚至出現了整片田地油菜絕收的情況。這不僅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也對油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更為嚴重的是,油菜根腫病傳播速度快,防治難度大。一旦病害發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往往需要采取多種措施綜合治理。
3昌明鎮油菜根腫病防控對策
3.1農業防治
在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針對油菜根腫病的防控,應采取一系列農業防治措施。第一,加強檢疫,嚴格落實植物檢疫程序,對從外地調入的油菜種子進行嚴格的檢疫檢查,確保不攜帶病菌,防止病菌隨種苗、種子傳播至新區。第二,實施輪作種植,減輕油菜根腫病的不利影響。在病田中,實行水旱輪作或與其他非寄主作物如小麥、大豆、玉米等輪作4~5年,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的病菌數量,降低病害的發生率。主要是因為非寄主作物不會為油菜根腫病菌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從而有效地切斷了病菌的傳播鏈。第三,降低土壤濕度,清理三溝。確保三溝暢通,做到深溝窄畦,清溝防漬,確保田間無積水。一般來說,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60%~70%較為適宜,這有助于減少病菌的滋生和傳播。第四,推行無病田育苗,預防油菜根腫病。在選擇育苗田時,應確保該田塊未發生過油菜根腫病,避免病菌的傳播。同時,在育苗過程中,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和病株,保持苗床整潔,為油菜幼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五,將病殘株及時燒毀或漚肥處理。對于燒毀處理,應選擇遠離農田的地點進行,防止病菌的二次傳播。對于漚肥處理,將病殘株與農家肥料混合后進行堆漚,確保充分腐熟后再施用,以避免病菌通過肥料傳播至農田。此外,可以使用粉煤灰復合肥來改良土壤,粉煤灰復合肥富含多種微量元素,能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每畝地施用粉煤灰復合肥的量可根據土壤情況靈活調整,一般建議每畝施用50~100千克。在易發病的地方,還可以撒播生石灰來調節土壤的酸堿度,每畝地撒播生石灰的量一般為50~100千克,這有助于創造不利于病菌生長的土壤環境,從而降低病害的發生[4]。
3.2種子處理
在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昌明鎮,針對油菜根腫病的防控,種子處理是預防病害發生的重要一環。其中,種子消毒和藥劑拌種是兩種常用的種子處理方法。
種子消毒是減少和防止油菜種子攜帶根腫病菌休眠孢子的有效措施。在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精心的挑選。一般使用鹽水選種法,通過比重差異將病粒、蟲粒、癟粒等不良種子挑除,確保種子的質量和純度。此外,還可以采用化學消毒方法,如將油菜種子放入100倍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20~30分鐘,或者將種子置于55℃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以達到消毒的目的。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降低病害的傳播風險。
除了種子消毒外,藥劑拌種也是預防油菜根腫病的重要手段。在播種前,應優先選用已經包衣的種子,因為包衣種子在出廠時已經經過藥劑處理,具有較好的防病效果。如果種子未包衣,則必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進行處理。在藥劑拌種方面,具體的藥劑用量、濃度以及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一般來說,常用的拌種劑有福美雙、多菌靈等。以福美雙為例,其用量一般為種子重量的0.3%,即每100千克種子用300克福美雙進行拌種。拌種方法是將藥劑與適量的細土或細沙混合均勻后,再與種子拌勻,確保每粒種子都均勻地附著藥劑。這樣處理后的種子在播種后能夠形成一層保護層,有效地阻止病菌的侵入。
此外,對于浸種劑的使用,也需要嚴格控制濃度和浸泡時間。一般來說,常用的浸種劑有高錳酸鉀、硫酸銅等。以高錳酸鉀為例,其濃度一般為0.1%~0.2%,即將種子放入0.1%~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撈出晾干后即可播種。這種方法能夠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種子的抗病性。
3.3藥劑防治
當田間出現少量的根腫病植株時,應及時采取拔除病株與土壤消毒。一旦發現病株,應立即將其拔除,并在病穴內撒入生石灰進行消毒,防止病菌在土壤中繼續滋生和擴散。對于重病田,生石灰的撒施量應適當增加,一般推薦量為1125千克/公頃,確保土壤消毒效果。此外,拔除病株后,還應在病穴周圍撒石灰(草木灰穴施也有一定防效),以形成一道隔離帶,阻止病菌向周圍健康植株擴散。大田藥劑防治方面,可以通過噴施“碧護”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提高油菜的免疫力,增強抵抗病害的能力,從而有效控制病情,減少損失。一是可以用敵克松500倍液、菌毒清200倍液、復方多菌靈600倍液等灌根,隔10天灌1次,連續防治2~4次。也可以用銅高尚(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800倍液。二是用72.2%普力克水劑400~600倍液或15%水楊菌胺750~1000倍液灌根。三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每穴用藥液0.5 kg。四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株施用0.3~0.5升藥液。15天灌1次,連續灌3次。五是用草木灰穴施也有一定防效。六是用50%氟啶胺進行防治,每畝用量為330mL,兌水噴施。在進行藥劑防治時,應嚴格按照藥劑的使用說明進行稀釋和灌根處理,避免過量使用或濃度過高而導致藥害。同時,灌根時應將藥劑均勻澆灌在油菜的根部周圍,確保藥劑能夠充分滲透到土壤中,與病菌接觸并發揮殺菌作用。此外,藥劑防治應與其他防治措施相結合,如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輪作換茬等,以提高防治效果,確保油菜的健康生長和高產優質。
3.4生物防治
油菜根腫病的防控工作正逐步向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生物防治方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該方法的核心在于篩選并應用對油菜根腫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通過生物活性或競爭作用來抑制病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實現對病害的有效控制。
在實際操作中,深入田間地頭,從土壤、根系等環境中分離出多種微生物,并通過實驗室的鑒定和篩選,找出對油菜根腫病菌有顯著抑制作用的菌株。例如,芽孢桿菌和假單胞菌就被發現對油菜根腫病菌具有較強的拮抗作用。這些菌株能夠產生抗生素、細胞壁降解酶等生物活性物質,直接破壞病菌的細胞結構,抑制其生長和繁殖。另外,木霉菌不僅能夠抑制油菜根腫病菌的生長,還能促進油菜的生長和發育,提高油菜的抗病性。通過將木霉菌接種到油菜的根部或土壤中,可以形成一層保護層,阻止病菌的侵染和擴散。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油菜根腫病的發生和蔓延,還能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與傳統的化學農藥相比,生物防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環保性,能夠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5]。
綜上所述,油菜根腫病是一種嚴重影響油菜產量和品質的病害,發生特點表現為傳染性強、危害周期長,且在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病害的發生程度和癥狀表現也有所差異。因此,針對油菜根腫病的防控對策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種植制度、土壤管理、種子處理、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科學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發生率,保障油菜健康生長和高產優質。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環保意識的提高,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將成為油菜根腫病防控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石茗,黃秋妹,張琳娜,等.油菜根腫病的識別與防治[J].四川農業科技,2024(10):50-52.
[2]吳彩云,劉子榮,范琳娟,等.江西省油菜根腫病發生情況及綜合防控技術[J].中南農業科技,2024,45(09):65-68.
[3]丁琳,梁海迪,趙輝,等.湖南栽培油菜品種根腫病抗性鑒定及防控[J].江蘇農業科學,2024,52(16):170-177.
[4]江曲,劉六一,羅曉玲,等.常德市油菜根腫病發生特點與防控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24(08):195-198.
[5]何小飛,金榮麗,查艷紅,等.婺源縣油菜根腫病發病情況調查[J].園藝與種苗,2024,44(07):75-76,100.